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 龙丹
摘 要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树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学模式、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独立学院;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9.011
“互联网+”是新时代发展的有力工具,“互联网+创新创业”是当下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2015 年3 月5 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1],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指引下,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驱动下,创新创业教育引起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2017年2月,教育部认定北京大学等99所高校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几年来,我国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在“互联网+”背景下,依托网络平台提升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已成为必然[2]。如何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将“互联网+”思维有效的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已成为国内各类各层次高校努力探索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相对于国内双一流及地方重点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为落后,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
很多独立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教学生如何创办经营校园小店铺、如何获得财富和利润的层面上,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大多数教师只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是辅助课程,存在授课和考查不严、甚至不加检查即让学生通过的现象。而多数学生认为学与不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重要,在课堂上学习兴致不高,常在汇报学习成果之前临时抱佛脚,随意应付教师,敷衍了事。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都是教育理念滞后、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意识薄弱的表现。
1.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一是有的独立学院创新创业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针对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只是照搬母体学校的经验与模式,没有真正找准自身定位,挖掘独立学院学生需求,这样的课程自然不切实际,收效甚微。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大多数高校虽然开设了不少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但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是在原来专业课程基础上的简单相加,创新创业课程之間也不具备严谨的逻辑关系,并且基本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没有真正纳入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中,没有构建出系统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3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相应的创新创业经验。目前,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明显缺乏,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年轻教师,并且创业导师是由辅导员或从事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的教师兼任,他们缺乏创业经历和经验,教学只能以理论授课为主,很难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只是纸上谈兵、泛泛而谈,教学效果自然欠佳。有的高校聘请校外成功创业人士做兼职教师,他们虽有创业经验,但忙于公司经营管理,没有精力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4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并且大部分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材观点滞后、知识陈旧,无法跟上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的课程教材基本是将各类创业活动实践资料稍加整理而成的,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有些课程只是请成功创业者或专家做个报告或讲座而已,教学方式简单,并且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1.5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不足
很多高校的各院系(部)均有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但由于各种历史办学原因,这些基地分布地点分散、各自为政,集中管理困难,并且基地没有配置任何实验设备,只能从各专业实验室借用,势必影响正常教学,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缺乏一个良好实践平台。另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部分是由学校的一些社团组织的,这些活动较为分散,多数都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这样很难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实战能力。
2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互联网+”将社会各领域的创新成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了科技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有效开展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鉴于其生源的特性不同[3],其教育模式不能照搬母体院校,针对上述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的实际情况,对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做出了如下对策探究。
2.1 树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
在“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充分融入和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层级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使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成为现实,使全民教育、优质教育成为必然。独立学院的管理体系主要是学校、系部、学生构成的层级式结构[4],所谓“层级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即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系部、不同学生的特点,全面普及互联网知识,依托互联网平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质和量”的宣传,提高各层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
2.2 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分层次的“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作为专业培养方案的一个模块,嵌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包含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课程、创新创业基本技能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三个层次。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课程为第一层次,是面向全体大一学生开展的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创新创业基本技能课程为第二层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素质,提高他们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系列专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为第三层次,面向各年级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及实战能力。包含创新实践、科研实践、创业实践三大类限定选修课,不同系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必选其中一类完成相应学分。
2.3 加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构建“一级和二级”创业导师模式,充分发挥一级创业导师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实时跟踪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并在指导学生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现有二级创业导师资源,即让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学生与初次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分阶段进行经验交流和创业指导。同时,积极号召政府领导、创业教育专家、成功的企业家参与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来,从而组建成一支精英的“线上+线下”导师团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2.4 基于“互联網+”创新转变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和计算机终端都应成为高校教学的深度应用工具和有效载体。在教学模式上,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模式[5]。要求教师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和共享学习资源,将设计好的学习任务、课程实例以及期望的学习目标等提前发布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辅导,并利用事先制定好的学习项目评价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通过书本学习知识外,还应加强对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充分利用,扩大学习视野,使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方式成为提升个人知识能力的内在需求。
2.5 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新建创新创业学院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和广阔的创业空间,并设立专项教学改革经费,为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实验设备提供有力保障。制定相应的激励和优惠政策以及配套设施,选拔全校优质团队和项目入驻,制定基地管理规定以及入驻团队的考核办法,实现优胜劣汰;以基地为依托,邀请校内外导师举办产业政策讲座、创业项目推介讲座、创新创业经验交流会等,对学生创新创业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项目为纽带,推动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的互动互融。同时以互联网为载体,改革管理方式,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推进智慧创新学院建设,包括指纹门锁、网络视频监控,创新创业网络信息及学生信息管理平台等,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创新学院学生管理及信息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3 结语
以上结合独立学院自身实际,将“互联网+”思维有效的融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研究探索出“互联网+”背景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对策,同时也是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路,为促进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带抓住了重要机遇。
参考文献
[1]苏济.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11):92-95.
[2]刘银华.“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21(3) : 40- 41.
[3]李望秀,刘升学.“互联网+ ”背景下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SWOT 分析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18( 11):121-122.
[4]李方犁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J].文化教育,2019,(11):87-89.
[5]沈卉卉.“互联网+”时代数学的在线课程资源在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4):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