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智
摘 要
本文对圆锥形号筒输出声音的声学属性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的探究。通过对传统假设进行分析,给出传统假设的优化,得到了较为接近实际的号筒传声模型。理论分析了圆锥形号筒的输入声音与输出声音在声压、频率、波形上的关系。并且从实验上探究了圆锥形号筒的形状、大小、材质,对于输出声音的声压的影响。
关键词
圆锥形号筒;声学输出;接近实际的号筒传声模型
中图分类号: TM4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0 . 10
0 前言
一个简易的锥形或牛角形装置可以优化人声向远处收听者的传递。人们利用该现象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号筒。而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指数形、双曲线形和锥形的号筒。
前人对号筒中声音的传播大都基于假设:传播的声波的波阵面按照截面的规律变化。该假设存在以下的不足:首先,没有考虑过声音可以“透过”号筒壁进行传播,或被号筒壁吸收;其次,由于假设中的条件,后人在研究号筒时,大都假设号筒“无限长”,这也与实际情况不符。
本文将以圆锥形号筒为例,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对传统模型中的“忽视能量损失”的假设进行修正,并对“有限长”号筒内外的声学输出进行探究。
1 绪论
我们先回顾一下传统的号筒模型。由传统假设,我们得到号筒内的波动方程应为:
S为号筒在x处的截面积,P为声压,而该圆锥形号筒的形状,如图1所示:
若用P=P(x)ejwt來表示输入声波,那么(1)式变为:
其中,k为输入声波的波矢。
当该号筒无限长时,在号筒内的反射波不存在,故而,上方的微分方程,解得:
上述过程存在如下的问题:
(1)声音在号筒内的传输过程是有损耗的。
(2)现实生活中无限长的号筒是不存在的,号筒外的输出声波也要探究。
2 理论分析
2.1 号筒内
首先,我们来解决问题1,当声波“撞击”到号筒壁时,将会有三个去向:被反射、发生透射或者被吸收。虽然绝大部分的声能会通过反射保留在号筒内,但还有相当的声能因为透射或吸收而损失掉,如图2所示:
这部分损失的声能,我们假设与该截面处的侧面积微元和声强值成正比,比例系数我们设为α,并定义该系数为耗散系数(α<1)。于是,我们可以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得到以下方程:
W0是初始的声功率,I(x)是x处的声强值。
声强与声压的关系:
Pe为声压有效值,ρ0为空气介质密度,c0为声速。由(4)与(5)我们得到:
忽略其波形失真(在后面会解释原因),我们最终有:
其中P1(x)是x处的声压最值,P1(0)是喉部的声压最值。
(8)式是我们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所给出的修正,相对于传统的(3)式,(8)式考虑到了材质因素的影响。
现在我们来讨论有关于号筒内声波的失真现象。由先前的推导过程我们发现P=P(x)ejwt中的时间项始终不受影响,故而对于号筒传声,是不存在频率失真的,即号筒内的输入频率与输出频率始终相同。但是号筒在传声过程中会存在谐波失真,原因主要有两点:
(1)当号筒口部的声压满足人们要求时,其喉部声压级大到十分可观。前腔中的空气发生很大的压缩(稠密)和膨胀(稀疏),这一过程十分迅速,以致空气来不及进行热交换。此时,空气的压缩和膨胀是一绝热过程,前室中PV满足:
PVγ=C(P为气压,C是常数)
P和V之间的关系如图三,若声源振幅较大时,在喉部形成的压力波不再是正弦波。声源向前振动(压缩)时,前室压强增大,并且大于声源向后振动(膨胀)时的压强降低,这种失真的压力波由喉部向号筒口部传播出去,便产生非线性失真。
(2)即使在喉部获得一个不失真的正弦波,声波在传播中也会产生失真。究其原因是大振幅时压力大的部分(压缩区)传播速度要比压力小的部分(稀疏区)传播速度大,从而造成波形失真(见图 2),其中包括 2次谐波失真。由此可以估算由于空气压缩和膨胀的不对称性而产生的2次谐波失真系数:D圆锥 上式中,D圆锥和D指数代表高度相同,两端开口面积相同的号筒:γ是空气的绝热系数,约为1.4;P(0)是喉部声压,若对应声压级为85dB,则声压为0.37Pa;L为号筒高度,设为1m;f为输入频率,设为1000Hz;P0是大气压,约为103kPa;声速c0常温下约为340m/s,由此估算得:D圆锥<5.74×10-3% 由此可见,对于圆锥形号筒,其非线性失真可以忽略不计。在下面的实验部分我们会针对号筒内频率和波形的稳定进行验证。 (3)号筒外 其次,我们来解决问题2,在号筒外的声波的波阵面属于活塞辐射,喇叭口看为圆形活塞平面。 对于号筒外的声波的传导应是三维的,但考虑到几何的对称性,我们将其降到二维(如图四)其中,是到号筒端口中心的距离,θ是r与号筒轴线的夹角,d为号筒口部的半径。对于远声场活塞辐射满足: 条件:远声场(r>>d)。其中P1(L)是号筒口部的声压最值,由号筒内的声波的传导决定,将号筒的高度L带入(7)得。d为号筒口的半径。J1()表示1阶贝塞尔函数。