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猛 王巧玲
摘 要现代学徒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双主体”作用,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本文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进行了细致的探索,分析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和改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制药专业群;药品经营与管理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为满足医药行业的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高技能的制药相关人才,目前采用了现代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基于稳固的师徒关系,将传统的学徒培养与现代的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且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相互渗透的一种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1]。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随后教育部面向全国批准了多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开展工作。当前,多数职业院校的制药专业采取“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再利用半年时间顶岗实习。这种“以学校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制药专业群中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探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策略。
1 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困境
1.1 校企人才无法有效对接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先在学校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而后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培训,但是由于部分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不匹配,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在进入实习或工作单位后,无法快速的适应工作环境,做到直接上岗,学生的办公能力、接受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动手能力都较为低下,企业仍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对学生进行培训,违背了当初校企合作的初衷,未能体现出现代学徒制的优越性。这是由于高校与企业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从院校到企业的涵盖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才培养体系。院校与企业的教学脱钩,没有做好知识与技能的衔接,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内容滞后于医药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对于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与考核标准也无清晰的定位。与此同时,校方教师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理论讲授容易与实际的岗位工作脱节,而企业教师虽然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在教学上缺乏系统性及技巧性,教学材料的制作较为粗糙、表达与讲授能力不足,不能将工作经验内化为学生的专业知识[2]。
1.2 “学校热、企业冷”
“校热企冷”是制约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造成企业积极性持续下降的原因有:
1)企业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扩张速度太快,无暇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参与学徒制的教学运转,降低了参与度,对项目推进有一定影响,并且从成本—收益维度进行分析,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成本主要包括学徒工资、培训成本、招聘和管理成本、设备成本、非生产性活动的成本等,但企业在短期内并不能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一些小型企业根本无法长期担负如此巨大的成本支出[3]。
2)企业可操作弹性较差:企业本身机构庞大,内部制度严格,各部门间沟通协调的难度大,如学员上课时间的安排、课程体系的定制、企业导师人选的确定、实训场地、设备、道具的使用等,都无法畅通准备。
3)企业缺乏远瞻性: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认为安排实习岗位和企业导师增加了企业成本,没有思考现代学徒制为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对人才的储备和培养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很难有热情和动力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当中[4]。
4)学校无明确选择标准:由于企业热情不高,学校又迫切完成“现代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因此在企业的选择上缺乏明确的标准和具体的要求,只要有企业愿意参与就乐于与之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對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质量及运行效果也有所制约,最终造成了“学校一头热”的局面。
1.3 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由于现代学徒制是以学生为培养对象,学校和企业为共同培养单位,其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截然不同,因此对考核评价机制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围绕两个核心内容,即“考核什么”和“如何考核”,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应实施标准以及管理制度的欠缺,导致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对学生管理、监督与评价等方面不成体系[5]。主要体现为:
1)高职院校过度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而企业考核则主要聚焦于工作业绩、工作量等可量化的方面,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职业素养和道德、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不够关注[6]。
2)不管是高校还是企业,对学生的考核大多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岗位均采用相同的标准。
3)院校在学生进入企业培训后就把责任主体转移给企业,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以及考核评价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同时,企业作为培训实习的场所,又认为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是院校的事,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重视、无所谓。导致了对学生缺乏双向管理和指导,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
2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对策
2.1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主体培养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在合作过程中应该明确“双主体”的任务,在进行教学教学体系的构建时,应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师傅、专业负责人、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共商共建,制定出基于工作岗位和任务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7]。为确保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施,应该将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细化分解给企业和学校,并以文件或合约的形式确立下来。
同时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作为培养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实施者,既要协同合作又要明确分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任务为导向,高校教师承担项目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的培养;企业导师承担行业标准、岗位技能、操作规范等方面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两个主体各自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实践操作能力,这种联合授课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简单粗暴的“2.5+0.5”的模式,真正实现“工学交替”。
2.2 多途径调动企业积极性
要想激发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办学的动力,首先应该从政策层面出发,加快顶层制度设计,通过提供多种渠道多方面的补贴与优惠等政策来引导和吸引优秀企业参与其中,如发放培训补贴、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让企业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要熏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企业的国家荣誉感,让医药企业以为国家培养高质量药品经营与管理的人才为己任,刺激企业进行人才储备和规划,以促进现代学徒制更好地发展。同时也规定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最低年限及违约责任,规定中途退学未完成学业,或考核不合格的学徒,企业已经负担的培训费用由企业与院校共同承担。通过制度设计、利益分担、校企合作多种途径调动企业的参与热情[8]。
2.3 多主体参与的考核評价体系
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弱化了企业的考核评价,显然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不相匹配,应该在“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建立“学业标准”与“企业标准”相结合,多过程分阶段,学生、教师、导师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将高职院校的理论考试成绩和企业的实践操作成绩相结合,同时引入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不可量化内容的考核。学校和企业应注重学生各个阶段的发展,将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相融合。另外,除了校企双方参与质量监控与评价考核,还可引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第三方机构如权威行业机构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培养质量的提高[9]。
3 结语
随着医药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最新出台的执业药师资格报考条件中对学历的要求从中专提高到大专,医药企业尤其是零售药店近年来特别注重员工的学历提升,对药品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代替低素质人员是企业适应当前经济形势、提高竞争力的关键[10]。因此,要结合区域经济特色,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药品经营企业的实际运作为背景,以学校和医药企业为“双主体”,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培养出新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玲.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4):162- 164.
[2]杨苗苗.现代学徒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2):15.
[3]方芳.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智库时代,2020(05):58-59.
[4]顾东岳.我国“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江苏试点高职院校的调研[J/OL].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04):28-31.
[5]刘维东.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市场,2020(06):96-97.
[6]张黎黎,陈法才,黄自通.高职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06):1-4.
[7]谢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8(68):58-59.
[8]梁芳慧,孙莹.基于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学徒制企业见习实践的探索——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培训,2019(05):6-7.
[9]薛美娟,严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五年制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0):179-180.
[10]黄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教学团队构建——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