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科技视界

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马猛弟 李艺婷 张雷 许梦源 焦东亮

摘 要

医学生科研素质的训练乃至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促进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医学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开展了一系列提升科研素质的探索,结果表明,结合精神医学专业特点开展医学生的科研训练,对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增加对精神医学专业的认同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精神医学;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2;R749-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4 . 21

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医学科研的投入,临床医学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也往往同时面临着科研方面的压力,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医学理念的革新,新时代的医疗大环境对广大医生提出了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高的要求。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1],明确提出医学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绝非针对某一具体职业进行的窄面训练,而是在于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综合大量信息的能力、掌握语言技巧、批判性阅读、有效写作和沟通以及虚心听取意见的能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科研训练[2]。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开始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科研培养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3-5]。精神医学专业是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中的特设专业之一,是临床医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因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疾病的差异,相对于临床医学其他学科,有其专业自身的特殊性[6-7]。为了解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状况,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本文对该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现状首先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探索提高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实践活动。

1 现状调查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以蚌埠医学院2014—2016级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43份。

1.1.2 研究方法

在查阅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涉及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参与科研的需求、对科研的了解和基本的科研素养水平等内容。

1.1.3 调查结果(表1)

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科研的需求高,87%的学生希望参加科研活动,79%的学生认为科研训练对大学学习有帮助,83%的学生认为大一、大二应该进行科研方面的宣讲活动。但是学生对科研活动的了解不够充分,只有36%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科研活动如何开展的,只有27%的学生了解精神医学科研活动的特点。虽然有65%的学生声称参加过科研活动,但是似乎仅仅停留在文献检索方面(占96%),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参加过具体的科研设计(占31%),科研实践(占32%),分析和处理过数据资料(21%),或撰写过科研论文(23%)。认为自己能独立完成科研的学生占35%。

2 现状分析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分析可能的原因和开展提高本科生科研活動的注意事项如下:

(1)教师对本科生科研的宣讲和指导力度不够。高校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一般学校及导师把精力主要放在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中,对指导本科生的科研工作方面不足。因此虽然学生对科研需求很高,但是对科研的了解不够,实际参与科研活动的同学很少。

(2)学生对科研创新认识存在误区、不够客观全面。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科研积极性较高,许多同学认为自己参加过科研活动,但是实际上没有全面客观认识科学研究,有的同学认为科研是很神秘的事情,有的同学认为科研很容易获得成功,有的一开始觉得科研很新奇好玩,仅凭一腔热情和兴趣,热忱很高,一旦作为一个项目长期坚持下来,又觉得枯燥无味,容易出现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情况。特别当学生的期望和科研结果有一定的差距,科研中的重复性、琐碎的工作以及科研过程中要经历的失败等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3)科研经费和场地不足,导致学生实际参与科研活动受限。医学本科生科研工作大多都是在校内进行,科学实验为主,其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本科生科研经费来源单一,数额有限,或者由导师的课题经费中支出;其次就是场地问题,本校相对其他研究型大学而言,实验设备有限,而科研类工作对于这两者的要求都比较高,这就成为许多同学没有条件参与科研实际活动。

3 实践探索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根据精神医学专业的特点,在本校的精神医学本科生中探索适合的科研能力培养的模式,采取的方案如下。

1)采取灵活多样的科研活动:结合精神医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开展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结合的科研训练内容。相比于其他专业的临床医学,精神医学更注重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现代医学模式在传统的纯生物学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演变,医学的社会属性不断得到提升,心理学和医学的相关理论的学习是精神医学专业培养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结合精神医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可以开展多种与心理、社会、生物相关的多种科研实践训练。

包括心理学相关的调研评估,如调查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调查、精神医学专业认同感调查等;心理行为学实验,如眼动仪的使用、ERP的使用、Eprim的使用等;动物行为学实验,如高架十字迷宫、矿场试验、震惊恐惧实验、条件位置偏爱等实验;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如western blot、原代神经元的培养、免疫组化、大鼠脑核团切片、脑立体定位操作等基本常规试验等。这些训练内容也与精神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吻合,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解决单一生物医学科研模式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