对于(r,θ)处存在声压的最大值P1(r, θ)。 通过P1(r,θ)柱坐标系图像,我们可以对(11)有更直观的理解。(上图五是P1(L)对应 94.2dB,d=0.15m,K=18.5/m,时利用Matlab模拟的图像) 3 实验探究 (1)通过实验说明,号筒传导的声波发生的频率失真和谐波失真较少。实验器材:铁架台,小型音响,2.60mm厚的PVC塑料材质号筒(母线斜率a值为0.144,b为20.25mm,号筒高L为35cm),声压计。 方案:在号筒喉部放置小型音响作为声源(号筒与音响不接触),用铁架台进行固定,保证输入声波为500Hz正弦声波,在号筒口部放置声音示波器,观察输出声波的波形;移去号筒,在同一位置处再次测量进行对比。 对比两幅图像,我们发现,声音在号筒中传播时的频率失真和波形失真都较小,与理论相符合。 (2)验证理论输出压强的函数形式。 号筒内:方案:选择形状已知,材质固定均匀的号筒,首先测出输入的声压最值P1(0),再测量任意位置x处的声压,带入式(6),得α。然后测量不同位置处的声压,将实验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在实际实验中我们用到的是:铁架台,小型音响,2.60mm厚的PVC塑料材质号筒(母线a值为0.144,b为20.25mm),声压计。 经测量x=0.3m时,当输入声压级的最大值为82.5dB时,输出声压级为69.5dB(鉴于声压级满足:Γ=201g■,实验中我们使用的都是相对声压),故PVC塑料的α=0.044 ,故各处声压最大值满足: 号筒外:方案:固定r,验证P1与θ关系。固定θ,验证P1与r关系。 在实际实验中我们用到的是:铁架台,小型音响,2.60mm厚的PVC塑料材质号筒(母线a值为0.144,b为20.25mm),声压计。其口部输出声压级为94.2dB,号筒口半径d为0.15m。 首先固定r为1.5m,验证P1与θ关系。由输入参数,我们得到理论函数: 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差较小,理论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其次固定θ=0,验证P1与r关系。(控制其他参数不变) 我们得到:■=■ (3)验证号筒形状、大小、材质对号筒内外输出声压的影响。 号筒内:由(7)我们可以知道号筒内的输出声压与位置x、形状(母线形式)、材质都有关。由于与位置的关系在前面已经证明,故而只要探究输出声压与形状和材质的关系。 形状:控制号筒材质和高度不变,只改变其母线的函数(为方便起见,我们控制截距b不变,只改变斜率a),测量号筒端口处的输出声压,将测量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实验器材:铁架台,小型音响,0.075mm厚的牛皮纸材质号筒(高为30cm,b=1.5cm,a值为0.258、0.305、0.354、0.405、0.458、0.516、0.577),声压计。 a值为0.258的纸号筒,高度L为0.3m,在输入最大声压级为75.3dB時,口部声压级为50.2dB,故0.075mm牛皮纸的α=0.147 ,此时保持高度,输入声压,号筒材质不变,口部声压的最大值满足: 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差较小理论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材质:耗散系数与材料的隔声性能和吸声性能有关。隔声性能越差,吸声性能越好的材料,耗散系数越大。测量材质不同的号筒的耗散系数,并进行定性的验证。 号筒外:由(11)知,P1(r,θ)值与号筒口部输出值P1(L)有关,与口部半径d有关。 探究与P1(L)的关系: 我们知道P1(L)则与号筒的高度、形状、材质都有关,因此探究P1(L),便间接探究形状、材质对号筒外输出声压的影响。控制r=1.5m,θ=0,d=0.15m,则有: 探究与d的关系。控制r=1.5m,θ=0,P1(L)对应的声压级为70dBA,则有: 改变d,测量对应P1(1.5,0),将实验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差较小,理论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4 结论 在号筒内: (1)输出声压随着截面到入口的距离(X)增大而减小(X受号筒高度L限制)。 (2)输出声压随着号筒母线的斜率(a)增大而减小。 (3)输出声压随着号筒材质的耗散系数(α)增大而减小。 在号筒外: (1)输出声压随着号筒外端口的输出声压P1(L)增大而增大;(P1(L)由在号筒内的传播规律决定) (2)输出声压随着号筒外端口半径(d)增大而增大。 参考文献 [1]杜功焕,朱哲民,龚秀芬.声学基础[M].第二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梁成义.号筒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电声技术[J].2004,01(16). [3]陈天润.圆形平面活塞式换能器的近场辐射特性的改善. 厦门大学[D].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