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雪
摘 要
啦啦操(cheerleading)起源于美国,是当前深受中国高校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现代啦啦操开展的历史较短,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传入我国,在高校中发展较为迅速但仍不太成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师资力量不足、场地设施不太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啦啦操赛事的不断完善,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于啦啦操在学校中的开展日益重视,校园啦啦操的发展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
啦啦操;高校;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G83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6.035
1 啦啦操运动简介
1.1 啦啦操的起源
啦啦操运动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早期的部落社会时代,其最早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人们采用一些肢体舞蹈,跳舞欢呼庆祝胜利。所以最早的啦啦操与舞蹈、武术、祭祀等密不可分。
现代啦啦操运动最早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出现在美式足球比赛的赛场,在足球比赛过程中,一旦出现精彩的得分,观众或亲友们通常通过挥动衣物或围巾的方式进行庆祝,这是啦啦操运动早期的表现形式。美国第一支啦啦操队成立于普林斯顿大学,最开始仅由男性队员组成,以扩音器和啦啦操相结合的方式,为足球比赛的参赛队伍加油助威。20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啦啦操运动中,啦啦操逐渐活跃在美国各大体育赛事的比赛现场,成为赛场上加油助威的重要表现形式,广受美国民众喜爱。1943年,美国建立了首家啦啦操公司并在高校举办了啦啦操训练营。随之美国国家啦啦操协会(NCA)成立。
20世纪70年代末,啦啦操运动传播到世界各国,深受大众喜爱。尤其是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啦啦操运动发展极为迅速。1998年,国际啦啦操联盟成立。2001年,国际啦啦操联盟在美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啦啦操锦标赛,标志着啦啦操正式在全球发展起来了,并成为世界性的竞赛项目。
1.2 我国啦啦操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晚,有学者将我国啦啦操的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引进-推广-发展。啦啦操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传入我国,最初在广东等沿海地区得到发展,随之啦啦操在我国各大院校得到普及。2006年,第一届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在武汉举行。
啦啦操在我国的全面推广得益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北京奥运会体育展示现场表演啦啦操选拔比赛”的活动推动下,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批啦啦操表演队。2009年,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的全国啦啦操推广委员会和竞赛委员会相继成立,为啦啦操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013年,南京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啦啦操公开赛,这是我国首次举办国际啦啦操赛事,意味着啦啦操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次年,全国啦啦操推广委员会和竞赛委员会经整合后成立全国啦啦操委员会。
2015年,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在各省级啦啦操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了市级啦啦操委员会,至此形成了我国啦啦操项目的国家-省-市三级管理体制,为啦啦操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我國啦啦操赛事体系也逐渐完善。
2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高校中的开展
2.1 啦啦操在我国高校的发展与推广
现代啦啦操最早的开展就是在美国的大学校园中,我国啦啦操最早也是在高校中得以发展和推广。相对来说,大学生更喜欢追求新奇和时尚,接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也较强。而啦啦操作为一项集音乐、体操、舞蹈于一身的运动,拥有丰富的动作内容、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是一项培养灵活性、团队协作精神和追求集体荣誉感的项目,在高校中首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在2000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体育院校大学生风采大赛”的活动中,啦啦操运动以新颖的表现形式为赛场添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随后的2001年9月,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啦啦操比赛在广州的召开,标志着啦啦操专项比赛在我国体育史上正式翻开篇章。两项比赛都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可见高校在我国啦啦操运动的传播和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2 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的现状
2.2.1 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形式
