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妍 徐雨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当代大学生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和危机干预工作,在新时代“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三全育人;高校;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6.043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体系中一个重要部分,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保证。
现在“95后”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参与集体生活较少,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网络上生活丰富,心理状态稳定性不足,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频出。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如何形成一套应对高校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管理机制值得大家思考。本文以一则心理危机案例的处理共同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应急管理机制。
1 案例概述
小冬,男,1996年出生,某综合性高校2014级本科生,广西人,独生子,单亲家庭,母亲为当地公务员,家庭教育环境良好,无经济压力。该生性格沉稳,做事认真负责追求完美,入学以来主动参加学校活动,在班级和学生会均有担任学生干部,在班级和组织人际关系尚可。
2015年秋季期末考期间,该生联系辅导员表示压力太大,彻夜失眠无法继续学习,提出了退学甚至更加消极的想法。年级辅导员结合之前对该生的观察判断,敏锐地意识到可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于是在安抚疏导该生的同时联系该生家长尽快到校带领学生前往专科医院诊断治疗。至此,家校医三方联动针对该学生开展工作[1]。
2 处理决策与过程
接到小冬的电话后,年级辅导员处理流程如下:
1)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和定位。事发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危机干预,关心小冬的情绪状态,进行安抚并带其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心理咨询。与此同时,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寻求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及时联系家长告知学生病情并要求尽快到校陪同。
2)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次日,该生家长到校后,院方详细告知家长学生在校情况,并将事先准备好该生《在校情况知情同意书》交给家长,让家长签字,一式两份,并建议该生办理休学手续进行休养和治疗
3)安排心理辅导,改变该学生的认知。小冬自己之前也有简单了解过一些心理知识,但是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给小冬介绍心理疾病其实跟感冒等生理疾病一样很常见,只要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可以痊愈。
4)师生互动,加强朋辈帮扶。小冬在平时也会有一些消极情绪流露,同学们只是觉得他比较多愁善感一些。当时辅导员也让身边同学加强关注,但是他们觉得小题大做,后来大家才意识到严重性。所以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知识普及,树立学生干部的危机意识,出现问题及时向辅导员反映,避免危险发生。
5)保持持续关注。小冬在母亲的陪同下办完学期末的一些手续后回家休学治疗。返校后为了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动态,心理中心老师定期为该生提供心理指导;为了帮他调整适应,学院安排了舍友和党员干部做他的日常陪伴和学业帮扶;为了帮助其更好地发展自我能力,辅导员定期给予思想教育引导,并和他探讨学涯生涯发展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该生也逐步克服了心理障碍,学习和生活走上正轨,大三学年该生还获得了校三等奖学金。目前,该生已经顺利毕业,进入职场。
3 结果与思考
3.1 构建“三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高校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如何平衡好生活学习和诸多方面带来的压力,这是当代高校心理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为大学生构建独立成熟的心智做好准备。因此在新时代“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尤为重要[2]。
全员参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心理中心的老师工作,更包含专业教师、辅导员、朋辈心理帮扶、舍友等多重角色参与[3],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疏导网络,关心关爱学生。在高校学生、教职工中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利用年级大会、公选课程、学院教工大会、班主任会议等机会,将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同时加强教职工和学生干部培训,认识心理危机事件的预警信号,当发生严重危机事件中,学校保卫人员、校医院等部门也需要参与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此案例中,班级心理委员和辅导员在早期关注到该生情况并对其保持关注关心,在有心理问题发生的苗头时候,该生主動联系辅导员倾诉并寻求帮助,说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发生突发心理危机情况下是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
全程关注,大学生自入校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对重点学生进行回访和评估,并持续关注。大部分学校在新生入学会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测评工作,但是之后并未开展持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贯穿整个大学期间,高校可以设立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公共课和选修课,建设心理素质拓展基地,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进行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测评工作。同时学校要关注敏感时间节点,包括以下几点:
(1)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针对新生心理测试中有凸显问题的学生加以关注,定期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动态;老生开学返校,摸查了解假期是否有突发性应激事件;
(2)期末考试时期以及学业预警时期,加强学业困难学生关注,日常要安排好学生干部或党员进行一对一跟进帮扶;
(3)季节交替,尤其是春季阴雨较多时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要预防心理疾病的季节性发作;
(4)毕业前夕,重点关注就业困难学生和未能按期毕业学生,在刚进入大四时期可以展开摸查,提前与班主任、导师沟通,多提供相应的资源;
(5)突发危机事件处理完后,除了涉及学生,还有波及的学生群体及日常较为敏感学生他们对此事的关注影响,要做好团体心理辅导,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学院辅导员-学院二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五位一体自下而上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做好学生心理异常排查。本案例发生在学期末,该生曾有挂科情况当时补考压力较大,前期在心理關注的基础上如果加强学业帮扶,也许可以避免危机事件发生。
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涉及个人成长环境,学校在开展心理个案咨询和危机问题处理要结合其家庭情况,成长经历进行研判。新生入学时,作为年级辅导员,通过档案查阅、调查统计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了解,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少数民族家庭等。学院要建立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家校联系,例如在新生入学时设计包含学校联系方式的新生名片方便家长联系辅导员和班主任,开通家长沟通交流群,通过给学生家长寄发成绩单和在校表现等形式,让学校和家庭双向沟通。各年级建立紧急联系人制度,必要时刻要能及时联系到学生所信任的人。针对重点关注学生,必要情况可以开展家访或者邀请学生家长到校交流。本案例中关注对象为单亲家庭,入学时年级辅导员也对其做了初步了解评估,并且在他达到学业预警初步警戒线时告知家长。
3.2 制定并不断完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稳定。高校危机应急机制应当以“生命优先”为原则,以“防控为主”重点加强预控能力保障生命安全[4]。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育部令第43号》文件指出:辅导员在工作职责上,需要具备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稳定局面控制事态发展。辅导员处于高校学生工作第一线,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院校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在必要时刻启动机制及时处理事件,以保证事件的顺利解决。
首先,成立以院系领导为负责人的应急领导小组,直接指导危机事件处理,集中学校的资源,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更好的处理危机事件;其次,建立畅通的心理危机预警渠道,安全保卫人员与院系领导、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紧密合作,保障人身安全;再者是培养教职工和学生干部危机意识,及时发现身边危机信号,发挥校园朋辈帮扶左右,对于突发的危机事件处理完后,对涉及的普遍学生群体也要展开心理疏导,避免产生次生事件;最后,危机事件处理后应当及时总结学习,积累重要经验,利用各种途径提高师生的危机意识,尽量将危机苗头扼杀在摇篮中,后续工作中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是心理状态是发展的基石。作为跨入社会的预备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建立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校内外多方共同投入,各部门协同配合。相信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处理工作将会开展得更加扎实,更加细致,共同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夏敏.家校医三方针对抑郁症学生开展工作——基于辅导员实际工作案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19(05):228-229.
[2]安玉芳.新时期海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