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艺术科技

人类依托智能机器的现实思考

人类依托智能机器的现实思考

摘要:《超能查派》的故事主角查派是被赋予人类意识的智能机器人,在影片中,人类企图依靠机器数据永生的幻想变为现实,侧面反映出了目前人类对智能数据的依赖问题。智能机器是科学制造的产物,而科幻作品中的智能机器相较于现实中的智能机器,更能暴露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随着大数据的渗透,人类过分依赖智能机器,现实个体的主体性反而被忽视。人类主体地位一直处于隐性丧失的状态,且这一问题通过不平等的现象表现出来。

关键词:智能机器;主体地位;《超能查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02

1 《超能查派》故事概述

《超能查派》的故事发生在2016年,南非为了打击犯罪,大型军火公司开发出机器人警察取代了真人警察维持社会治安。黑帮出于抢劫的目的,试图关闭机器警察,于是绑架了设计员迪恩。迪恩把自己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安装在一个机器人身上,查派随之诞生。查派从天真孩童被教育的角度一路成长,具有自我意识,被黑帮夫妻收养,母亲对其爱护有加,黑帮父亲教唆其抢劫犯罪,经历外界人类的伤害,导致机器警察受到社会质疑。迪恩的同事文森特为了维护机器警察的存在,决定操纵自己的机器人消灭查派。查派意外发现头盔,而后破解了人类“意识”的秘密,在理解“意识”生命之后,在危急之中将受伤的迪恩和死去的妈妈更换成机器人身体,自己也获得了重生。

故事中的人类对有意识的机器人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被人类抚养的机器人查派有人类的情感与道德,而创造机器人的人类最终作为机器人存活下来。查派映射着人类自身,从他的出生成长,到自我反思、自我拯救,可以看出人存在的社會性问题与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1]。查派一出现就被放到了冲突点的位置,他与外部人类的矛盾不断激化,而创造者与母亲作为他的支撑,呈现出人性的弱点与人性的闪光点并存的现象。查派的创造者起初的想法是靠机器人维护社会治安,创造智能机器人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承担社会责任[2]。查派被赋予强烈的自主意识被纳入社会,与身边的人类角色交织,面临许多伦理挑战与道德判断[3]。这部作品从意识探讨的角度出发,把意识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幻想意识可以复制到不同的客体上,仅靠意识复制或者传输转移客体,人类就可以复活,隐含着意识决定论的观点,把人体本身与意识分割,追求人类永生[4]。

由于人类自身的局限性,人类对机器的条件主要诉诸突破传统生理感官,使机器具备人类意识情感,电影中的查派机器人角色正是如此。《超能查派》电影表现了人类企图依靠机器数据永生的幻想,这实际映射了现实中人类依赖智能数据发展的问题。

2 人类依托智能机器的方式

科幻作品呈现和现实机器研究是在机器领域达到人类设想目的的两种方式[5]。科幻作品承载的有人类意识赋予的机器意识,探索人类意识潜力幻化为物质力量。设想人类设计的人工智能程序在机器上获得独立的自我意识,意识可以复制应用于机器上[6]。电影中的查派就是人类实现追求精神不死、获得重生目的的虚拟形象。在智能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的依赖问题表现为人类企图依靠机器数据永生的幻想,或者通过科幻电影设想存在智能机器的独立星球、平行时空,探索过去与未来,以及外太空的宇宙中机器主宰的全新物种等等[7]。《超能查派》在精彩的剧情设计中代入了道德伦理规范,有意识的机器人在电影中也会面临成长问题,以及机器人对父母家庭的认知、社会秩序的认知,人类对智能机器的态度未来是否会转变等人与机器之间的人性探讨问题,可引起观看者的情感代入,同时优化观看者的观感[8]。

其次,现实智能机器的外观和功能设计可以弥补人的不足。针对人的情感需要与物质需要,设计富有情感的机器人,可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9]。机器在人类的审美要求下,需要具备完美外形,有的设计者会为机器设定清晰的性别、年龄、名称等,这是追求机器人化的外表体现。而在人类情感需求方面,存在陪伴对话型机器[9]。在学习与技术层面,人类也逐渐看到了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领域的优势,从而对机器进行培养设计与训练制造[10]。人自然性的缺陷可以被弥补,而机器不止有使用价值,还逐渐向存在价值发展。

3 人类依托智能机器存在的问题

3.1 隐性大众智力共享

人工智能是人类智力给予下的劳动成果[11]。人类在工业时代依靠工厂的死劳动,人工智能则实现了智力支持下的活劳动。人工智能背后是多重因素的综合,逐渐走入我们视野的是数据劳动。现实中,人类数据不断被收集上传,人被数据装载物化的程度不断加深[12]。大众数据的收集分析,依赖每一个数据用户,智能产品依旧围绕人类展开。大众数据侧面是大众智力的应用,喜爱产品从用户共同选择中被开发销售,是大众共享的结果。人工智能则是剥削共享下的大众智力,是隐性下的剥削新形式,资本带来的鸿沟依旧无法跨越。

3.2 用户妥协与隐私暴露

信息技术带来的第三革命不到十年的时间,网络技术不断成熟,高科技产品已经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13]。网络用户浏览信息时,APP进行信息收集与数据交换共享,而为了使用APP,用户被迫同意各种隐私协议。平台根据点击的历史数据为用户推荐新内容,用户发现手机信息隐私已完全被暴露,一边吐槽隐私被侵犯一面享受便利,久而久之开始忽视隐私安全,欣然接受便利信息,逐渐形成依赖[14]。人的依赖需要结合智能的优势进行说明,对智能工具的依赖同样也是异化的时代的新形式。