2)早期进行科研活动,调查显示83%的学生认为大一大二应该进行科研方面的宣讲活动。从大一新生一入学就开展科研讲座,讲座内容包括精神医学的研究现状和前沿进展、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技术方法、神经科学和精神医学界的名人轶事、医学生如何开展科研等主题讲座;同时对本系的科研状况和科研设备进行参观介绍;了解各位老师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奠定基础,也为学生选定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提供丰富素材。

3)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实现科研训练的全覆盖。首先针对全体同学开展科研讲座、参观实验室、了解科研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进一步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指导查找文献,撰写相关小论文和小综述,训练科研思维;最后筛选部分科研素养较好的同学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开展具体的科研实验。既满足了对大部分同学的科研熏陶,也满足了部分学有余力同学的深入科研探究

4)科研项目与大学生申报的项目结合,以大学生自己申报的项目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科研项目。如将科研训练项目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和“三下乡”等项目相结合,这样还可以部分上解决科研经费的问题。通过申报相关项目,组建科研小组,明确责任制度,制定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提高学生统筹规划能力,使科研工作可以更加有序、高效地完成,资源得以最大化地利用。

5)对科研项目实行导师制的指导方案。在科研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每一个身份都相当重要。教师协助本科生确定研究课题;在实际科研工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高效的操作,并保证经费周转;督促鼓励开导学生,避免学生因工作中的困难而放弃。

(1)将学生的科研活动与导师的研究领域相结合,使学生和导师在科研方面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与导师研究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包括撰写课题申报书、设计科研项目、展开科研活动、撰写论文。学生在完成自己科研课题的同时,也协助老师完成一些实验操作、统计数据等工作。

(2)指导老师在本科生科研活动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导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在科研项目开始前要开展讲座,讲授有关的科研知识,引导本科生正确认识、全面了解科研工作,引导他們谨慎选择,尽量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前提进行选择,还要让学生了解科研工作可能带来的辛苦和挫折。并认真筛选具有科研素质好,真正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具体的实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参与监督,意识到自己在项目进行中的重要性,由于部分学生自主性不强,可能导致进度拖延、工作滞留等问题,因而导师需及时跟进项目进度,监督学生在实验过程的一些不规范操作问题,避免学生少走弯路。项目完成后,指导学生查找文献,统计数据、撰写论文,并进行认真修改。

通过试运行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17级和18级两个年级,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科研有了更客观全面的认识,科研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还发现这两个年级学生对精神医学专业的认同感明显好于往届,大部分同学希望继续深造报考精神医学相关的研究生。

精神医学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科研,近年来精神医学专业的整体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精神科医师的科研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名出色的医生应该同时拥有良好的科研素养以及利用医学研究成果促进临床诊疗的能力。临床专业技能与医学科研能力就像医生的两只手,相辅相成,临床技能的加强有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而良好的科研素养又可以促进和培养医生的临床思维。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医生完成临床诊疗。新时代对医生科研素质的要求意味着医学的本科教育应当培养出具备较高科研素养的医学本科生,必要的科研素养将为学生的进一步求学深造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8]。为了推动精神医学的学科发展,我们尝试在本科生中进行科研训练,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本科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投入仍相对不足,应该结合精神医学专业本身的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科研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Schwarz M.R. , Wojtczak A..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a road towards competence-oriented medical education[J]Medical Teacher,2002,(2):125-129.

[2]范静怡,何禹禹,赵显达,陈洪雷.美国的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07):108-111.

[3]郭慧敏,谢珍连,甘广玉,夏小燕,黄锁义.医学本科生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177-178.

[4]彭波,赵婷,彭怡然,陈臻瑶,汪宏伟.新时期医学生科研素质的现状调研及培养途径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24-26.

[5]桂明,钟狂飚,彭伟莲,沈守荣.五年制医学生的科研素质调查及培养策略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02):399-400.

[6]吴涛,王立金.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与分析——以某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5(23).

[7]郑亚楠,张志花,龚茜.医学研究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对精神障碍患者歧视影响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8).

[8]张昊文,刘芬菊.浅谈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7(23):161-162+165.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6916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