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培育 徐金芳
摘 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所处的外部环境都有着明显的特异性,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的共同作用。该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存在:社会文化因素、市场经济因素、电子网络因素、传统观念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个体主动性差、自控能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干预:(1)保持健康的情绪。(2)锻炼意志力,培养积极向上精神。(3)掌握心理调节方法。(4)经常参加体育运动。(5)培养兴趣,丰富生活。(6)合理饮食,紧急烟酒。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b)-0184-02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为18~25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1],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青年。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作为一个高知群体,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担负着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及建设祖国的重任[2]。因此,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繁荣。近些年,许多研究学者利用不同方式对大学生的也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3-5]。这些研究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也理健康状况的确让人担忧。很多大学生因为不同的原因,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甚至己经产生也理焦虑,出现烦躁不安、自暴自弃等情况,做出了反常的行为,甚至个别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已是刻不容缓。
1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刚结束高中时期课业压力进入大学校园从“封闭式学习”到“半个社会”,心理上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加之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就业压力的辩证关系,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多方便的影响。
1.1 客观原因
1.1.1 社会文化原因
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开始新的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飞快发展,多种西方元素大量的涌入国内。大学生年纪尚小,原先的家庭环境以及传统教育突然面临着多种西方新事物的碰撞,面对这么多的选择容易让大学生心里产生紧张、矛盾、无所适从等心理状态,长期如此大学生心里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1.1.2 市场经济原因
市场经济使得社会变得更富有活力。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通过竞争机制得到施展。大部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很多人的压力也接踵而来,而且这种状况愈加严重。大学生家庭条件各不相同,有的学生为了所谓的面子,进行各种高消费,购买名牌的衣服和鞋子,高档的电子产品,更有甚者“打肿脸装胖子”,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是通过校园贷等途径进行高消费,长此以往部分大学生心智迷离。
1.1.3 电子网络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传播的快速发展,诞生各种电子产品,网络游戏,而且电子产品的硬件软件快速更新,各种游戏层出不穷。众多大学生沉迷游戏,坐着躺着进行游戏,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长时间如此,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
1.1.4 传统观念的原因
传统观念中,众人都片面的狭隘的理解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在学校中,学校和家庭中过度的强调成绩,关注健康时也只是关注身体健康、道德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
1.1.5 学校教育
在我国的教育中,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以考上985、211为目标,过度的强调了应试教育,学校没有优化学生主体的心里健康,缺乏完善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健康的人格。没有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机制。学生缺乏此类教育,在今后生活中不会自我调节心情,改善心境,遇見不顺心或者逆境时容易影响心理健康。
1.1.6 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呱呱坠地就不自觉地模仿家人。父母的人格特征、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这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早期形成的人格结构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独立生活,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模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1.1.7 个体主动性差
影响人类进步的主要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有个体主动性。每个同学遇见问题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迎难而上,有的望而却步。现阶段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很多事情都是一手操办,有较强的依赖性。进入学校以后远离了父母,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与之前的生活状态发生变化,有的学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变化。
1.2 主观原因
1.2.1 自控能力薄弱
部分大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和调控能力,当其心理受到刺激时,往往不会冷静和及时的利用理智正确调节自己。相反,遇见一些烦心事,往往会暴跳如雷,出言不逊,将情绪发泄到身边人身上。
1.2.2 心理承受力较低
大学生是经过高考选拔出来,进入大学校园的群里,这类学生在高中时期成绩往往相比其他同学优异,受到老师的喜爱。在家中又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宠溺。进入大学后,往往一时间不是很突出,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
2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
2.1 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2.1.1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以往对健康的认识较为狭隘,认为只要是身体健康了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健康的人。因此学校要把正确的健康观念灌输给学生。并且通过心理的测试,让学生了解现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
2.1.2 建立合理生活秩序
目前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很多大学生第一次离家脱離父母的身边,第一次进入宿舍生活。远离了父母的监督,获得了广阔的天空。另外,中学长时间的学业压力也让学生感到疲惫,高考前夕很多中学老师的考上大学就可以尽情地放松了这种错误的引导。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产时间的沉迷各种电子游戏、熬夜、早晨起得晚、不吃早餐、晚上夜宵,吃一些不健康的食品。因此学校的有关部门要对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管理,晚上定点熄灯,禁止外卖进入校园,定期开展学校的各种体育运动。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校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既能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又能够广交朋友,开阔眼界,增加自己的阅历。
2.1.3 帮助学生尽早确立规划,制定目标
学生入学以后就尽快地让学生确定好自己的方向,制定职业规划,并且指导学生在该专业上进行校外实习。学校组织外面的企业到校内进行招聘,学生有了目标才会有方向、有动力去学习、去充实自己的生活。
2.2 学生个人的自我维护
2.2.1 保持健康的情绪
情绪对心理健康来说至关重要,几乎内心中心理疾病都有情绪症状的表现。遇见情绪困扰要学会怎么摆脱,要保持正常的精神状态,学会合理宣泄,既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放纵自己。学会处理心理不良的情绪,遇见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学会寻求帮助。
2.2.2 锻炼意志力,培养积极向上精神
有志者事竟成,在生活学习中要注意自己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生活学习中经常会遇见一些困难,遇见困难不要逃避,学会克服困难,为毕业后进入社会提前养成强大内心做好准备。
2.2.3 掌握心理调节方法
心理调节也需要一些方法。主要有自我暗示法、自我激励法、情绪宣泄法等。
2.2.4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改善心理健康。运动产生的内啡肽和多巴胺是改善情绪的主要物质。参加体育运动时能够和队友进行交流,与对手进行对抗,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境。获得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心都能够很好地锻炼心理情绪。
2.2.5 培养兴趣,丰富生活
进入校园生活以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各种文艺活动,可以缓解紧张情绪,还能够结交朋友。养成兴趣爱好,分散自己的压力。
2.2.6 合理饮食,紧急烟酒
饮食是关乎一个人的基本状态,大学生正直身体发育高峰时期,健康的饮食至关重要。三餐正常,上午的课程相对较多,因此早餐至关重要。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和高蛋白食物。不要过量饮酒、不要抽烟,抽烟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宿舍的其他同学。
参考文献
[1] 王寅枚,何聪,童腮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及教育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8,2(2):65-70.
[2] 尹剑春,季浏,王坤,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的调节作用:来自纵向研究的证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1):38-41.
[3] 王欢.高校武术课程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研究[J].武术研究,2018,3(10):74-76.
[4] 和红,杨洋.北京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5(2):204-207.
[5] 王寅枚,何聪,童腮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及教育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8,2(2):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