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参与主体的逐渐多元、新媒体等宣传方式的出现,文化研究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做出改变。混合式教学是教师和课程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教学过程的特点,分阶段优化组合多种教学资源形成的教学模式,它能够适应文化研究课程改革的需求。本文以大连城市文化品牌的培育和传播为例,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文化研究课程改革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化研究;教学改革;大众文化;城市文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02
1 文化研究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文化研究是近30年才在国内兴起的一门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真正从学科角度建立起來。21世纪初期,北京、上海等高校开始陆续开设相关研究中心和理论课程。尽管“文化研究热”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文化研究在国内的发展时间不长,与教学和实践之间的诸多情况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是文化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文学、传播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也就是说文化研究的研究范式是建立在多学科、多视角、多语境之上的。这对师生的通识课程和知识掌握要求较高,教学跨度较大。二是文化研究目前是一门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其中实践内容的践行受到了多方面现实因素的限制,较难实现。但让学生具备组织、考察、管理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三是文化研究涵盖的资源丰富,但是就线下课堂而言,能够展示和涉及的内容有限,不足以达到良好的接收效果。综上可知,文化研究课程教学中有很多需要思考改革的内容,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够满足这门课程的实际需求,从混合式教学理念出发能够增强这门课程的互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有助于达到和社会工作的深度融合。
2 文化研究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目标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根据课程设计和教学目标,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微课、对分课堂、慕课、创客教育、实践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式,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比如视频资源、多媒体资源、辅助学习资源等,以教师为主导,积极挖掘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教与学互融的教学模式。”[1]文化研究课程是文艺学专业通识课程中的一门课程,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从混合式教学组织模式讨论新的设计目标。
一是坚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要明确理论领域的价值。在线下课堂梳理文化研究的历史、理论与方法。二是立足线上线下结合的指导方式。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前提出先导问题,在平台提前发布预习和思考内容,让学生在课堂讨论前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引导;在课堂中利用多元的媒体技术;在课后以视频、PPT等方式发放扩展资源,并且建立“学习通+微信群”平台及时了解反馈情况。三是强化数字化学习优势,指导学生利用好网络数字化平台。例如,在做市场调查的时候,指导学生运用新的问卷调查软件,如问卷星;运用网络地图查找数据;以大数据分析为支撑,如Python;学习新的传媒APP查找数据和网络宣传并进行分析,如微博、小红书等。充分体现数字化手段在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四是推动文化研究的教学进入社会空间,将实践当作教学案例以及教学目的。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应该指向活生生的文化[2],在接受理论的同时走近实践,带领学生分解成功案例,如故宫文创产业案例,再引导学生解决就近城市的相关问题,如某城市文化品牌培育的思考。
3 实施情况:以大连城市文化品牌的培育和传播为例
在实际教学中以文化研究中的“城市文化品牌”一题为基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深入所在城市。根据“提出问题—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师生共同对大连城市文化品牌的培育和传播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报告如下。
3.1 大连市文化品牌的文化定位
城市文化品牌是指蕴含城市独特文化个性及受众效用的城市名称和标记,是城市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形成的富有某种特征的印记。对于大连市而言,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的文明、特质、功能的整体外在形态,品牌定位应该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统一。大连地区人类社会至少有17000年的历史,原住居民除汉族外还包括契丹、女贞、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大连战国至秦汉属辽东郡,清设金州厅;近现代受俄日侵占近50年,闯关东、走西口时期大量迁徙而来的人给其带来了中原文化底色;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为我国典型的现代花园城市。因此在大连,我们既可以感受到海洋文化、齐鲁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的传统文化底蕴,还可以看到日俄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身影。所以传统文化历史和现代化城市作为城市拥有的独特因素,应该融入大连城市文化品牌之中。
第二,文化地域性与凝聚性的融合统一。城市之间的差异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地域性,地域性会影响一个地区的饮食、服装、审美、社会等诸多方面。大连位于辽东半岛,西邻渤海,东临黄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理特点:山海之城。大连的气候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020年4月9日,《大连市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5大核心任务和21项具体工作,到2025年大连市将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到2035年建成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将“海洋中心城市”这一特质和文化聚合便是城市文化品牌定位的一个主要依据。
第三,文化培育的整体性与长期性的融合统一。城市文化品牌的建立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决议,更应该是市民、城市移民全体的共识。经过走访调研发现,“海洋”“服装”“日俄文化”“饮食”等词汇仍是大连市民心中的关键词,而这些内容与大连市的文化品牌规划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仍具有长效性。所以在城市文化品牌培育过程中,需要真正能立足市民生活实际、体现市民的意志和精神观念的文化品牌。这样的文化品牌既具有很高的接受度和整体性,也能有长足发展的空间。