目前来说,我国高校中运动项目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俱乐部或学生社团活动、各级运动队、公共体育选修课程以及体育类专项课程,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也不外乎以上几种形式。啦啦操主要分为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两类,舞蹈啦啦操分为花球、街舞、爵士等项目,主要是以完成不通过类型的舞蹈动作为主;技巧啦啦操主要是以完成托举、抛接等各类难度动作为主。由于技巧啦啦操的技术含量较高,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功要求较高、相对于舞蹈啦啦操难度较高。因此目前在普通高校中,舞蹈啦啦操的开展更为广泛,在非体育类的普通大学生中更为普及。
啦啦操是一项团体运动项目,在啦啦操表演和比赛中十分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其给人的感受是青春、活力、热情,是极具煽动性和表演性的一项活动。也因此,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中深受学生喜爱,在啦啦操运动传入中国的短短十几年里,就在高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和发展,啦啦操已经成为高校体育社团和公共体育选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现状
现代啦啦操运动发展的历史较短,我国也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才开始大力发展啦啦操。在周倩如对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中指出,14所普通高校中,开展啦啦操课程教学的学校占57.1%,尚有43%的高校还未开展啦啦操课程教学[1]。相较于西、北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较好。
由于健美操运动传入我国时间较短,相对于武术、篮球、足球等项目来说,我国啦啦操项目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且健美操和啦啦操在表现形式和一些基本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有些院校并没有对于啦啦操项目的明确设置,在公共体育课中把啦啦操作为了健美操课程的一项内容。罗琪在对湖南省开设啦啦操课程的5所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其中有3所高校开设健美操项目选修课程,而把啦啦操作为健美操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其余2所高校开设了啦啦操课程选修课。且啦啦操课程的开设主要以难度较低的舞蹈啦啦操作为主要内容,技巧啦啦操主要在体育院校或专业的学生中开展。
2.2.3 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中开展的影响因素
由于啦啦操运动传入我国时间较短,对于啦啦操专业教学人才的培养尚未达到像足、篮、排等专业人才的力度。因此,相对来说,啦啦操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紧缺,尤其是在高校中,能够达到相应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的啦啦操专业教师更为紧缺。在高校啦啦操教师中,基本以女教师为主,男教师较为缺乏,部分教师在大学和研究生以健美操为主要专项,对于啦啦操的理论知识了解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啦啦操基本套路或规定套路为主,缺乏理论知识的普及和讲解,教学手段死板、陈旧,缺乏创新,不能有效开拓学生的创新性。随着校园体育活动的大力开展和国家体育总局对于啦啦操项目的重视,不断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进行啦啦操项目的进修和培训,为我国啦啦操项目的发展起到了推广和促进作用,学校啦啦操课程的开展也日渐成熟。
绝大多数高校都拥有舞蹈房,用来开展舞蹈、健美操、啦啦操、武術等体育课程,这为啦啦操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硬件设施,但舞蹈房高度不能达到技巧啦啦操中腾空等难度动作的高度,再加上技巧啦啦操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难度和要求较高,因此,高校啦啦操的教学以舞蹈啦啦操为主,大部分学生对于啦啦操的认知也仅停留在花球啦啦操的水平。聂小燕[2]等对舞蹈啦啦操在安徽省高校推广的可行性研究中调查发现,有16%的学生非常了解舞蹈啦啦操这项运动,根本不了解的学生占19%,“比较了解”和“听说过”的学生占比达到66%。超过一半的学生有意愿参加啦啦操运动,学生对于啦啦操项目较为喜欢,在高校中的选课率高,深受学生喜爱。女生对于啦啦操的喜爱程度和参与程度远超男生,在一些高校中,啦啦操俱乐部或校队的女生比例也远超男生,部分学校啦啦操课程仅开设女生班,啦啦操运动的男女生参与比例严重失衡。
最初的啦啦操表演多见于篮球、足球等的中场休息中,后来逐渐有了专门的啦啦操比赛,随着竞赛规则和赛事体系的逐渐完善,啦啦操赛事级别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完善。可以说,啦啦操表演和赛事的发展是推动啦啦操运动发展的一股主要力量。高校中,啦啦操表演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展示自我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校园体育赛事、文化艺术节和各类晚会中出现的频率日渐增多,也是吸引学生加入这项运动中的原因之一。
3 结论与建议
啦啦操在我国高校中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专业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创新。学生对于啦啦操的学习热情较高,但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对于啦啦操的理论知识了解不足。部分学校对于啦啦操的重视度不够,啦啦操场地和设施匮乏,对于教师的进修不够重视。
高校应重视教师的培养,加强对啦啦操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使大学生全面参与到啦啦操的自主编排之中,探索适合广大学生练习的啦啦操套路组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重视啦啦操社团和俱乐部的发展,促进学生团体意识和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促进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中的普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倩如.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9.
[2]聂小燕.舞蹈啦啦操在安徽省高校推广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8):75-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