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飞 高华 卢珺 陈玲琳 戴支凯
摘 要
腹腔注射给药是大、小鼠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尽管腹腔注射的操作难度不大,但我们在教学、学生技能竞赛等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如验证性实验得不到预期的结果、注射部位出血明显、药物注射到皮下等。为使初学者尽快掌握该操作技能,结合个人长期的科研和教学的经验,将大、小鼠腹腔注射给药操作方法总结为:抓取提尾巴,固定头背尾,头低尾高位,选择下腹部,最佳部位腹中线,缓慢30-60度角进针,回抽针栓未见血后推注药物。
关键词
大鼠;小鼠;腹腔注射;方法
中图分类号: R735.7;R-33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06 . 72
大鼠、小鼠是教学和科研中最常应用的实验动物,常用的给药方式有灌胃、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等。正确、规范的给药操作是顺利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的必备技能,也是动物伦理学的基本要求[1]。不论哪种方式给药,均需做到:(1)给药剂量尽可能准确,(2)操作尽可能方便、流畅,(3)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动物的刺激和损伤[2]。灌胃给药操作不慎,可能损伤动物,甚至导致动物死亡,为此我们已对大鼠、小鼠的灌胃给药操作[3]进行了探讨。尽管腹腔注射操作导致动物死亡的概率很低,网络上的操作视频和描述并不少见,但我们在教学、学生操作技能竞赛等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如验证性实验得不到预期的结果、注射部位出血明显、药物注射到皮下等。为了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大小鼠腹腔注射的操作技能,本文对腹腔的给药方法进行了讨论,以期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为规范化大鼠、小鼠的腹腔注射给药操作方法,必须弄清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可行的操作方法、为什么这样操作以及哪种操作最优化。本文以此思路进行了探讨。
1 大鼠、小鼠腹腔注射操作的目的
腹腔注射的目的是要将一定量的药物注入动物的腹腔,利用腹膜及大小网膜血管丰富、吸收面积大、吸收能力强等特点,使得药物快速入血。腹腔注射适合于多种刺激性小的水溶性药物的用药,是啮齿类动物常用给药途径之一。然而,腹腔注射是一种损伤性的给药操作方式。如何将药物准确注入腹腔、尽可能地减轻对动物的损伤和减少出血?是我们操作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2 大鼠、小鼠腹腔注射操作步驟的分解
大鼠和小鼠的腹腔注射操作方法基本相同,主要区别点在于:(1)由于动物体型和力量的大小不同,小鼠的操作难度小于大鼠;(2)由于大小鼠的性情的差异,小鼠的给药操作往往不需戴手套(从卫生的角度,可戴一次性手套),而大鼠的操作常需要戴帆布手套。
大鼠和小鼠的腹腔注射操作大致可分解为动物的捉拿、动物的固定、动物体位的摆放、药物的注射。每一步操作方法的选择均应有其选择依据,否则该操作方法就可能是有缺陷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本文按操作步骤逐一探讨其操作过程。
3 大鼠、小鼠腹腔注射操作方法的选择及其原因
3.1 动物的捉拿和固定
关于大小鼠的抓取和固定的操作方法及其选择的原因,我们已在“大鼠及小鼠灌胃给药操作方法探讨”[3]一文中进行了详细介绍。抓取小鼠时最好戴一次性手套,抓取大鼠时最好戴帆布手套。具体的操作方法为:一只手抓取大鼠和小鼠的尾巴,将动物放在粗糙面上,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抓紧动物的双耳及耳间皮肤、中指和无名指将动物背部的皮肤压在同侧手掌上、小指压住动物的尾巴。动物的固定要牢固,一方面可以避免操作者被动物咬害,另一方面便于给药操作。
3.2 动物体位的摆放
大鼠和小鼠的灌胃给药时,动物的体位通常摆放为头高尾地位。然而,在大鼠和小鼠的腹腔注射操作时,我们推荐将动物体位摆放为头低尾高位。其主要的依据是,这样的体位摆放,可以让动物游离度较大的肠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膈肌靠拢,使得下腹部相对空虚,便于我们腹腔直射给药。反之,如果采用头高尾地位,动物下腹腔的压力相对较高,且肠道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紧贴下腹壁,注射针在下腹部进针时易插入肠道,从而导致药物注射失败,这很可能是学生在验证性实验中得不到预期实验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药物的注射
3.3.1 药物注射部位的选择
注射针穿过腹部皮肤、腹壁,从而进入腹腔,进行腹腔药物注射,由于腹腔吸收面积大、药物吸收速度快等特点,常用于刺激性小的水溶性药物的给药,是啮齿类动物常用给药途径之一。理论上讲,整个腹部均可作为腹腔直射的选择部位。然而,上腹腔内有肝、脾等重要脏器,选择上腹部作为腹腔注射的部位有可能伤及这些重要脏器的危险性。因此,用于腹腔注射的部位常选择下腹部。
腹肌属于骨骼肌,其血液循环丰富,因而损伤时易出血。在下腹部,只有腹中线没有腹肌,因而成为腹腔注射时选择的最佳注射部位。可见,腹腔注射操作时,最佳进针部位为下腹部的腹中线。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动物处于头地位高位,且动物膀胱充盈尿液时,膀胱也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膈肌方向靠拢,有可能会有部分膀胱靠近下腹部的空间。为避免腹腔注射的针头进入膀胱,所以我们在选择注射点时应稍远离耻骨联合上方。
3.3.2 注射针的进针
腹腔注射时,如果注射针与局部皮肤间的夹角过小,针头易进入皮下、而不易进入腹腔;若角度过大,且操作者进针的力度、速度和深度把握不当时,针尖有可能插入肠道。因此,腹腔注射时注射针头常与局部皮肤成45°角,一般在30-60°角之间。
当注射针头的刺激肠道时,可通过局部反射引起肠肌蠕动,从而使肠从针头部位自动移开。如果进针的速度过快,针尖易插入肠管。所以,注射针进针时宜缓慢。
此外,注射针刺入的深度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事项,一般进针不超过1cm。如刺入过深,就容易刺破内脏;如刺入过浅,难以刺破腹腔壁、进入腹腔[4]。
腹腔注射时,注射针头是否进入腹腔,通常有两种感受的方法:一种是视觉感受,即进针时,进针点局部皮肤的凹陷,针进入腹腔后,局部皮肤的凹陷消失;另一种是持注射器的手遇到的阻力感,即进针时感受到有阻力,进针后的阻力感消失,通常亦可称为落空感,常需要反复操作进行体验。
3.3.3 药物的推注
关于药物的推注,多数操作者一般没有太多困难。但在注射药物前,常需回抽针栓,确定针头未刺入小肠、膀胱或血管后[4],再缓慢注入药液。
4 小结
腹腔注射是常用的啮齿类动物的给药方式之一,腹腔注射操作是药学相关科研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实践技能之一。为此,作者将大鼠、小鼠腹腔注射操作方法总结为:抓取提尾巴,固定头背尾,头低尾高位,选择下腹部,最佳部位腹中线,缓慢30-60度角进针的深度小于1厘米,进针的感受为局部皮肤凹陷消失和落空感,回抽针栓未见血后推注药物。
参考文献
[1]魏强.动物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5,25(6):75-78.
[2]买文丽,刘华,刘行海,等.灌胃和腹腔注射刺激随时间变化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9):201-202.
[3]戴支凯.大鼠及小鼠灌胃给药操作方法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1):1738-1740.
[4]俞玉忠,穆斌.浅谈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与技巧[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