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1世纪网络技术飞速发达,我国基本实现了信息的网络化传播。目前农业科技期刊仍是报道、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最重要、最可靠的知识载体。本文结合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从体制、人才、期刊出版特点等方面提出网络时影响代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的制约因素,以期探讨网络时代农业科技期刊发展路径。
关键词
网络时代;农业科技期刊;制約因素
中图分类号: G239.2-F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3.061
1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时代,网络化就是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实现即时传播的效果。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1]。
1.1 信息传播的数字化
网络传播是通过没有体积、没有重量的比特完成[2]。通过网络可以快速、便捷的传播任何信息,改变传统媒介的信息滞后、传播方法单一、传播渠道阻滞的弱点, 特别是彻底改变了传统纸质出版物的“厚重”,网络时代信息传播以秒为计量单位,信息传播实现数字化。
1.2 信息传播的广泛性
网络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看新闻网页、手机微信、微博及各种信息推送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人文地理、舆论焦点等受关注、想了解的信息,对于信息的采集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没有地域的限制。较之于传统通过电视、报纸、广播传播信息的手段而言,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范围更广、受众面更大,信息的传播介质也不再单一。
1.3 信息传播的超时空性
传统媒体无论是纸质的杂志、书籍,还是以照片、录音录像方式呈现的媒体资料,其传播均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信息时代,互联网突破了空间的界限,将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体积约10832亿千米3[3]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信息跨越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七大洲时,传播速度以秒为计量单位,在地球的某处发布一则消息,全球人民实时能看到消息内容,真正意义上消除了信息在传播和交流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1.4 信息传播的交互性
网民通过网络发布海量信息,而互联网也为这些海量信息提供了可以双向交流的通道,人们可以通过博客、论坛、微软MSN、聊天室、ICQ、电子邮件等实现互联互通。通过网络改变了长期以来信息采集、传播的被动模式,转而变换为一种全新的主动模式。信息的发布者能在发布信息后看到别人的反馈意见信息的接受者能在看到发布的信息后将自己的感受发表出来,实现了信息的交互性。
2 网络时代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的制约因素
2.1 体制制约
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远离市场化竞争,不论是学术类,还是技术类、科普类期刊,大多依靠财政投拨款艰难为生。即便是网络时代,期刊社仍将重心放在编辑印刷刊物上,对于发行、销售仍然通过传统销售渠道,不是通过邮局订阅就是期刊社自办发行,并没有借助网络销售的想法或尝试。通过传统销售方式,受众面小、刊物的影响力不大,刊物能销售数量很少,致使刊物大量积存,期刊社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期刊社难以为继、人员流失严重,尤其是年轻编辑人员,从业几年后看不到未来,纷纷跳槽。
分散办刊和重复办刊导致农业科技期刊数量虽然众多,但总体实力很弱[4]。由于我国大部分农业类期刊主管主办单位是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在对期刊社的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行政干预的痕迹。比如在农业系列职称评审过程中,各地区、各单位很自然的将期刊划分成不同等级,但是在等级划分过程中,往往划分标准不一,比如国内有“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七大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而这些核心期刊遴选体系又出自不同的学校或者研究机构,各遴选体系制定标准不一,国内部分农业科技期刊社为了跻身任一核心数据库之列,并没有将工作重心放在期刊质量上或是没有找准农业刊物的定位或没有找到正确的办刊宗旨,一味模仿、参照,导致重复办刊,造成资源浪费。
2.2 人才制约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5]同理,农业期刊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也是人才。司马迁《史记》第一百二十九章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做编辑原本就是在为别人做 “嫁衣”,而农业科技期刊社往往附属与高校或科研单位,在职称评聘、进修学习、职业收入方面远远比不上高校教师或科研单位一般的科研人员,经济方面、心理方面等多因素造成了编辑队伍大量年轻编辑非正常流动,而流出的多半是优秀人才。再次,高校和科研单位重学历,促使年轻编辑不得不把精力放在攻读学位上,对编辑工作敷衍了事。最后,网络时代期刊社需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谙熟数字出版规律,能适应新技术新媒体发展和信息时代大众文化传播多元化需要,具有分析和解决数字出版运营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数字出版、媒体传播、影视制作等文化创意相关行业从事创意策划、多媒体信息表达、信息资源平台集成定制服务、跨媒体运营管理、出版流程控制与质量分析、数字出版规划与推广、数字版权保护与交易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专业人才[6],而这类复合型人才目前奇缺,这是农业期刊社乃至全国大部分期刊社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3 文章质量制约
