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宏
摘 要
随着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人才缺口日益扩大,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一大阻碍。高校和电商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发挥各自优势,能为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技能提供优质平台,避免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脱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更好地实现就业。
关键词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F724.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6.095
0 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对外贸易连创新高的背景下,电子商务迅速深入国际贸易领域,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急剧提高,相比于2016年的6.4万亿元人民币的跨境电商交易额,2020年将达到13万亿人民币,四年内翻了一倍,在我国当年外贸额占比从四年前的不到10%到今年的32%。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跨境电商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节约资源不足的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成本,使它们能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与大型企业竞争。随着跨境电商交易额的迅速攀升,跨境电商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熟悉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基本知识、懂得营销和谈判,并具有操作跨境电商平台的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在300万左右。虽然众多高校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跨境电商领域并未受到重视,加之相关老师理论有余、而跨境电商实践技能缺乏,造成了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两难局面。目前很多高校和企业之间通过建立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形式,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是校企之间深度合作欠缺,更谈不上良性互动、未能关注学生实战技能的培养。因此,引入校企合作,将企业与高校的资源予以有效整合,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一定实战技能的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无论对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还是对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1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的意义
1.1 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比于以前传统的脱离市场需求的纯理论教学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一方面,在企业的帮助下在学校内部建立实训平台,由校外企业的专家或业务人员充当专业导师,指导学生掌握跨境电商动态,传授相关业务技能,使得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在比较接近实际的实训环境中提升跨境电商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合作企业可以作为高校电商专业的实习基地,由学校安排,相关老师带领电商专业学生,一年之中有2-3个月的时间,深入企业,实地了解企业运营,由企业专人指导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和实际操作,熟悉跨境电商操作流程,提升自我的业务能力。
1.2 突破学校和相关企业浅层次的合作
传统上,学校和企业的关系是基于学校向企业寻求实习场所而企业到学校获得劳动力的浅层次合作,真正的校企合作则不同,企业基于对市场动态和自身实际人才需求的把握,通过了解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学校则深入市场,对相关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充分深入了解,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企业发展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合作伙伴,通力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立并管理校内实训平台。
2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1 对校企合作办学理念认识不够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自身需要的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知名度,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意义重大,然而很多企业对此认识不够深刻,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没有具体和长远规划,不能通过校企合作与学校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很多企业把校企合作理解为简单地进行一些公益性赞助或功利性投资,借此提高自身知名度,不能进行深入合作,使校企合作陷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则对于校企合作对促进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虽然对于开展校企合作总体上抱积极态度,但是受传统理论教学思想的影响,加之考虑到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如需要重新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影响教学计划实施等等,在真正实施校企合作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需要系统规划,统筹运作,使企业运行与办学诸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于学校则最优化地实现办学目标,于企业则可以利用学校优质教育平台,参与培养并获取自身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以期达到预期的双赢效果。不少学校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合作形式单一化、形式化现象严重,很多校企合作形式局限于简单的“引进来”即将企业专家和业务能手引入学校实践教学,和简单“走出去”即相关老师和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很难通过相互交融、良性互动,使校企双方真正成为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體。
3 跨境电商校企业合作模式(路径)
校企双方以产教联合经济实体为基础,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培养高素质的跨境电商人才为中心,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把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和满足企业跨境电商人才结合起来。
3.1 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在广度上,高校应主动出击,深入市场,寻求更为广泛的跨境电商合作企业,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在深度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运作,实地考察跨境电商具体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适应从学生和老师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更好地融入企业,展现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状态。强化专业合作,由相关电商企业提供相关专业教学资源,目前,专业置换已经作为不少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即让相关专业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培训、学习和实习来替换部分专业课程的在校学习。相关电商企业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系统、实用的课程内容,对现行高校专业结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和调整,提供完善的教学资料、教学指导、配套的技术支持、实训实习服务、就业推荐等。
3.2 共建和经营校外实习(训)基地模式
高校和电商企业为了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建立和经营校外(电子商务专业群)实习(训)基地。相关企业投入必要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力量进行基地建设,同时利用企业现有基地和行业合作关系,形成以合作基地为龙头的基地网,使之全面服务于高校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而言,可以很好地利用实习和实训平台,在實践中不断锻炼自我,进而熟练掌握跨境电商运营过程中的相关业务技能,成为市场和企业需要的合格跨境电商人才。
3.3 推动师资力量的建设,引进来,走出去
建立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将企业的专家与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参与课程的制订、教学及考核,充当学生业务和技能导师,向学生宣传跨境电商最新动态,传授跨境电商实战经验和技能。此外,鉴于大多数专业老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对于跨境电商实际操作没有深刻认识,这些老师应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合理规划时间,深入企业参观、调研和学习,实地了解跨境电商的具体操作流程,充当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来参与校企合作。同时,要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改变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传统思想,使自己成为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具的双师型人才,更好地为培养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贡献力量。此外,在学校管理制度上,出台相关措施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如通过给予特殊补贴、入职和评聘优先考虑等措施,激励相关老师深入企业,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课堂内外相关联,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
3.4 校企联动,共同推进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通过双方合作,开展各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类竞赛。对企业而言,通过竞赛提高学生业务技能,以便未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类大赛,企业能进一步提高其在业界知名度,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进一步壮大企业实力。对学校和学生而言,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众创新、创业这一时代背景,此外,通过参与各类创新和创业竞赛,将课堂或实训所学知识应用于实战,提升自身业务技能,更好地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彭楚钧.基于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 17(18):42-43.
[2]王丽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98-99.
[3]徐锦波.校企协同模式下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8(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