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艺术科技

论儒家人生价值论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化育之能

论儒家人生价值论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化育之能

摘要:受某些不良思潮和自媒体的影响,当前部分高校学生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个性自我、心理素质差、价值取向功利化等是较为突出的现象。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人生价值论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人的本質与价值,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此展开探讨,引导大学生学习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儒家人生价值论中的有益观点,优化自身言行,做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

关键词:儒家;人生价值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02

1 儒家对人生价值论的理解:人之所以为人

人生价值问题是儒家人生哲学的核心问题,其传统人生价值理论从生命价值、群体价值、个体价值、道德价值等方面阐述了对人之所以为人的理解,这对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影响。从孔子、孟子和荀子等传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观点出发,儒家的人生价值论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1.1 生命价值:肯定生命的独特地位

儒家生命价值论认为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的有机产物,但是人在自然界中具有独特地位,其他任何物质均不能与人相提并论。儒家各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肯定人的生命存在以及人生命价值的独特地位。孔子在《论语·徽子》中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肯定。《荀子·王制》则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指出了人与水火气、草木、禽兽的区别,肯定了人存在的生命价值意义在于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

1.2 群体价值:强调群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从氏族制到宗族制,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群体价值的地位与作用,儒家亦是如此,更加强调人的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当个人与群体之间出现矛盾时,个人须服从群体。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克己复礼为仁”,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语言行动符合礼,即为仁;孟子对人伦的理解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体现了个体对人个性发展的约束与规范。孔孟时期强调通过对人内在言行与品质的约束,引导实现群体的价值与利益,荀子主张“法”的外在约束,“故法而不议,则法之所不至者必废”[1];宋明理学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体现了对追求群体价值实现的关注。

1.3 个体价值:尊重个体价值的存在

儒家人生价值论在强调群体价值、尊重群体价值第一性的同时,也正视个人价值的存在,主张个体价值的实现,所谓“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孔子多次强调“仁”,旨在通过个人主观努力,通过对自我的克制与修正,实现“仁”;关于个体的人的价值存在,孟子从人性的角度作了肯定,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3],认为人有恻隐之心、羞愧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先天即有不学而知、不事而能的“良能”“良知”;不同于孔子、孟子对个人价值的追求,荀子更加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和生理本能存在的合理性,认为人有充分的道德选择和实现自由,更加切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个人价值的理解。

1.4 道德价值:个人价值的最高标准

道德价值是儒家人生价值的核心和最高体现。首先,儒家认为人的群体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实现以人的道德价值为基础;其次,人生命价值也在人的道德生活中实现。孔子以实现“仁”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并以“仁”为人的根本。荀子在《劝学》中指出,“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将“学至乎礼而止”视为“道德之极”,即将学习的功能与价值,归结为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任,对国家的未来有重要影响,当前有少部分大学生内心深处缺乏对传统道德的尊重,言行举止失范,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试作弊、不尊重父母和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杀害室友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加强儒家传统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增强道德意识,规范自身言行,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德育工作是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

2 在不良思潮和自媒体的影响下,少数高校学生思想受限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必须秉承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学习新本领、新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力。当前高校学生一般出生于2000年前后,当时中国的物质文化较为丰富,全球经济发展互联互通,互联网相伴相随,这一时期的年轻人可谓真正的互联网土著民。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他们与“80后”“90后”大学生有显著的差异,使高校思政工作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高校少数学生思想的局性限作进一步分析。

2.1 个性较为自我

生活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产品较为充裕、社会网络信息互联互通的年代,受西方自由民主价值体系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显现出了与其他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不同的特点,即更加追求个性与自我,更加注重自我感受。当前,大学生基本都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类短视频APP记录和直播生活,用各类专业APP购物和点外卖。高校大学生追求个性与自我的特点彰显了年轻人的活力,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生机,体现了对个体价值的追求,但是其在大学集体生活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产生的矛盾和摩擦较多,因生活习惯、作息习惯等不同导致的矛盾时有发生,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2.2 心理素质较差

当前家庭一般有一两个子女,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均尽量满足,因此当前高校大学生往往较少接受社会生活的洗礼和锻炼,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情感不顺,还是人际交往矛盾,或是考试失败或未达到满意效果,对有的学生而言,都是大学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会引发许多心理问题。有关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或心理危机来源排名前三项分别是毕业就业、专业学习、人际交往,且各个年级各有侧重。近年来,大学生抑郁、吸毒等事件层出不穷,更有甚者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逃避问题和压力,少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2.3 价值取向较为功利化

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成熟度较高、政治敏锐性较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是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各种思潮大肆入侵,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向。此外,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备受长辈宠爱,因此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和利益,而较少关注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在就业专业选择动机上,更倾向于考虑就业难易程度、待遇高低等因素,而不是该工作对成长的有益性;在未来人生规划上,一部分人首先考虑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觉得国家与社会的相关问题较为遥远或与己无关,呈现出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倾向。

3 儒家人生价值论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化育之能

国家由千千万万个个人及家庭组成,国家的繁荣昌盛富强是个人安稳幸福祥和生活的保证。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既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又要脚踏实地,将个人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从而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由生命价值、个人价值、集体价值及道德价值组成的儒家人生价值论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思想和道德理念,能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不仅有助于活化传统文化资源,而且能让传统文化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3.1 教育高校学生尊重生命价值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需要不断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之外,还要具备优秀思想政治素养与道德素养。广大青年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有的学生产生了消极、悲观乃至厌世的情绪。个别学生由于抗压能力差、心理负担过重,对生命的存在产生怀疑,需要专业医疗手段干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对个人、家庭及国家均是珍贵的。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修养自身应当不受外界影响,以节俭来培养品德,对名利采取淡薄的态度使志向清白,排除外界干扰以实现远大的目标。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生命价值论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是广大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可通过召开关于儒家人生价值论的主题班会、组织红色文化参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確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内心尊重生命价值,肯定生命价值的存在。

3.2 引导高校学生平衡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

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是两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概念,在传统儒家人生价值论述中有较为明确的描述。相对于个体价值,面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儒家人生价值论更加强调社会责任意识及群体利益,主张以小我成就大我,以牺牲个人和局部利益去维护整体和全局利益。《孟子》一书指出:“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3]孟子主张克服自我主义,学会关爱他人,把对家人的“小爱”上升为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此外,儒家亦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心,《礼记·大学》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4]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引导广大高校学生继承和发扬儒家人生价值论,树立客观理性的集体价值和个体价值观,培养当代学生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其将个体价值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3.3 启发高校学生敬畏道德价值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一般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人内心信念的力量等,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道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道德品质一般被视为对个人进行价值评判的首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大多数大学生认可当前社会主流道德标准,但部分大学生传统道德观念日益淡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非观念不清晰,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拜金主义、丧文化、去政治化倾向已不足为奇。德性品格的塑造和完善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方面,儒家鼓励人们追求坚定独立的人格尊严,认为理想的人格境界可通过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来达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观点,体现了古人对道德价值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思政工作中,要将儒家传统人生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将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作为必修课,引导大学生严格自律、勇于实践,对道德价值存敬畏之心,将道德观念内化为高尚的人格,从而树立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教育应持续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正确处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不断挖掘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挖掘出为现实服务的内容,让青年一代具备高尚的品德,从而起到端正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作用,增强青年一代的责任感、使命感,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在不断学习与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荀子[M].耿芸,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98,88.

[2] 论语[M].程昌明,译注.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125.

[3] 张文修.孟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187,145.

[4] 崔高维.礼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22.

作者简介:罗月娥(1985—),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政教育。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6344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