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飞 潘桂芳
基金项目:
安顺学院政法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大学生科研专项项目“退休老人反向社会化困境及对策探究”(asxyzfxydxs201717)。
摘 要
本文以低龄退休老人为研究对象,关注该群体的反向社会化。认为反向社会化的主要困境体现为老年人心力委顿,无心学习新东西;身体机能下降,对学习力不从心以及社会普遍对老年人反向社会化的偏见等。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所在家庭以及经济四个方面对退休老人反向社会化的困境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退休老人;反向社会化;老年学习
中图分类号: C916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3.067
0 引言
退休老人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所搜集的相关分析分析来看,国内学者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退休老人的健康、再就业、生活满意度、社会适应、需求、养老以及生活现状等方面,对退休老人的反向社会化问题涉及较少。与普通的老年人相比,退休老人具有更高的学习意识,更具主动性,也更具备相应的知识条件。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60-69周岁的低龄退休老人,他们相较于其他阶段的退休老年人来说各方面能力较强,对他们的研究也更具有社会意义。
反向社会化是指年轻一辈将各种领域的文化、专业知识、普遍技能、时尚信息等传递给老一辈人的过程,是一种文化反哺现象。在现在的大数据时代,老一辈的知识有许多可能已变得落伍,年轻人就对网络的运用和掌握而言,对“地球村”上的某些新情况有着更多、更快、更及时地了解,他们将这些信息提供给老年人,并对老年人发生影响,从而出现老年人的反向社会化现象。
对退休老人反向社会化问题进行观察和访谈调查,得出调查结果,并据此促进退休老人的身心健康,不仅是老年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构,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1 退休老人反向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困境
1.1 部分老年人心力委顿,无心学习新东西
老年人一旦出现心力委顿现象,就会产生强烈的主观无能感,对自己失去信心,会因为一次次的失败而产生无力感。人的能力不可避免地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对新鲜事物产生无力感,不愿再过多接触新事物,故步自封,愿意退一步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脱离社会,充满消极情绪,无心学习新东西。
1.2 进入老年阶段,身体机能下降,对学习力不从心
老年人在步入老年期后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也逐渐在下降和退化。会出现智力下降、情绪不稳定、手脚肌肉萎缩、毛发脱落、中风、记忆力下降、身体抵抗力弱化、感官功能衰老等问题,并由此而产生反应迟缓的现象,甚至出现失智失能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也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无法分辨人和事物,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记忆障碍。对于他们的学习来说,这些都是阻碍,而且力不从心。
1.3 在反向社會化过程中晚辈缺乏耐心
在老年人的反向社会化过程中,年轻人是向老年人传播文化、知识、技术的主要人物。在他们之间免不了会形成一种反向的教育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只是单方面长辈向后辈学习,不像代际传播那样是长辈向晚辈教授知识经验,强调长、幼辈之间的教学互动。所以,在这种学习关系中,年轻人有时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以长辈的姿态来向老年人传递新鲜知识和技能。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年轻人就会失去一开始的耐心,面对老人的一再询问,变得暴躁、易怒、粗鲁。缺乏耐心,是家庭中每个人对于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现象。
1.4 社会普遍对老年人反向社会化存在着偏见
社会普遍认为,人老了就没必要再去学什么新的知识和技能了。况且,老人的身体条件也不允许,学再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是浪费。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技能、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一部分老年人的学习激情远高于部分年轻人,自然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对于老年人的反向社会化,大多数都被认为是抢占年轻人的资源。
2 老年人反向社会化困境出现的主要原因
2.1 老年人自身原因
2.1.1 生理方面
人进入了老年之后身体各个器官便会变得衰弱,身体的抵抗力下降。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不断下降,他们会慢慢变得生活不能自理、口头语言表达不清、记忆力衰退和感官功能弱化。听不清别人说什么或者看不清别人做什么,都会使他们难以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物品和高科技产品。大部分老年人学习的速度要比年轻人慢,发展迅速的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产品、纷繁复杂的事物、源源不断的信息、博大精深的知识,这些会让老年人的头脑处理不过来,大大阻碍了他们的学习。
2.1.2 心理方面
一部分老年人受到"社会撤离理论"的影响,退休后的他们觉得自己不适合再去频繁社交,应该在边缘社会安享晚年。年纪大了,很多方面不如年轻人,一把年纪的人何必整天要往年轻人的圈子里钻。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老了的人就没有太大的用处,最多只能在家做做饭,带带孙子罢了。
