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数码技术已经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引发了过度依赖数码技术是否会削弱丝网版画艺术性问题的担忧。本文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阐述如何在遵循版画的基本创作规律和审美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数码辅助技术和手段进行创作构思和分色制版,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避免“手绘感缺失”和“过度机械复制”等问题。
关键词:数码技术;丝网版画;分色制版;图层;手绘感;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0-00-04
0 引言
众所周知,丝网版画起源于丝网印刷,是工业化的产物,因此从它诞生之初就和科学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制版、分色处理更是使丝网版画创作的可能性得到了极大的开拓。近年来,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绘图软件的功能日益强大,加上平板电脑以及压感触控笔的发明和使用的普及,使丝网版画从构思创作到分色制版的这些关键环节和过程有了新的突破。
1 CMYK四色数码分版技术的艺术化处理
1.1 CMYK四色技术的优点
照相感光制版技术的发明使丝网版画可以直接挪用照片等影像素材,但是版画一版一色的分版原理限制了画面色彩的种类,所以早期我们看到的利用照片作为素材的丝网版画大多数是利用黑白照片。如安迪·沃霍尔的丝网版画作品,以肖像为例,均是将人物的照片处理成强化黑白对比的黑色主版,再将面部的肤色、头发的颜色做专色分版处理。这样画面的色彩层次仍是比较简单的,特别是色彩之间的过渡还是以硬边衔接为主,不够柔和。但后来随着Photoshop软件的出现,利用它通道面板中的“分离通道”功能,可以很便捷地实现CMYK四色印刷的分版方法,使得只用青色、洋红、黄色和黑色4种色版就可以印制出色彩丰富的仿真图像。这也使得写实丝网版画在20世纪得以出现。很显然,这一技法将成为艺术领域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1]。
1.2 CMYK四色技术的局限性
然而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原先由于受到版数限制,艺术家在创作初期就要遵循尽量简化和概括的原则,作出自己主观的选择,因而形成了版画特有的简洁的审美趣味。而现在通过CMYK四色套印,就可以印刷出与彩色照片酷似的仿真图像,甚至在画面中会出现成千上万种颜色。色彩固然丰富了,但似乎丢失了版画的创作审美原则。因此,直接利用彩色照片作为素材制作出的版画作品更像是照片的机械复制品,这也是当数码技术介入丝网版画之后容易走入的误区。
1.3 CMYK四色技术的艺术化运用
好在除了能进行CMYK数字化分版外,Photoshop软件还具有各种强大的图形处理和调整功能,通过改变和控制画面的色彩色调,使用变形、裁剪、拼贴以及增加各种滤镜等手段对图像进行解构与重组,能够使作者的画面主观意识得到强化。同时,数码技术的介入使照相感光制版技法解决了如何体现画面色彩多层次的过渡问题,使油画、国画、水彩等色彩仿真程度很高的手绘艺术作品的肌理和质感也能通过丝网版画的手段进行复制和再创作,为丝网版画开拓了新的观念形式、风格语言和发展空间。
2 数码专色技术和图层面板功能的使用
2.1 专色分版技术
在有计算机辅助技术之前,丝网版画使用的是手工专色分版技术,专色油墨是由绘画者直接根据画面的需要来调配的,其墨色均匀、厚实,色调丰富,更适合在丝网版画的教学和创作中使用[2]。时至今日,还有许多艺术家并不十分认同用CMYK四色分版的方式来制作版画,而是坚持使用专色分版的方式。
2.2 数码专色分版技术中对图层功能的应用
