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不断发展,村镇景观也日新月异。为了提高村镇发展质量,改善村镇居民生活环境,紧跟时代发展,在村镇地区开展新型村镇景观建设。立足于实践,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实情况的研究,深入探索新型村鎮景观设计。本文深入研究地域性色彩在村镇景观规划中的作用,在理论与实践中运用马克思文艺理论观。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核心是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与个体性相统一是当代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村镇景观建设必须以当地居民的需求为主要创作导向,借用艺术设计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小镇审美高度,用地域色彩来延续村镇文化内涵,不断优化村镇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体现村镇地域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本土文化特色发挥出来,展现小镇文化内涵,扩大小镇文化的影响,体现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表现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以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镇为例,初步探讨村镇景观规划,首先对八义集镇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介绍和SWOT分析,接着根据参与项目经验和调研结果,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规划定位和建设思路,通过地域性色彩的表达突显小镇文化特色,使当地居民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特色内涵。
关键词:地域色彩;村镇景观改造;地域文化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2-00-04
1 发展现状及问题
马克思文艺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景观改造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好前人的设计理论,还要和村镇发展现状相结合,找出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要认清本国的国情。村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所在,村镇景观是延续我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从新型村镇建设的发展现状来看,如何留住乡愁、记住乡愁,不仅仅是景观改造的问题,也是文化发展的方向问题。村镇景观规划设计的水平决定当地人居环境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村镇景观改造建设发展现状的深入调研和典型村镇景观规划设计,探索村镇建设景观设计的发展模式,总结出适合山邳州市八义集镇发展的模式,为今后村镇景观改造建设提供清晰明确的发展方向、定位和适合当地文化传承的规划设计实践方案。
1.1 规划形式单一,城市化迹象明显
在现有的景观改造项目中,不少村镇进行了景观规划改造,但布局形式大多相似,缺乏创新,不关注村镇现有的景观环境特点,一味套用城市改造的手法,不符合实际环境特征,忽略了村镇本身独特的自然环境、地域特点。这样不仅无法延续村镇原本的自然景观风貌,产生更多景观问题,还会造成原有资源浪费,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1]。
1.2 忽视本土文化,缺乏地域特色
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文艺的现实主义原则,文艺作品要忠于客观现实,真实地描写现实社会关系,揭示生活的规律。在村镇景观改造过程中,商业化和城市化越来越明显。景观布局没有联系原有的景观自然风貌和当地居民的精神需求。地域特色正随着村镇的改造建设逐渐消失。没有根据原有小镇文化进行设计,整体设计与原有环境格格不入。
2 国外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景观建设起步较晚,没有国外发展的速度快。西方许多国家面对土地开发过度、资源逐渐流失、原有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意识到了村镇景观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开始重视景观改造,较早就进行了景观规划研究,为世界各地的村镇发展和村镇景观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经验。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亚洲许多国家也相继出现了村镇城市化的问题,韩国、日本等国家也开始研究景观改造[2]。
德国现在把景观规划研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土地整理,第二阶段是景观规划设计,第三阶段是村镇更新计划。德国的村镇景观改造建立在土地整理法等立法基础之上。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在理论研究方面,德国率先把景观规划重新分成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土地利用分类,第二部分是空间格局的划分,第三部分是敏感程度分析,第四部分是空间的相互联系,第五部分是景观要素分析,形成了重视地方自然环境保护、延续地方特色的景观原则。
3 实证研究——邳州市八义集镇景观改造
本文以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镇景观改造为例,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地域性色彩中表现地方文化内涵,展现新型村镇景观改造的手法,解决小镇原有问题,增加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的功能。
3.1 八义集镇区位概况
八义集镇位于江苏省邳州市西部,距市区35千米。八义文化广场位于礼仪路与忠信路的交叉路口的东南角,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居八义集镇区中心位置,具有独特的交通、人流聚集优势,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