我国很多农业期刊一期动辄两百多页,刊登的文章越来越多,当然这其中也有几篇有创新、高水平的文章,但是总体质量却与页码数不成正比。据有关部门研究,刊登文章内容雷同,作者写作能力有限、刻意拼凑,文章无创新、可读性不强,编辑校对校对质量不高都是造成期刊文章质量不高的原因。
对于文章内容雷同,据兰秀清报道[7],我国部分生命科学期刊所刊发的科技论文许多也缺乏创新性,在50篇论文中,11篇(占22%)有实质性创新,18篇(占36%)稍有创新,17篇(占34%)实质上无创新,4篇(占8%)重复前人工作。[7]
对于文章拼凑问题,因我国大部分考核,明文规定文章的数量,而对文章是否具有科学价值、是否有创意、是否能指导生产没有要求、没有考量标准,这就为拼凑文章提供了生长的动力,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期刊社,大部分要以刊养刊, 通过收取编审费用生存,这就为拼凑文章发展壮大提供了沃土。
对于编校质量不高,老生常谈的问题,去除个人能力,编辑人员对编辑工作没有积极性,长期存在懈怠心理是首要因素。当然这其中是各种原因造成的结果,但是作为在岗在职的编辑,保证编校质量,是最最基本的本职工作。
网络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受关注、想了解的信息,信息传播范围更广、受众面更大,这也为大量文章的重复、雷同提供了便利条件,写文章不再需要一个一个的码文字,内容合适直接可以粘贴、复制,写文章也不在是件辛苦的差事了。
2.4 出版周期制约
文章出版发表周期是指从收到稿件到刊印所需的时间。据曹淑华2004年对11种农业科技期刊调查显示:双月刊文章平均发表周期在160天以上,月刊基本88天以上,11种期刊平均发表周期为为205天[8]。刘晨霞2018年统计《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2016年文章发表周期为117-388天。[9]单卫华对55中中文医学期刊研究表明,《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双月刊)平均DPA最长,为16.88个月;平均DPA最短的是《中国癌症杂志》(月刊),为2.97个月。[10]网络时代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网络时代,信息可实现实时传送、接收,这为缩短文章发表周期提供了最好的工具,而我國的农业科技期刊文章发表周期仍以百天、半年为计量单位,而国外的《Nature》重要论文经常在收稿后1个月内发表,有些论文可以在收稿后2周内发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从投稿到接收的平均时间为42天,从接收到刊出的平均时间为33天,在线接收和刊出时间分别17天和18天。[11]
2.5 出版形式制约
传统农业科技期刊都是通过编辑加工、整理后,印刷出版,编辑是期刊内容的生产者,读者是消费者,是一对一、单项的交流关系。读者对刊物有任何肯定、疑惑、质疑,没有能向期刊社沟通、反馈的渠道。这就造成了编辑人员只管闭门造车,不问其他。网民时代,为农业科技期刊打开了一扇与作者沟通的大门,期刊社可通过网站、博客、论坛、微软MSN、聊天室、ICQ、电子邮件发布信息,作者、读者亦可以通过这些渠道与期刊社取得联系,发表意见、提供想法,实现双向沟通。
3 小结
网络时代,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实现即时传播,信息可以数字化传播、广泛性传播、超时空传播、交互性传播,但是这个时代,农业科技期刊因自身存在体制、人才、文章质量、出版周期等诸多暂时无法克服的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的把握住网络时代各种红利,实现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3-01.
[2]田红梅.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传播的特点与过程模式[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2):198-200.
[3]地球的体积?[EB/OL],2013-03-07.
[4]周桂莲.信息时代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5]杨玉国.习近平眼里的“第一资源”为何如此重要[EB/OL],2018-07-18.
[6] 院金谒.论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青年编辑的培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9):156-158.
[7]兰秀清.从科技期刊编辑的角度谈科技论文的创新性[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2,13(1):46-48.
[8]曹淑华.论缩短农业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J].安徽农业科学, 2005,33(10):1985-1986.
[9]刘晨霞,魏秀菊,王柳,等.学术期刊发表时滞及载文量对影响因子的定量影响研究[J].编辑学报,2019(3):104-106.
[10]单卫华,周二强,李建华,等.Medline数据库中文期刊论文发表时滞分析[J].情报探索,2016(4):37-39.
[11]about JAMA[EB/OL].[2015-08-15].http://jama.jamanetwork.com/public/abou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