一部分老年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受到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思想观念还处于故步自封的状态,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退休生活,依然想出去工作,依然按照原来的行为习惯生活,现在流行的新事物对他们来说难以接受,一时难以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于他们能够接受的东西(比如手机)他们很乐意去学习,因为手机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但对于他们一时接受不了的东西(比如流行服装、化妆等)他们因太在意其他人的看法而不敢去轻易尝试接受。
2.2 家庭原因
如今,很多家庭认为老人退休后就该在家里待着,帮着带孩子,做点家务,不需要过多与社会有什么接触。提起老年人的学习,年轻人第一反应是:那么老的人了,还用学习什么吗?老年人记性不好,学习就是瞎折腾,学了也无用武之地。当然,对于认为的有用的东西(比如手机),家人还是赞同老年人学习并使用。即使这样,一开始家人还是会很耐心地教老年人怎么使用手机,但时间久了,老年人一再学不会的话,他们便不再有耐心。
2.3 经济原因
退休老人退休后,每个月只有退休金,经济来源相较于工作的时候来说是减少了不少,而且大部分的退休老人退休后不会向子女伸手要钱,他们心疼子女为家庭整日奔波,甚至还会把自己的退休金来帮助子女贴补家用。即使他们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需要钱,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他们不是选择自己的学习,而是选择照顾家庭。有的老年人还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治疗、控制病情的药物需要大量的钱,手里没有一分可以拿来学习的闲钱。
3 促进老年人更好反向社会化的对策分析
3.1 加大宣传力度,为退休老人的反向社会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既然老年人是社会所公认的弱势群体,社会对这些退休老人也应该是支持、理解和鼓励的。社会各界可以通过社区或街道的展板、粘贴的海报;各大出版社的报纸;各种媒体网站等途径加大宣传,号召更多的人帮助退休老人学习,关注和关心退休老人,共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3.2 社区为退休老年人反向社会化提供条件
第一,社区可以建立社区老年服务中心。设立一个老年服务中心,在给予老年人貧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权益保障等等的同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鼓励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使用新产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二,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老年服务机构的资源为老年人服务。重点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定期为老年人举办各种知识宣传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多渠道,多方面关心老年人。
3.3 社会工作者为退休老人反向社会化提供服务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服务,帮助老年人建立属于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一类是家庭成员(主要是其子女)对退休老人的支持(如情感支持、经济支持等)。第二类是亲属(兄弟姐妹、远亲、姻亲等),主要对退休老人提供情感支持。第三类是非亲属对退休老人的支持,如邻居、朋友、同事、社区志愿服务等。
3.4 老年人所在家庭为老年人反向社会化提供支持
家庭是一个整体,是退休后的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促进老年人的反向社会化学习,家庭成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给予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让老年人有足够进行反向社会化活动所需的钱,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家人在乎的,在他们学习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
其次,要积极、主动地向老年人传递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这些老人退休后对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不减,有的甚至比年轻人还要积极得多。主动向老年人传授知识,他们很高兴,也很愿意去学。
最后,年轻人要培养自己对待老年人时的态度和耐心。老年人的情绪需要用心感受,良好的态度和足够多的耐心,不仅能拉近两辈人之间的感情,对于老年人的学习,也是有益无害。
4 结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知识增长速度之快,不得不引起老年人的重视。倘若老年人仍沿袭自己原有的知识,故步自封,将不会有一点进步,无法与时俱进。退休老人的反向社会化对促进社会观念的更新、增强代际交流,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感,都具有重要意义。老年人是社会公认的弱势群体,不管是社会各界、老年人所在社区还是家庭,都要对退休老人的反向社会化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号召更多的人帮助老年人学习,关注老年人,共同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向德平,主编.社会问题(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初级)[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8.
[3] 王仁彧.老年生活中的老年学习及其相关性分析——基于若干老年学习者的访谈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