当前专色分版的方法同样可以借助数码技术来进行,如利用Photoshop软件中的魔棒、拾色器、色彩范围等各种选择工具,就可以直接在电脑屏幕上进行专色的选取和分版。而各种设计绘图软件中都有的“图层”功能更可以模拟丝网版画中的“套叠”效果。例如,在Photoshop软件中,我们可以在一个文件中添加多个图层,每一个图层中都可以放置一个独立的图形或图像,在图层面板的模式选项中选择“正片叠底”模式,可以呈现将所有图层中的图形重叠之后的色彩和造型效果。如果把一个图层看作是一个色版或者色层,那么这种“正片叠底”模式可以使我们看到几个色版叠加后的效果。用2个或3个已有的色层相叠加形成新的颜色,既不增加印刷版数,又能使画面的色彩层次更加丰富、协调和细腻,这是丝网版画套叠技法的独特优势,但同时也是一个技法上的难点,因为油墨的饱和度、透明度和遮盖力等性能的差异往往会使套叠的效果和绘画者事先设想的结果大相径庭。因此在使用数码辅助技术之前,需要先试印多张小样,多次调整油墨的比例。但如果运用了计算机绘图软件中的图层面板功能,可使试印的时间大大缩短:一方面,可以通过“正片叠底”模式在屏幕上即时看到2个或多个色层叠加后的色彩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颜色的叠印效果和油墨的透明度也存在关联,在图层面板中就可以通过调整图层透明度来模拟油墨的覆盖力强弱,这样也能提升颜色调配的准确度。通过上述数码软件对于色彩叠加之后的模拟效果,可以给油墨的调制提供非常有效的参考,极大地提高试印的效率。版画在制版及印刷过程的间接性曾经给画面的最终效果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现在通过数码辅助技术也可以进行专色分版,并且還能即时看到分版后最终的画面效果,不仅提高了创作成功率,更重要的是保留了丝网版画传统的技法语言和艺术特色。
3 如何运用数码技术自身解决数码制版造成的“手绘感缺失”问题
3.1 “手绘感”是丝网版画的艺术特性
手绘黑片再进行感光制版是丝网版画的一种传统和经典的制版技法。它主要通过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如铅笔、蜡笔、马克笔,或者用油画笔、毛笔等蘸取深色丙烯和黑色墨水等具有遮光性的颜料在有颗粒感的透明涤纶薄膜上进行手绘,也可以将花边、树叶等纹理材质用深色颜料拓印在透明涤纶薄膜上,还可以用酒精、砂纸等制作出多种肌理效果,再进行感光制版。最后印刷出来的版画有很强的绘画感、艺术性和肌理印痕的美感,使丝网版画和其他版种相比,能更好地体现“手绘感”。这也是丝网版画的重要艺术特性。
3.2 数码制版所带来的“手绘感缺失”问题及解决方法
由于运用数码技术手段可以使制版、晒版甚至印刷的过程变得便捷,目前已经在创作中被广泛使用,但这也会让人担忧如果过分依赖数码技术,会不会使丝网版画产生“手绘感缺失”的问题。的确,纯粹利用影像素材和数码技术处理来创作的版画和用传统手绘黑片制版方式创作的版画相比,就显得有些冰冷,缺乏手工的温度。原本丝网版画就不像木版画历史那样悠久,而制作的技法来源于成本低廉的商业印刷技术,也没有铜版或石版技法那样的“高级感”,数码技术介入后会不会更加影响它自身的艺术价值?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警惕和思考的问题,但平板电脑和压感触控笔的发明与普及使用使这个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法,如果运用得当,这些数码辅助技术和手段还能使丝网版画原本比较繁复的创作步骤得到简化,并能激发艺术家更多的创作灵感。
传统的手绘制版技法和数码制版相比也有不少缺点,因为传统的手工制版分色创作方法需要艺术家先画好一张完整的色彩稿,再将画面中不同颜色的部分分别描画到不同的透明涤纶薄膜上,整个过程比较耗时耗力。这些绘制好的涤纶片不宜修改,也不宜长期保存。如果画坏了或试印效果不理想需要调整画面,可能整张手绘的黑片都要作废重画,又会进一步延长整个创作周期。但现在艺术家可以使用压感触控笔直接在手绘板或是平板电脑上绘制。特别是现在的平板电脑,屏幕的分辨率和进行图形处理的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携带方便,可随时进行创作。根据平板电脑特性开发出的绘图软件,如Procreate、Art Studio等,可以模拟如铅笔、油画笔、蜡笔、毛笔等多种笔触效果和水墨肌理效果,而且画面的大小、笔触的粗细、颜色的深浅都可以随时调整,错了可以及时撤销,修改画面相当方便。Procreate图层面板的功能丰富多样,艺术家可以将不同专色的图形画在不同的图层中,就能在绘制画稿的同时进行分版分色,并能即时查看拼合与叠加后的画面效果,如有不满意之处可随时调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的手绘制版技法中,透明薄膜和拷贝纸上绘制的黑片多半还是以硬边图形为主,如果所绘图形有虚实渐变与过渡,在曝光过程中会损失掉很多细节,效果不宜呈现。现在用压感触控笔在电脑屏幕上画出的这些“图案”就可以说是“手绘”的,但究其本质还是数码的。它们经过位图输出可还原成由像素点这种基本的单位组合而成的画面,画面的明暗、线条的虚与实以及不同的绘画笔触和肌理质感经过计算机的分析和计算,均可以用这些像素点聚集的疏密程度非常精确地表现与还原出来。这些像素点和丝网版上的网点十分接近,因此在感光制版时能较好地还原图像的细节,使不同材料、肌理的质感效果更加逼真。因此,在拥有平板电脑、压感触控笔以及随之开发的大量平板绘图软件之后,数码图像仿真技术又有了质的飞跃,不仅能解决“手绘感缺失”的问题,还可以使丝网版画对各种材料甚至是其他绘画种类的模仿能力大大增强,增强丝网版画语言的表现力。
