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红利 滕璇璇
摘 要
为了更好的结合“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1],同时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学校办学定位相承接,本文提出将“工工”结合的思想应用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在专业培养方案内增添新的知识内容,调整传统教学所占比例,增强实践应用环节,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
关键词
“工工”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2;TP20-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3.003
0 緒论
在新时期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及国家发展需求下,教育部发出了“新工科”建设的号召,要求高校在工科教育中需要把握好“新工科”建设的内涵,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需要促进“理工”“工工”结合、“工医”“工农”“工文”交叉。同时,产教融合作为新工科的内涵,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以推进新工科建设[2]。
新工科是“与新科技紧密相连、对接新兴产业、由多学科交叉生成的学科。”[3]其中“工工”结合即是指高校工科教育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亦即要针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培养新型人才。而高等工科教育在“工工”结合中仍存在问题与挑战,高等教育中的工程化思想在人才培养中仍需要建立及适应。一是要树立“大工程观”;二是坚持并落实“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三是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四是建立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4]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及大中小各类型企业对于工学本科毕业生的要求也逐渐由单一的具有工科背景,转变为具有扎实的工科理论,一定的工业工程管理知识,较强的自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在新时期的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中更得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力求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力求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
1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现状
1.1 学生未具备系统化思想,而工作中却有此需求
现实企业中,越来越多地要求本专业学生用项目管理的思路来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学生们往往缺乏对项目各环节的系统性思考及整体项目管理的思想,给实际操作及团队合作带来重重障碍。
1.2 课程教学同实际需求相比有滞后
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存在知识分割过细、教材内容陈旧、课程过于求同、教师单向灌输过多、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应通过教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3 实践应用与创新等项目活动需要利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工具
实践应用与创新等项目活动的成败极大地依赖于执行项目的团队,依赖于执行项目团队的项目管理,如果项目管理不当,诸如时间、资金、不现实的期望等因素都会使技术方面的所有努力功亏一篑,为了规避这样的一些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考虑这些工程实现中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教会他们学会利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工具。
2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工工”结合教学内容的实施构想
适应需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而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厚基础,宽口径,个性化,创造型。那么教学内容改革应该贯彻少而精和常讲常新的原则,压缩经典内容(这一部分可要求学生自学,以培养其自学的习惯与能力),增加学科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内容,增加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方法及工具等的实践应用、重点是将应用成果转变为与教学有关的课堂讲授内容。在教学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撰写相关课题的小论文,这样会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和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当然,本科教学并不能指望通过创新教育使全体学生都成为创造家,但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学会生活与工作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具备自学能力,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这符合于多数人的实用目标,而且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将技艺培训之类的实用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倡创新教育的时候要重视实用教育,而在进行实用教育时又不能忘掉创新教育这才应是我们课程体系内容调整优化的方向。
根据培养方案总则要求,拟定电气自动化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规范精炼为目标,注重交叉跨度,强调专业前沿信息,并努力为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课程设置体现由单纯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向综合能力型和全面素质型人才的转变,课程设置注重开放性、人文性和现实性,专业体系注重平衡性,由此拟定电气自动化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核心课程为主,提供个性选修课程方向,并在现有学校其他横向联系各系院所开设课程的平台上提出供学生选择的建议拓展选修课程,具体如下:
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每一个模块都尽力做到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特别在拓展选修课教学中,要以目标决定实现的途径,可以揉和进多学科之间地互动与间插,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促进学习,开展各类学科与人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信、自强、自主。
3 结语
“新工科”中的‘工工结合性的新型教学方式,是按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已有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的基点,确定课程选修的目标,自主设计课程架构,最大可能地培养“专才”与“通才”,既让学生掌握主修专业知识,也能对其它相关学科领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此达到宽口径的目的。
最后要说明的是建议选修课最终的载体是学生,由学生担当起独立做出多科综合的责任,由学生自主决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建议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洞察实质、明确范围,区分目的与手段并做到高度横向联系与集成,以获取最大的教育成就感与幸福感,这样内化成他们终身自教育的能力,而且也是将来在其职业生涯中能自主应用的一个有效途径,以达成最高效的教育结果。
总之,精选教学内容,重组基础知识点、知识单元或知识模块,必须根据整体优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其原则为:始终把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工程训练放在首要地位;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稳定与更新关系,保持内容的先进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加强其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
[2]发改委、教育部《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
[3]韦钰,石蕴玉,曾国辉.新工科背景下的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7:74.
[4]顾菊平,堵俊 ,华亮 .新工科视域下综合性大学电气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