3.2 八义集镇广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分析八义集镇八义文化广场现状,整个广场没有体现出八义集镇的文化传统内涵;广场没有足够的休憩设施,也没有明确的活动空间;观察树木在广场中的分布,只有几颗银杏树布置于广场周围,中部没有植被,遮阳效果差;仅有功能性建筑,无景观建筑,空间内没有任何环境美化;广场的出入口没有明确的标识能够满足需求。
3.3 八义集镇广场设计理念
当下我们越来越注重人民群众的文艺生活,普通民众成为了文艺舞台的主角,文艺创作取材于民众的生活。八义文化广场景观规划在设计理念上考虑到不同人群对广场的不同功能需求,主张实用性为主,开辟了健身器材区、广场舞区、游玩休憩区等,以不同的铺装材料来表示广场的不同使用功能。地面铺装以青色石板砖为主,红砖作为结构线,突出八义的“义”字。集镇节点立面提取八义文化元素符号,选定典型符号作为通用形式,重复使用,形成序列。
首先根据原有场地文化传统元素,从广场景观到周边建筑立面,展示八义镇“八字”的文化传统内涵。分隔的两个广场的景观元素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结构、形式、肌理等。考虑不同人群对广场的不同功能需求,如青少年喜爱滑板、小朋友喜欢游玩、成年人要健身锻炼和跳广场舞等;考虑太阳的远动轨迹对广场的影响,如广场的朝向、对座椅的设定具有影响、地面的铺装是否会反光等;考虑微气候的改善,多设置乔木,通过树荫影响调节广场的微气候,提高使用效率。
其次充分考虑广场的消防通道,一般宽度不小于4米,转弯半径不小于9米;广场应注重实用性和坚固性,各出入口设计应有明确的导示,照明设施应当满足正常的照明需求,后期维护应便捷、低廉;休息设施的确定应考虑私密性、安全性、遮阴效果、是否全时段都可以使用;用不同的铺装材料来表示广场空间的不同使用功能[3]。
3.4 八义集镇广场设计文化特色
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为依托邳州地域,传承八义文化,注重功能复合,呈现景观丰富。八义集镇提取八义,即“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元素符号,打造小镇的特色景观。八义集镇多银杏树,银杏是邳州的代表,是邳州文化的重要元素,在设计中保留小镇的银杏特色。提取八义集镇的八义颜色,主要为复古红色,广场立面本身的白色,银杏的黄色作为设计中的主要色调。在建筑物的下面以及暗面,在设计中以灰色为主,突出建筑物的亮面。
在功能与空间布局上,广场功能定位为八义文化展示和市民休闲。广场空间布局以展示八义文化为主,分为前入口广场和内中心广场,以“义”字串联起两个广场。广场中心为林荫树阵休闲空间,广场的常用功能區均分布于其周边,如八义文化长廊、树阵主景、儿童游戏园、健身康乐园、榉荫文化廊道、八义文化主景石、杏荫桂香园、市政步行砖廊、集贸商业步行道、清式垂花廊架等。在八义文化与空间意境营造上,强调环境的融合和肌理的延续,以确立村镇振兴背景下的城镇广场景观形象营造理念,充分展现出八义文化的城镇广场风貌。在总体空间形式上,以极简的空间形态容纳众多的复合型功能,以结合排水的“义”铺装、榉荫廊道与中心主广场的林荫树阵巧妙地加强了两大广场之间的结构联系。在八义文化广场主入口处,以极具乡土特色的红色地砖为铺装,延续城镇步行空间,并以红砖砌筑的绿化设施界定、区分市政步行空间和广场主入口空间。
在八义特产的奇石上雕刻广场名称——八义集文化广场,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成为主入口广场的点睛之笔。主入口广场和中心广场有结合了排水功能的“义”字铺装与榉荫文化廊道,既联系了分隔的广场,又诠释了八义集镇的文化。广场内部设有八义文化长廊、八义文化展示墙,展示八义历史文化与当今文化风采,加以文化长廊的滕阴空间,既体现了宁静、休闲,又营造了鲜活的八义文化氛围。在广场的两个入口处设计清式廊架,暗示八义集镇繁荣鼎盛于清代并因此得名八义集,激励当今八义人民奋发向上。围合广场的建筑立面色彩源于邳州银杏的黄色,建筑立面底部红砖墙饰面、八义文化的格栅空调机位与店幡等立体展示着八义集镇文化。建筑立面设计、中心广场的红砖铺装、铜钱造型的排水麻石板、红砖砌筑的设施与八义集赋景墙、仿木的合金制八义文化长廊与藤蔓植物综合呈现了区别于城市广场的八义集地域特色广场景观。如图1为八义集镇广场入口效果图。
3.5 八义集镇建筑立面设计原则
提取八义文化元素符号,规划选定典型形态或符号作为建筑改造的通用符号,在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衍生出多样的符号并重复使用、形成序列。在原有墙面上进行清理,重新粉饰颜色,使原来杂乱无章的墙面融入街道色彩环境,整体呈现八义集镇的文化氛围。特殊构筑物可用特殊石材饰面。更换破旧门窗,增加特色窗框、屋檐线、窗楣线、遮阳棚、空调外机罩。空调机位主要为铁质仿木构件,形成横向格栅线条,与屋檐横向店招一致,形成丰富的统一元素,展示八义文化[4]。
在节点色彩设计理念上,以建筑元本色白色为主,融合街道的色彩。建筑物与栽种的银杏树有所呼应,街口或十字路口选用亮眼的黄色。在建筑物的立面上还要结合耐脏的灰色。在建筑物轮廓造型较为独特的地方可用灰色强调建筑物的造型。较长序列的白色建筑物,可用灰色进行装饰,整个街道的立面看起来有变化且有节奏感。
4 结语
要深入研究地域性色彩在景观改造中的应用,通过色彩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在景观改造中,颜色占有很大面积。合理利用颜色来融合当地文化是改造村镇景观的重要手段。在表现当地文化的背景下,了解当地植被生长情况。将植物颜色与文化象征性颜色相结合,使整个小镇浑然一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通过实地勘测、民意调查等,了解到当地实际情况。根据小镇实际经济文化状况进行景观改造设计,在村镇景观中我们更要基于本土文化,利用原有的文化去传承小镇特色。
地域性色彩的选择不仅决定了设计的基调,更渲染了小镇原有的文化氛围。在村镇景观设计中,可以先遵从原场地本色,再融入环境的颜色,在景观节点中可以加入村镇文化象征的颜色。颜色不仅要能够装饰街道,还要能够体现小镇的文化内涵。在设计中主张功能与形式相结合,实用性为主,在建筑物底部还要选择耐脏的颜色,满足使用功能。对于健身器材区、广场舞区、游玩休憩区等,以不同的铺装材料来表示广场的不同使用功能。地面铺装以青色石板砖为主,红砖作为结构线,突出八义的“义”字,是设计中的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 王峡.基于地域文化特色表达的乡村景观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2):2-4.
[2] 田韫智.美丽村镇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2-3.
[3] 龚斌.中国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4-5.
[4] 商建宏.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景观规划设计——以淳安县下姜村为例[J].信息化建设,2016(06):5-7.
作者简介:戴婷(1997—),女,江苏宿迁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