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科技视界

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契合探析

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契合探析

曾红萍 陈冰

摘 要

工匠精神的培育既是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需求,也体现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契合的必要性,探讨了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价值功能,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落实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契合。

关键词

工匠精神培育;课程思政建设;契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9.038

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对高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的育人职责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当前,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合理的契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契合的必要性

1)“工匠精神”是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推动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口。

随着“中国制造”不断地深入人心,国家、企业和社会对就业者的“工匠精神”越来越重视。工匠精神是是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于职业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是相一致的,也是時代发展对当代高职生所应具备的品质的要求。

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中注入工匠精神培育的要求, 既满足了国家经济发展与转型需求,也体现世界制造业发展的需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在知识、技能和价值引领的相互促进,通过工匠精神培育跟课程教学的紧密结合,把思政教育的理念植入教学的整个过程,为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个突破口。

2)工匠精神的培育为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具体的目标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工匠精神的培育是立德树人目标在高职院校教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下,围绕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提高,各门课程、所有课堂提升了育德意识,促进了育德水平,推动课程思政重塑人的精神使命这一功能的实现,两者的契合,满足了时代对高职人才素养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3)工匠精神的培育为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评价标准。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同时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和优良的品德修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共性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要求是紧密相连的。习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改革担负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政治使命,改革效果如何,最终必须通过学生“德”的提升为检验标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德”最重要的体现是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品质的提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使命和根本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结合教学活动,通过知识技能传播和价值引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理念,把“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成效作为衡量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尺,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推进。

2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契合的途径

“课程思政”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元素,通过各种具体化、生动化的教学载体,实现立体化育人功能。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课程育人理念还有待落实,课程德育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的“工匠精神”,应该成为推进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两者的契合:

1)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价值功能

高职院校的不同课程有特定的学科和专业特色,所体现的育人价值是多元的,如果只局限于某一门课程,无法实现育人的整体效应。为此,需要有一种共同的价值导向,可融通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专业课等各类课程,而工匠精神恰好能够凝聚所有课程育人价值的同向同行:工匠精神的本质是职业精神,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兼顾了知识的“技”与“道”,强调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学生内涵发展的结合,各门课程同心同向发力,在教学过程中“基因式”植入职业精神和行业价值观,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加强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的思政课程建设,使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课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工匠精神的培育和高职院校思政课相互融通, 这使高职院校思政课能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骨干力量。通过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融入工匠精神的历史溯源、内涵与价值,中国智能制造的诉求与策略等内容,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讨论、辩论、情景表演、角色模拟、讲授故事等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工匠精神的实质与意义,自觉提升职业素养,把具备工匠精神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追求。

(2)优化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的课程思政体系,使高职院校专业课、公共基础课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有力纽带。

高职院校专业课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结合企业需求和学校的专业特点,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把握不同工作岗位中工匠精神的核心,把工匠精神的理念植入到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整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校企合作、校企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真正的企业环境中体验工作和企业文化,营造有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教育环境,对高职学生的“匠技”和“匠心”的有效统一发挥渗透和辐射作用。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必须依赖于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积极推进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化主流价值的引领和塑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课程,弥补高职学生文化底蕴的不足和综合素养水平的不高,从而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技艺的使命感和提升创新能力的紧迫感,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发挥拓展、浸润作用。

2)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课程思政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系,融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校园文化是影响和塑造学生精神气质的重要环境,在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方面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和感染力,是隐性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应加强宣传工作,围绕职业教育特色打造文化氛围,可以在校园建设工匠文化长廊、悬挂标语画幅等等,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的新时代价值观;通过职业技能活动周、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展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锤炼学生精益求精、努力进取的精神;要加强教风、作风建设,使教师在行为上自觉按照工匠精神的要求,以奋发进取的工作精神、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熏陶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心灵和行为方式得到工匠精神的洗礼。

参考文献

[1]施敏发.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大思政路径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

[2]孙鉴.工匠精神: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向度[J].职教通讯,2018(20).

[3]詹忠根,陈璐.以“工匠精神”引领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着力点[J].文教资料,2019(33).

[4]张国艳.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必然性及路径[J].科教导刊,2018(1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6849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