3.3 信息非透明化下的企业竞争

部分企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问题,在智能数据时代同样存在。一方面,存在于用户与企业之间。个人数据在总数据中汇集,一粒沙在沙滩中总是那么渺小。沙滩的归属者依旧是人格化的资本。另一方面,存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目前的网络企业是科技主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网络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集中于如何收集与分析数据,研发更加人性化的电子产品,导致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15]。

4 被忽視的人类主体地位

对比科幻机器,现实机器的作用越来越强大。从工厂机器发展为智能机器,从具体到抽象,在生产阶段的本质却从未改变[16]。从温饱的生活资料发展到智能机器,生产对象的性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改变[17]。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对物的依赖又在意识层面和物质层面表现出来。人类一味追求智能机器的生产与进步,很容易忽视人本身的主体性。

4.1 机器与人类主体地位的争夺

在智能机器渗透的背景下,使用者别无选择,使用智能化工具的代价是妥协签署隐私协议,用户看似是在获取便利,实际上主动行动能力在降低。生活中新式出行工具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高普及率以及低龄化等现象背后,都隐藏着出于人类需要所诞生的智能机器正逐渐侵入并控制人类生活的实质[18]。同时,在巨大生产力的推动下,智能工具不断靠拢人,甚至超越人。在强大的计算运转能力与高速学习能力下,人的自然力显得更加渺小,基础劳动岗位数量逐渐减少,被高技术含量的机器所占据[19]。相较于生产者,普通使用群体的存在性被不断隐性压缩,主体地位被争夺,无疑扩大了阶级差别[15]。

4.2 人类主体地位隐性丧失的表现

人类主体地位处于隐性丧失的状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生产关系表现为现代社会中的阶级——社会中人的不平等,马克思指出形式平等往往隐藏着真正的不平等或者用竞争方式掩盖的不平等[20]。形式平等表现为资本下的多劳多得,计件形式下工人之间的竞争,在争夺生活资料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会占据工人的视野。西方国家沿用的福利制度,以基金救助保障基层人民生活也是形式平等的表现方式之一。与前者相反,生活中部分公司实行996制度,依靠劳动时间延长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行为是直接的不平等。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这两种方式导致的结果都是阶级之间的不平等,阶级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程度加深[21]。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能完全消除不平等,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消灭压迫与剥削,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实现按需所取。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生产关系入手,聚焦生产资料的分配[22]。目前,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在制度层面保障基础生产资料的归属,这正是我国正确选择并实践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5 结语

电影《超能查派》关注智能机器人的自我意识,智能机器成为人类意识表现的载体。我们要从科幻中的完美机器回到现实中的人,关注人在劳动中变为机器的问题,关注人过分依赖智能机器的问题。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分析,人类不可能摆脱社会的大环境,也不可能在人际网络中毫无牵绊。透过物看现实中的人,数据劳动使个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能提升大众的整体性与联合性,人主体性的丧失在人的不平等中表现出来,最终回归制度层面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参考文献:

[1] 薛桂波,闫坤如.“负责任创新”视角下技术伦理的政策转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01):9-14.

[2] 薛桂波,王燕琪.面向技术风险的伦理责任机制化探析——基于“负责任创新”的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5):20-25.

[3] 谢蔚晖.伦理学视域下人工智能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分析[J].汉字文化,2020(07):145-146.

[4] 牛庆燕.全球化视域中的生态主义伦理精神[J].伦理学研究,2017(01):115-120.

[5] 杨修志,黄先缔.论《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明智与智慧[J].汉字文化,2019(11):95-96.

[6] 冉聃.浅析赛博朋克科幻小说的后现代主义文化[J].汉字文化,2019(11):71-72.

[7] 王雪薇.试析《徒然草》自然物象背后的无常观[J].汉字文化,2018(19):83-84.

[8] 冉聃.浅析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J].汉字文化,2019(11):137-138.

[9] 郭辉.环境伦理学的过去与未来——尤金·哈格洛夫冉聃教授访谈录[J].晋阳学刊,2018(2):3-8.

[10] 徐秋慧.浅析《人是机器》中的人文思想[J].汉字文化,2020(20):191-192.

[11] 夏永红.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与正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02):122-125.

[12] 陈新宇.大数据时代科技哲学传播的困境研究[J].汉字文化,2020(07):149-150.

[13] 宫亚星.道德失范问题的哲学思考[J].汉字文化,2020(03):135-136.

[14] 申雨芊.对社会主义市场的文化思考——读《金钱不能买什么》有感[J].汉字文化,2019(12):173-174.

[15] 何如意.彼得·辛格《动物解放》的伦理审视[J].戏剧之家,2019(19):222,224.

[16] 谢蔚晖.罗尔斯顿生态伦理价值探究——以《哲学走向荒野》为例[J].汉字文化,2020(06):196-198.

[17] 虞卓.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媒体责任研究[J].新闻传播,2018(22):63-64.

[18] 冉聃.浅析赛博技术伦理思想[J].汉字文化,2019(15):148-149.

[19] 王金玉.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生态学意蕴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彰显[J].理论学刊,2019(03):20-27.

[20] 莫艺祯.浅析《末日哲学家》引发的哲学思考[J].大众文艺,2019(15):37-38.

[21] 王金玉.劳动解放的中国起点:“五四”劳工话语的建构与转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3):1-8.

[22] 任安静.论电影《英国病人》中的人生哲学——感受真爱[J].汉字文化,2020(10):128-129.

作者简介:徐秋慧(1996—),女,山东德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6342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