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科技视界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与特点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与特点

肖三蓉 吴帆

摘 要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挑战,本研究对620份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和特点。结果发现:(1)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2)大学男生比女生更具胜任力和自信,女生比男生更自律;(3)大四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显著优于其他年级;(4)来自农村比城镇的大学生更自信,艺体类大学生更具胜任力、自律和自信品质;(5)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在自律、品格、关爱和同情维度上得分更高。

关键词

积极心理品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0 . 25

由主观幸福感、乐观、快乐和自决等构成的积极心理品质(Positive Personality)是20世纪90年代初新兴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内容[1],近年来得到学术界愈来愈多的关注。积极心理品质一种相对稳定正向的心理特质,核心是良好的品德和潜能,有着缓冲器的作用,能够对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疗效[2]。国内外研究者认为,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先天的潜能和后天的环境教育等交互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个体未来是否会有良好的发展[2-3]。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各种压力随之而来。新媒体因其交互性、灵活性与多变性等特征,受到了广大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的青睐。新媒体生活已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有研究表明,新媒体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及行为[4]。积极心理品质能为正处于“萌发创造力、稳定个性以及迎接社会角色转变”关键性阶段的大学生个体带来积极心理活动从而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与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向大学生共发放问卷650份,收回有效问卷620份,回收有效率为95.4%。其中,男生363名,女生257名;大一学生183名,大二学生169名,大三学生146名,大四学生104名;文科类学生208名,理工类学生347名,艺体类学生65名;城镇学生312名,农村学生308名;独生子女280名,非独生子女340名。年龄范围在18岁到23岁之间,均值为20.52岁。

1.2 研究工具

(1)人口学变量问卷:条目包括年龄、年级、性别、是否独生、是否单亲等。

(2)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本量表由马海茹借鉴勒那等5c模型编制,由胜任力、自信、自律、品格、关爱与同情五个维度构成。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数为0.95,各量表的信度系数都在0.75以上,达到了量表的施测要求[5]。本量表分数越高,表明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越好。

1.3 施测与数据处理

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认为p<0.05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本调查中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总均分和各维度平均分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良好。总体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男生的胜任力和自信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自律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年级差异显著,大四年级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呈现显著差异,艺体类大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类和理工类大学生,主要体现在胜任力、自信和自律维度上。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不显著,但在自信维度上,农村学生显著高于城镇学生。独生子女积极心理品质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主要体现在自律、品格、关爱和同情维度上。

3 讨论

本研究立足于新媒体时代背景,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与特点,为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思路。

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李林英等发现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水平[6],蒋蒙蒙和谢虹对安徽省某医学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7]。不可否认,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存在大量副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新媒体。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生总体上能够理性地利用新媒体,使利大于弊。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大学男生比女生更具胜任力和自信,女生比男生更自律。胜任力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事的计划性以及解决知识性问题的本领,自信维度包含自我效能感。本研究结果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性别角色期待,人们普遍认为男生比较自信张扬而女生更内敛自律,这些性别角色期待内化成个体的自我评价,也可能在新媒体时代,男生更多参与战略性游戏,对胜任力和自信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内外许多研究支持本研究结果,陈志方和沐守宽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着显著性别差异,男生的正义、勇气维度显著高于女生[8];国外学者Linley、Maltby在英国的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生在善良、感恩以及爱三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9];Shimai等人对日本和美国的大学生做了研究,发现男生在毅力、勇敢维度上得分要显著高于女生[10]。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呈现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四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显著优于其他年级。大四相比其他年级学生接触新媒体时间更长,知道如何利用好新媒体,也更了解自己。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点是变化快,社会迅速发展,今年流行的事物也许明年就不见踪影了,而此刻还没发明出来的东西,没过多久可能在大众的视野下冒了出来。大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可能说明大四学生在掌握瞬息万变的新媒体方面更富有经验。此外,大四学生思想更成熟,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面临着考研、毕业以及找工作等难题,因此更自律、更富有正义感和诚信品質(品格维度)。

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差异不显著,但在自信维度上,农村学生显著高于城镇学生。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量多且传播快的时代,无处不在的信息影响着个体的判断以及行为,同时也缩小了农村与城镇的差异,农村获取外界的信息比以往容易。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可能从小经历了更多成功体验,比如在同龄人中更优秀等,使用新媒体自己的眼界不受局限后,会感觉更自信。艺体类比文科类、理科类专业大学生在胜任力、自律和自信维度上得分更高,说明艺体类大学生更具胜任力、自律和自信品质。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宋伟伟和吴莉莉对2085名在校艺术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总体良好[11]。这也可能说明艺术体育训练或艺术体育特长会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心和人际关系感,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在自律、品格、关爱和同情维度上得分更高。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自律,可能与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因为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家长将希望和期待聚焦在一个孩子身上,而且处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中,家长自然希望孩子有更好的未来而不至于被时代所丢弃,因而会对孩子更严格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

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在家时与他人面对面交流信息较少,加大了运用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机会。此外,独生子女获得的家庭中的爱也更多,因而在关爱与同情维度上得分比非独生子女高。

当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样本量不大,受时间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随机取样的范围不够广泛,艺术类大学生样本相对较少,可能使研究结果的推广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此外,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受很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本研究,只分析了部分人口统计学因素,以此来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特点,可能使研究结果过于片面以及主观。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和影響因素来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Seligman,Csikszentmihalyi.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M].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1.

[2]Seligman, M.E.P., Steen, T.A., Park, N., & Peterson, C. 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5(60):410-421.

[3]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1-45.

[4]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

[5]马海茹.蒙、汉族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6]李林英,刘玉利,赵敬.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5).

[7]姜蒙蒙,谢虹.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26):3264-3267.

[8]陈志方,沐守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与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32(2):43-44.

[9]Linley,Maltby.Character strengths in the United Kingdom:The VIA inventory of strength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3(2):341-351.

[10]Shimai,et al.Convergence of character strengths in American and Japanese young adults[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6,7(3):311-322.

[11]宋伟伟,吴莉莉.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4).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6864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