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科技视界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章喆

摘 要

“现代交换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文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所面临的问题,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从搭建创新实验平台,完善实验课程内容、“启发式”教学模式、探索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形成性考核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创新性改革,为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现代交换技术;“启发式”教学;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TN915.0-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06 . 21

0 引言

“现代交换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掌握常用交换技术的相关原理、技术及其应用[1]。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有限,涉及面广抽象难懂,如果没有配套的实验课程同步学习,学生难免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兴趣。而在课程涉及知识内容不断更新、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传统的程控交换技术在组网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基于IP的软交换技术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新重点[2-4]。曾经基于实验箱操作的验证型实验课程已渐渐不符合现代通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针对这种情况,“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 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局限性

1.1 实验教学内容陈旧,与现代通信新技术联系不够紧密

“现代交換技术”配套实验一般采用教学仪器厂家的实验箱来完成实验。由于硬件限制,只能完成验证性实验。而理论课结束后,学生对实验的预期结果非常清楚,做实验仅仅是重现已知的结果,对学生吸引力不大,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再者,实验箱所涵盖的基于电路交换的实验内容与现在新的分组交换技术(帧中继、ATM技术,IP交换技术)脱节严重,实验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未与时俱进[5]。

1.2 实验设计与行业产业的对接不够紧密,难以实现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复合人才

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现代交换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并对这门课的理论部分进行教学改革,加入分组交换、软交换技术。然而课程实验部分依旧仅仅局限于验证实验箱上的特定功能,并未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学生对应用背景缺乏了解,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空洞,对实验内容没有系统性的认识[6]。

1.3 “教师讲学生做”,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交换技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述为基础的“灌注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与帮助,当遇到问题时,不会自行查找资料,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等待教师解答。然而一个教师通常要同时面对几十个学生,往往不能同时兼顾所有人,学生等待答疑时间长,学习效率低下。这样的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1.4 考核形式单一,考察内容不全面,忽视实验教学考核的重要性

单一的考核形式并不能体现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和考核的完整性。“现代交换技术”的实验考核方式为是否呈现正确的实验现象或测出相同波形。这导致学生并不关心实验原理,只关注实验结果。即只想“知道怎么做”却不愿意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

2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2.1 搭建现代交换技术创新实验平台,完善实验课程内容

以现有的现代通信实验室为依托,整合包括实验箱、商用服务器、实验场所等各种硬件资源,引入基于IP协议的分组交换技术,增加软交换技术教学内容,进而搭建现代交换技术创新实验教学平台,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整合,增加了:软交换通信系统配置实验;SIP用户基本呼叫数据配置与计费实验;SIP信令介绍及流程分析实验;RTP语音通话实验等。引导学生对当下先进的交换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培养现代通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提供了可靠保障。

2.2 用“启发式”教学代替原来的“灌注式”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任务为驱动,创设问题情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拓宽思路,强化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现代交换技术理论知识自行搭建实验环境,配置实验数据。在讲解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注者,而是引导者,通过实验情形有针对性的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进度,引导学生思考并修正整个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探索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开展“互联网+”教学模式

目前,我校尝试在“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互联网+”的概念,充分改进原有的实验教学方法,引入新技术和新手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实践实例为载体,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例如:在实验课之前,教师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实验课件上传到互联网上供学生下载,并通过QQ群/微信群布置需要提前预习的实验内容,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在实验课堂期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并随堂记录实验数据和心得体会。这种“互联网+”的实验教学新形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性、自主性。

2.4 建立贯穿整个实验课堂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机制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本着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基于实验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将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完成实验,课后撰写实验报告,课堂交流互动环节表现等情况纳入成绩评定范围。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打破了学生对“现代交换技术”实验课程的固有印象,提高了重视程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环节中来,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本文依托于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交换技术》实验课程的特点,对其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从搭建创新实验平台,完善实验课程内容;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探索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建立贯穿整个实验课堂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创新性改革,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加适应新时代信息产业技术变革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适应行业产业应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崔鸿雁,陈建亚,金惠文.现代交换原理(第4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彭荣群,刘刚,付秀花,等.“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综合改革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8,(31),86-87.

[3]卢佳佳,朱秀娥,兰其斌. 基于通信网发展现状的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改革探索研究[J].福建电脑,2018,34(09): 69-70.

[4]王静,史道玲,程明.《现代交换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J]. 科技视界,2019,(01),102-103.

[5]吴冉,杨恒,方伟伟.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7(22):10-12.

[6]谢艳辉,王丽丽.现代交换技术课程多层次教学实践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9),87-89.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6799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