3.3 运用数码技术进行的丝网版画创作实践
图1是笔者运用压感触控笔和Procreate軟件进行创作和制版并最终印制完成的丝网版画作品《迷离苏河之二》。这幅作品一共套印了10个色版,采取数码专色技术进行分版,并且多数版面之间存在重叠关系。如果用传统的手绘制版技法来创作,一般套印5~6个颜色就已经达到版面制作技术的极限了,因为版数越多,就越难控制最后的套印效果。而借助数码绘图软件中的图层面板功能,即使版数较多,仍能直观地准确把握每个版之间的色彩关系,并能及时调整每个版中的色彩和形状,套印的版数越多,画面就越细腻、微妙和耐看。而运用压感触控笔在Procreate软件中可以直接绘制出各种材料和肌理效果,笔者就在画面上运用了湿壁画和油画棒的笔触效果进行描绘,还添加了水渍、泼溅和流淌等水墨肌理效果,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手绘感。在完成了所有版面图形的绘制后,再把每个图层中的“手绘”图像输出为位图,就能打印成可以直接进行感光制版用的菲林胶片。丝网版画中还存在一个技术难点就是对版,如果套版位置有偏差,就会出现错版的现象,严重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印刷质量,如手工绘制黑片就容易出现版与版之间重叠和衔接不够精准的问题,而通过计算机进行精密运算处理再打印输出的菲林胶片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而且使用菲林胶片进行感光制作的网版显影质量稳定,对图像细节的还原度非常高。传统的菲林胶片是用激光照排机打印的,墨色非常均匀,遮光性能佳,但激光菲林胶片的打印成本比较高。而随着数字化印刷时代的到来,体型庞大的激光照排机逐渐被大型的喷墨输出设备代替,喷墨菲林片对图像的还原度也比较高,但价格较激光菲林片有很大的降幅。但不管是激光菲林胶片还是喷墨菲林胶片,保存的时间都比较长,这也缓解了困扰艺术家的材料成本问题。
4 结语
数码技术在丝网版画中的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丝网版画创作的时间成本和制作成本,还在不断拓展丝网版画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艺术家也不必过分疑虑“手绘感缺失”“机械复制感强烈”等问题,因为从平板电脑和压感触控笔的发明便可以得知数码技术是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更符合人的需要的方向发展的,并且归根结底,创作的问题是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及审美趣味的问题,数码技术只是艺术家可以自由选择的用来进行自我表达的工具和方式之一。丝网版画从诞生之初就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商业文化和现代艺术的深刻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观念的变化和时代的需要,数码技术对于丝网版画的介入不可避免会越来越深入,艺术家们所能做的就是既不应该排斥它,也不应被它完全支配,而是要让数码技术更好地“为我所用”,最终创作出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兼具艺术性、技术性和时代感的丝网版画作品。
参考文献:
[1] 廖念一.计算机辅助制版与水印丝网版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2] 郭鉴文,杜超.数码专色技术在丝网版画教学和科研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4):126-128.
作者简介:孙灵(1976—),女,河南开封人,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丝网版画教学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