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科技视界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困境与超越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困境与超越

李翠华

摘 要

心理健康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开展,也凸显出诸多不足之处。文章从实践出发,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供给不足、师资匮乏、缺乏专业成长、课程知识化、活动表面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有效对策。

关键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困境;超越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6.040

近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发展,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理念已成为共识。但在如火如荼的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成为约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境

1.1 学生大量的需求与心理健康教育供给不足存在矛盾

在多元化社会,激烈的竞争使大学生承受着多方面压力,且他们自我意识较强,在个人成长心理咨询方面有更多的需求。但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匮乏,课程教学、心理排查、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主题活动,还有繁多的日常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教师基本上是连轴转。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其转介、跟踪、监控工作量非常大,少数学生就能牵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辅导员的巨大精力,在师资匮乏的情况下,对众多学生的发展性需求心有余而力不足。

1.2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专业成长途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初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分化而来,教师多由思政、教育、医学等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担任,专业基础薄弱。“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结构、水平与层次方面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整体偏低”[1]。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咨询师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要求很高。如果专业性低,敏锐性不够,就无法洞察来访者问题背后的原因,无法帮其走出困境;如果咨询师自身有尚未处理的议题,甚至有可能引发自身的创伤,使咨访双方都受到伤害。所以,咨询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定期参加技能培训、督导和自我成长训练尤为重要。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大多隶属于学生处、团委,行政隶属关系使得教师接受培训机会较少,且缺乏连续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大大受阻。

专业化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职称评聘缺乏政策支持。“虽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已经得到加强,但是至今仍没有一套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及相关的制度”[1]。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聘缺乏针对性政策,具体列入哪支队伍校际差异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被边缘化,职称评聘困难,专业发展举步维艰。

1.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实效性

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但部分高校因为资金、师资等诸多因素,迟迟未能開设必修课。已经开设课程的学校,授课内容也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局限于传授心理学知识,再加上枯燥的考试,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毫无收益。部分授课教师因为缺乏心理咨询的实践,授课流于知识层面,对学生心理调适指导、行为训练不足。随着慕课的兴起,有些学校选择了网络课程,经济省事,又能达到上级的要求。但慕课缺少互动,环境较为随意,内容泛知识化,学生们多敷衍了事,课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摆设。

1.4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表面化

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多角度进行宣传教育,很多高校都开展心理健康节活动。但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出现了竞争化、表面化倾向。有些活动为了调动参与学生的积极性,过于强调比赛的名次和奖励;有些活动华而不实,偏离了指导学生成长的初衷;有些活动游戏化,学生仅局限于其中的娱乐性,忽略了在活动中的感悟和体验。貌似热闹、实际浮于表面的活动失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意义。

1.5 缺乏全员意识

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中,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般隶属于学生工作部门,学院层面负责此项工作的是辅导员,逐渐形成了以学生工作队伍为主的运行机制。虽然在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基本建设标准》)明确提出“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但在实际实施时还是形成了“学生工作机构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全负责部门”[2]的现状。实际上,很多工作范畴远远超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能力范围,如课程的开设,需要教务处设置学分、学时,人事处协调师资;危机干预更是全校一盘棋,宣传部、医务室、保卫处等科室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仅仅靠学生工作队伍孤军奋战,难以完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任务。

2 正确定位,多维构建,突破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

2.1 全校统筹,正确定位,组建多维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常常被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定位存在偏差,容易造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功能错位。应该将心理健康定位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发展、开发心理潜能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和体现。”[3]心理健康应该像德、智、体、美、劳五育一样,作为心育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之一。改变“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归结为某一部门的工作”[2]错误认知,突破心理健康教育受缚于学工系统的狭隘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高校育人的任务之一。成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校领导为组长,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工作部、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处、各院(系)和相关学科教学研究单位等负责人为成员,统筹领导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分管领导统筹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大力挖掘专业教育和隐性教育资源,各部门各司其职,全员参与,共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 配备师资,系统培养,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专业化队伍建设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人才支撑[4]。师资匮乏是目前国内高校共同的难题,所以配备逐步充裕师资是突破困境的必由之路。《基本建设标准》要求“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同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在当前师资缺口严重的情况下,短时期内配齐专职教师难度很大,可以着重发挥好兼职教师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纳入学校教师培养队伍,制定职称评聘专项政策,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年连续接受专业培训与督导。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变心理健康教育矫正化倾向,将工作目标从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转变为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将安全底线变为促进学生健康完善地发展,专兼职教师合理分工,兼顾重点学生的咨询需求和大部分学生的发展性需求,全面深入开展工作。

2.3 扩大外延,深化内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和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活动必须走出表面热闹的误区,减少竞赛性和娱乐性,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深化内涵。如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体会不同角色的感受,促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处理人际冲突时产生新的视角,进而改变行为;制作心理短片,使学生引发思考、讨论,改变认知;先带入一个故事或案例,让学生利用故事线索开展活动,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行动,就会有新的感受;大型展示人物内心变化的话剧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但前提是必须要深入人物内心,而不是像小品一样注重娱乐效果。

2.4 丰富形式,强化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对于全体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有条件的开设选修课,形成系列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贴近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从知识本位转为能力本位,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情景训练和具体事例中,重点放在学生自我调适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通过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覆盖。

参考文献

[1]唐春红.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P190-193.

[2]林淑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的問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1月.P86-90.

[3]石国兴.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4月第2期. P21-23

[4]卢爱新.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2月.P89-91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6960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