3.2 大连市城市文化品牌传播的相应策略
首先,整合多种传播媒介迅速提升大连市城市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城市毕竟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其本身是更加高级的社会组织形式,不可能同普通商品一样任意选择传播媒介。”[3]目前,大连城市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相对较低,以微博上有V认证的媒体号为例,“新闻大连”有149万粉丝,“大连美食”有108万粉丝,“新浪大连”有77万粉丝,均不超过200万粉丝;自媒体中“大连老湿王博文”有394万粉丝;官方媒体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半岛晨报”,关注的粉丝数量为975万。无论是官方还是自媒体,人们能够在微博搜索到的关于大连的有效攻略数量少、互动差、信息不全,仅有的热点还是几年前的“大连方言”。在抖音上也存在同样问题,关于大连美食、旅游的视频相比其他城市,仍然属于偏低水平。可见,新时代媒体的傳播力量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如果遇见类似“丁真”的事件我们能否像理塘一样迅速作出反应还有待思考。因此,大连媒体应该提升传播的积极性、凝聚力,具体策略有三点。一是随着自媒体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微博、微信应该做到声画结合,增强意识,创建立体氛围,充分且快速地利用新媒介、新技术,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二是凸显个性,加强大连城市符号化推广,联系上文提到的“海洋中心城市”创建“大连名人”“大连历史故事”进行集中推广。三是重视民间力量,支持自媒体发展传播,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对大连的皮影戏、民间艺术、赶海活动等进行直播,构建大连形象。
其次,加强公共关系管理,打造良好大众文化环境以形成城市文化品牌的良性传播,为建立其发展城市文化品牌奠定的良好的文化环境基础。如上海举办的市长国际专家咨询会等就是体现城市形象和气魄的典型活动。作为海滨城市,大连可以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参加国内和国际媒体举办的城市宣传活动。此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于传播城市文化品牌同样意义重大。比如近年热播的电影《烈火英雄》,故事的原型就是2010年7月16日发生在大连新港油罐区的特大火灾,主人公就是的大连市最普通的消防官兵,看过电影的人无一不被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消防队员感动,“最美逆行者”如此真实地存在着,挽救了大连这座城市。这种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把城市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传递出来,能使城市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
再次,策划城市文化事件不断为市民设置城市议题,如贴近生活的艺术节、项目的国际招标、国家级特色城市创建、政府的跨国招商引资会、大型会展等等,尤其是举办大型的会展。以苏州为例,诚品书店、文化街道、园林、苏博共同营造了苏州的文化特色,这其中的内核是统一的,并且真正做到了全民的参与;再比如北京故宫以优秀的文创设计,并利用历史开各种文化艺术展览,这些活动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游客和投资者,有效传播了城市文化品牌。对于大连而言,由于缺乏文化艺术魅力,缺乏独立的人文精神,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有力量和经济发展潜力的城市文化品牌。具体策略为策划一系列的公共艺术节,例如,大连市目前具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东北大鼓创作与表演人才培养”“数字皮影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纪实影像青年创作人才培养”“商业广告重构的中国股市机器文化记忆”、国家级的项目“辽宁地区连环画研究”、国家语委“大连方言”,甚至与海洋文化相关的一系列项目,可以在旅游旺季整合成贴近生活和现实的艺术节,在商场、景区、广场等地进行展览,调动全民参与,甚至在海产方面还可以进行招商。其实类似的博展并非完全没有,但是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审美艺术、精品成果以及人才的参与。因此在这一议题中,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全力支持,商企、城市公共空间的参与,另一方面还需要艺术院校以及艺术家的支持。
除了艺术的带动,大力宣传大连自由贸易也是宣传大连的有力手段。大连保税区是我国目前行政管辖面积最大,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管理于一身的特殊经济区,也是东北地区开放层次最高、政策功能最全、区位优势最突出的综合经济区。但是相较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而言,大连保税区的城市品牌形象知名度较低。因此,除了科技和船舶建设外,还要加强保税区旅游业建设,开放游乐场所,打造商街、商圈,利用口岸优势建立进境商品免税店,这样既能让本地居民参与,也能让游客参与。
最后,不断增强城市文化传播的导向性。大众文化传播是一种极度自由的文化传播类型,但是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可以经过特定的中间环节影响大众的,以引导受众从对大连市城市文化经营对策的理解,进而积极配合政府。可以考虑建立一系列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加强对艺术场所的建设。在大连各博物馆、美术馆、现代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画廊、市图等公共机构中打造可以让民众参与的平台。例如,大连旅顺博物馆藏品在全国的博物馆体系都非常重要,可以选出受大众喜爱的展品并制作相关文创产品,选出可以亲子参与的历史情境环节(如刻印、绘画、剧本表演等),并与太阳沟的旅游相结合,只要民众预约即可参与,这便为普通民众走进博物馆、参与文创提供了机会。再如,樱花节、啤酒节可以与艺术画廊、艺术馆、文体工作相结合,让民众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有参与艺术创作、艺术摄影、艺术雕塑、海洋体育赛事的机会。这一系列的自然、历史旅游与艺术、文创的结合能有效提高民众的审美水平,还能保障民众参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热情。
4 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既符合文化研究课程改革的需求,也符合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同时,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也更强,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设置专题,问题解决效果也更好。学生积极互动,在此过程中对实践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其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了长足动力。
参考文献:
[1] 吴海伦.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7):106-109.
[2]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25-137.
[3] 李娇.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0.
作者简介:孙鸣晨(1988—),女,辽宁营口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