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科技视界

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高职通识课程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高职通识课程教育模式研究

薛珊 李成芳

摘 要

通识教育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是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职院校应通过设置合理的通识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运行机制、测评体系并保障师资建设,构建出理想的高职通识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

通识教育;职业发展能力;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0 . 60

1 通识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的关系

“通识教育”是由 “general education”翻译而来,至今对它没有统一的定义。从19世纪初“通识教育”被提出以来,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表述就达50多种[1]。笔者认为,“通识教育”概念应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进行界定和调整。在我国,通识教育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并加入中国特色,对其理解可概括为:1.培养“完人“的教育。特别是高职通识教育,近些年的高职教育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已变得不可能,为使学生能快速适应职业的发展和转变,要求通识教育培养”完整“的人。2.培养会生活的人的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功利的教出”工具人“,而是教人如何生活。健康的生活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通识教育所要培养的。通识教育最终要实现人人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理想境界[2]。

学生职业发展,需要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强调从业者面对科学技术、劳动组织的变化与发展时,能够主动适应外界的变动,依靠自身内化的职业能力重新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获得新的工作机会[3]。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沟通、合作、信息处理、分析解决问题、创新、适应环境、自主学习等能力,它是职业生涯能够长久持续发展的保障。

通识教育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是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具有职业核心能力,它需要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沟通技能与团队合作意识、终身学习理念与自学能力[4]。这些能力正是通识教育所要达到目标的一部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从1945年发表《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以来,经过多次修改,至2007年,形成了包含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数学、历史研究、社会与哲学分析、外国语和文化、道德推理、世界各社会、世界中的美国等八大类通识课程体系。从其课程体系看,涵盖内容丰富、全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辨别价值能力等。在我国通识教育通过改革,也越来越本土化,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大部分高職学校通识教育目标中都包含职业核心能力中所要求的能力。因此,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是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反过来,通识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学生职业发展也是其存在的另一价值。

2 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领域,通识教育尚处于起步后的探索阶段,通识教育模式主要有校本特色型、核心课程型、拓展渗透型。

校本特色型模式主要是突出各个学校专业特色。我国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这种通识教育模式。这些高职院校都利用本校优势专业教学实践设备、优秀专业教师,开设了突出本校专业特色的通识课程。但这种通识教育模式会造成课程设置涵盖通识内容不全面,不能完成培养“完人”的通识教育目标。

核心课程型模式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有涵养的人,其教育目标是培养知识广博、能力多样的人才。我国高职院校核心课程型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时一般分三模块: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核心课程型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通识教育对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笔者多年从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认识到通识教育的意义所在,认为通识教育对找工作、今后职业发展没用,缺乏学习的动力。其次,在通识教育课程中,高级别、能借鉴的精品课程也很少。最后,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大部分为年轻教师,职称结构偏低。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有很多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但通识教育中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几乎为空白。

拓展渗透型模式是利用非课程形式教育,在校园生活中渗透通识教育的一种类型。它不是一种独立的通识教育模式,而是对其他模式的补充。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推行的书院制是对通识教育拓展渗透的很好形式。书院制教育模式是通过借鉴我国传统的书院形式,运用导师引领、住宿熏陶、学分管理等方法,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5]。

我国高职通识教育模式目前仍处于摸索探究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吸取经验、拓展思路、探索总结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法。

3 学生职业发展导向下的高职通识课程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和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两者内涵不同,但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共同点。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价值观正确的“完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注重的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特别强调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两者的本质和核心都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6]。

高职通识教育模式应该将学生职业发展所需具备能力纳入通识教育目标,突出校本特色,下面将从五个方面对通识教育教育模式展开构建。

3.1 教育目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过多偏重专业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了“工具人”,只懂专业技术,社会适应性差。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如果学生只具备单一的职业能力,那么将会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举步维艰。职业能力是在重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外,更强调学生的沟通能力、信息提取处理能力、团结合作能力、适应变化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学生在职业教育中全面培养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7]。高职通识教育目标应是培养“完人”。具体目标如下:

3.1.1 认知目标

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身体素质、写作能力、计算推理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鉴赏能力)。

3.1.2 情感目标

学会与人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辨别是非能力。

3.1.3 价值目标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将自己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祖国经济发展、繁荣强大牢牢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有侧重的制定教育目标,比如,旅游专业、营销专业更侧重与人沟通的能力,那么就可以在制定目标时更加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

3.2 课程设置

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可分为显性模块和隐性模块。

显性模块又可分为必修模块、限选模块、任选模块三部分。必修模块除包括两课、体育、英语、计算机等基础必修课程外,还应包括突出校本特色的专业扩展课程。限选模块包括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数学、历史研究等领域的知识,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发展需求,在每个领域限选课程,保证学生知识的均衡性。任选模块包含内容要尽量广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选择课程。

隐性模块主要包括各种社团活动、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等。目前我国有些院校推行的书院制模式,可以将这些松散的隐形课程内容集中起来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

3.3 运行机制

由于高职院校强调其职业性,所以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偏低,没有专属的管理体系、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统一安排,大部分的通识课程都是首先由各院系各专业教师自由申报,然后教务处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即可列入通识课程教学任务,最后通识课程开课。笔者建议在各高职院校内建立高职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校领导主管,教务处、各院系与学院专家、企业人员参与,统一、系统化管理通识教育,从而将通识教育管理规范化。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制定各院系各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规划教学大纲,各科通识课程的学分,并负责对通识课程的师资进行审核等。

3.4 体系测评

评价体系中除了让教师、教务、教辅、学生参与评价外,还应让企业人员参评。因为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会对职员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行为规范、能力要求。基于企业对职员详细的分级分类行为标准,企业人员在参评的时候,就会依照职业需求进行评分。如果让企业在通识教育测评阶段就提前参与进来,不但可以让企业在应聘时多了挑选人才的依据,而且这种将企业的能力、道德标准直接放进学校的通识教育课堂的方法,客观上实现了企业文化进校园,更有利于学生在就业时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以及职业的长期发展。

3.5 师资保障

根据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而不是某个知识点、知识面,因此通识教育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必然很高。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还需具备培养学生相应学科思想的能力。比如高等数学,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定积分的定义,还要教會定积分概念中化整为零、以曲代直、无限分割的思想,以及将这种思想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去学习、备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也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来快速地进行衡量,但它会通过学生长期的职业发展体现出来,所以通识课程教师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科学的教师培养制度,组织通识课程教师外出培训、教师之间学习交流,使其能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教育方式创新,将先进的教育方法、理念用于通识课堂,真正让通识教育起到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一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06-116.

[2]王晶.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34.

[3]吴晶,张胜永.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通识教育探析[J]. 才智,2016(30)86-88.

[4]徐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科技风, 2019(35)42-44.

[5]王钰亮.教育生态系统下的高职院校书院制建设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19-23.

[6]庄丽丽,刘楚佳.通识教育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田[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7]汪磊磊.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01):15-20.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6878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