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铮
摘 要
后现代工业社会亟须信息化专门人才,而电工学作为电学和信息化的基础学科,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我国高校在电工学教学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但是还存在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安排不合理、师资队伍不够强大、教材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信息化视域下高校电工学课程教学的简要梳理,提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策略。
关键词
信息化;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N702,G642.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0 . 27
0 引言
新工科专业,主要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工科专业。当前,国家积极实施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国家战略。以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渐展现活力,社会和企业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11月24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大问题,要建设“金课”、淘汰“水课”,并提出中国“金课”要具备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1]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客观上要求各高校重新建构工科传统课程的教学法。
1 当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现状
电工学是研究电磁现象在工程中应用的技术科学,包括电磁能量和信息在产生、传输、控制、应用这一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手段和活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出更高要求,大部分企业急需复合型人才,而高校传统的教学培养方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何促进电工学的教学改革,缩小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差别,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使我国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更快地跟随时代的脚步,是当前电工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电工学是电子科学及信息科学的基础,为了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精准的预测出社会的需求[2]。我国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信息的获取、转换、传递、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及应用方式熟练并且还能运用;第二,可以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利用自身的知识友好的与人进行沟通合作,在解决问题的途中运用了知识;第三,增强电子信息工程的理论知识,对电子电路的设计以及开发熟悉;第四,使用计算机的软件以及硬件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并且可以正确的将计算机知识运用到电子信息领域。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电工学教学不能很好地为上述目标服务,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1 师资力量匮乏
电工学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就业待遇高,学校由于体制和财政限制,无法提供高薪吸引相关人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目前很多高校的薄弱环节。同时,引进的新教师往往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法背景,教学经验不足。
1.2 实践环节薄弱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與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3]目前,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足,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致不足、实践能力较弱。
1.3 综合设计滞后
专业的课程设计一般在实验室完成,但是,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相对企业而言,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学校比较滞后,从而限制了学生课程设计的广度和深度,造成课程设计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结合实真是情境开展。
1.4 教材更新缓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材更新缓慢,缺乏对现代技术原理和应用的阐述,再加上各个高校校情和学情不同,当前教材很难满足高校教学要求。
2 高校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加强师资力量
为了培养可以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将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强化师资培训,提升师资队伍水准,想方设法引进高水平人才,建立强大的专业师资队伍。同时,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提供授课竞赛以及研修,开设讲座、交流、研讨等。
2.2 注重工程能力培养
在电工学课程教学中,对于重要的开放性知识,采用项目驱动法;对于重点的理论知识,采用问题导向法;对于典型的综合性知识,采用综合案例法等等。使学生在不同的、具体的真实情境中,真正了解并逐渐掌握电工学课程学习和研究的思维方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实验资料的搜集以及整理,以此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2.3 更新综合设计设备
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大力引进新设备、新经验,建设高水平、管理规范的实验实践场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学校鼓励自行改造或者更新陈旧的实验设备,开发新型的实验设备。大力开发实验软件,不仅可以满足实验实训的需求,还可以形成技术资源,深化校企合作,获得资金来源。
2.4 重视课程教材选择
课程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选择的教材应该与社会需求匹配,落后的内容及技术需及时摒弃。市面上的教材多种多样,因此在选择时要根据专业要求进行科学的选择。教材的选择要与教师的教学相适应,与学校的资源环境相适应,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3 展望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为适应和满足新的社会需求,高校应不断探索电工学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信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中国“金课”要具备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EB/OL].(2018-11-29).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8
11/t20181129_361868.html.
[2]李翠,亓祥. 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信息化模式应用研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7(2).
[3]陈美谦,王荣杰. “电工电子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基于信息化教学的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7(05):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