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影 孙林华 桂和荣
摘 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构建一流的特色课程体系。结合地方应用型院校发展定位和地域优势,充分考虑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梳理课题体系构建原则,以“平台+模块”的架构对地方高校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研究成果为地方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双一流;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6.013
0 前言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建设方案),明確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双一流”建设是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基础上的完善与深化,它的提出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衡量一流大学社会声誉和学术地位的重要尺度是能否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大学在成立之初,就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教学是大学的首要职能,是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等职能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就是培养一流人才[2]。大学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教师和学生,课程是两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同时课程也是大学提供的最基本服务,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决定了教育理想能否成为教育现实,因此构建一流的大学课程体系,是助推“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力量。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已从精英化逐渐过渡到大众化,一批学科单一的院校正在向综合性方向发展,办学思路发生重大变革,从面向行业逐步变为面向地方经济和服务社会,这批高校定位为地方性高校。在全国1200多所本科院校中,地方本科院校占比90%以上,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性院校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实现了较快发展[3]。在千校一面的背景下,如何彰显优势、培养一流人才,成为近年来很多地方院校苦苦思索的问题。而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在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达成教学目标,实现一流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目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目标模糊、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实施不当、课程评价单一等问题[4-5],因此各地方高校尽快探索适合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需求。
宿州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目前处于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阶段,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坚持立足两淮矿区、面向全国的发展方向,自2007年专业招生十多年来,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获批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应用示范型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成绩,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但面临我国经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不足。为适应新时代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建一流本科,扎实推进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定位,本文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之机,对我校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构,对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对其他高校地质工程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1 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1.1 培养目标定位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展开的[6],因此构建课程体系应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点和基本依据,同时为满足社会对一流人才的要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及终身教育等新的理念应融入其中,课程体系应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学科知识发展的前沿方向,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校资源和地方优势,体现特色,主动适应社会和行业对一流人才的需求[7-8]。
“双一流”背景下,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地质工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与工程地质体相关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地质灾害防治、地质体钻掘工艺与装备、地下水的形成与赋存规律等理论与方法,能够在地质及矿山、土木等相关行业从事水文与工程地质勘察、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岩土钻掘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研究、生产和管理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具有在地质工程行业单位担任业务骨干、技术负责或项目管理的能力。
1.2 构建原则
1.2.1 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和意见反馈,合理进行课程体系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生源,构建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弹性,响应学科专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涯规划的变化,努力形成特色鲜明、模式多元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2.2 以产出为导向,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原则
贯彻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认真分析国家、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需求和本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保证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与课程体系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适应度。
1.2.3 以协同育人为抓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