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学习者、教学因素、信息手段等各个生态因子没能找准各自在德语教学生态系统里的生态位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准确把握生态规律而造成了系统的失衡。该文力求在确定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的生态位、自组织、群体效应和限制因子定律等原理,提出需要关注德语教学生态,重点探讨优化德语教学生态系统需要遵循的生态化原则。
关键词:生态系统 德语教学 生态主体 生态因子 优化原则
中图分类号:H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3(a)-0157-04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Principles of German Teaching Ecosystem
SUN Linl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teacher, student, teaching element, information approach and other ecological factors fail to find their own ecological niche and play their due role in the German teaching ecosystem and fail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ecological law, which leads to the imbalance of this system.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root causes, according to the ecological niche, self-organization, group effect and Law of limiting factors etc, this paper presents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ecology of German teaching and focuses on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s which should be followed to optimize the ecosystem of German teaching.
Key Words: Ecological system; German teaching; Ecological subject; Ecological factor; Optimization principle
德語教学生态系统是由多个生态因子组成的复杂系统,教育者、学习者、信息手段以及学习环境等作为该系统内部的生态因子彼此牵引,相互影响,各司其职,构建出立体式的德语教学结构。优化德语教学系统的结构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各个生态因子错位而导致系统失衡的难题。通过优化德语教学系统的结构模式,还能探寻德语教学通往生态发展的正确道路。在实现优化德语教学系统的进程中,必须以遵循该系统优化原则为基础。在该系统优化原则的指导下,找出正确的优化方向,才能制定出完善可行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1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其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我们共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发展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立足眼前展望未来,强调以人作为自然界的中心,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社会长久和谐发展。这也意味着不论是人还是环境,任何一个生态主体的发展都会对整体产生影响,我们想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就要尊重所有的生态主体,保证所有生态主体的协调发展。
在人类社会中,“人”这一生态主体的核心作用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社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育则是这个完整系统中的子系统,其根本作用是培养“人”这个生态主体,促进其不断发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中生态主体的知识积累、素质以及个人行为。德语教学是教育系统众多子系统中的一个,同样承担着培养生态主体的任务,也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首先,优化德语教学生态系统的目标是致力于加强生态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就是说要锻炼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面对广袤无垠的知识,人类无疑是渺小的,社会越发展,未知的科学知识就越多,人类无法探知知识的全貌,但却必须有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利用这种能力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提高人类在世界中的生存能力,无限增强人类的发展潜力,实现人与自然世界的共生。其次,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优化德语教学除了语言知识习得,还包括学习者自身的整体完善,二者缺一不可。最后,要重视德语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的协调发展,任何一种生态因子的发展都不得妨碍其他因子的发展,每个生态因子是独立的个体,但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坚持德语教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兼顾个体与整体的全局发展。
2 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原则
整体性是生态系统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系统内部的各个生态主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单纯的1+1,而是其内部各个生态主体在特定的规则下进行系统性的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功能。
站在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角度,德语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存在教学者、学习者、教学因素、信息手段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等各种生态主体。各个生态主体在德语教学这个整体系统中表现出各自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各个生态主体对于整体系统来说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时也会对彼此产生制约,在各自的立体空间范围内发挥着作用,由此可见,德语教学系统统一且复杂,系统的协调发展只有通过其内部的各个生态主体协调发展得以实现。从另一个层面看,这些生态主体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在整体系统中的发展。各个生态主体彼此依存,同时又相互竞争,德语教学系统最佳的整体作用正是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作用下得以实现。
德语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者作为德语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生态主体,展现出的是作为自然界中的“人”的所有属性,是一个完整系统。德语教学生态化要立足于学习者的整体属性,既要重视他们的语言习得成果,更要注重其心理、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第二,将教师和学习者看成是生态化德语教学系统中一个“共生”整体。“教”与“学”已无法全面体现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两个生态主体之间逐渐走向平等,彼此促进各自的成长。教学的基础点是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因素须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调整,符合学习者自身的发展规律;从另一方面看,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受到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明确的学习目的、积极认真的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有着良性的推动作用,反之也会对教学活动起到消极作用。由此可见,优化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整体性,须建立在生态型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第三,德语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也要体现出整体性:教学目标上的整体性体现在重视学习动机、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方式等各个方面;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既指课上与课下、教材与生活之间的的整体联系,更强调临科知识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则要求将学习者作为一个整体,从知识习得、个人情感、个体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第四,生态主体存在于教学环境中,两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德语教学中的各种环境因子都会影响到教与学的实施过程。可见,在德语教学这个统一的整体中,教学因子各司其职,各尽其用,通过所有教学因子的共同作用,才能最大效度地呈现出这个系统的整体价值。
3 重视生态系统开放性的原则
对于所有的生态系統来说要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势必离不开持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由此看来,在我们的世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外界其它生物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同理,世界上的生态系统也是互相联系的系统,生态系统无法离开这种联系而独立存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主体共同协调发展促进了该系统的不断发展,由此可见,生态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开放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
德语教学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系统中的生态主体不是孤立存在的,拥有着开放性这一特征。德语教学中生态主体的教育背景、生活习惯、价值观等各不相同,受不同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是具有不同生命特征的个体,其个性特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在德语教学中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互动习得语言知识,增强彼此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各自特定的社会属性也深深地影响着德语教学中的生态主体的知识建构,同时也影响着与其他生态主体的交流,由此可见,教材已经不再是教师与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唯一需要关注的内容。(2)从主观来看,开放性要求德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内部环境呈现出和谐平等的局面,各个生态主体之间能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无阻碍的沟通。客观方面,外部环境通过知识、信息、科技等方面与德语教学系统不断注入和输出各种能量,德语这门学科打破单一学科的界限,涉及文化、自然科学、科技等众多领域,并与之融合碰撞,将学生的科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统一在一起。(3)德语教学活动的各部分也应该体现开放性的特征。①其教学目标并非千篇一律,不同的学习者所掌握的知识不尽相同,单一的教学目标无法满足所有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目的。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考虑到学习者的知识水平,还要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因素;②教学目标不能是一个已经设定的不可更改的“程序”,要随时根据教师和学习者的改变进行相应的变化。③开放性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则要求摒弃单一的内容来源,多渠道获取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弥补了纸质教材的单一性。④开放性这一特征不仅要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同时也要求配合各式各样的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教学活动。
4 重视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原则
生态系统的平衡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如果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受到外部干扰,该系统中的各部分会不同程度地发生系统结构倾斜或部分功能失调的现象。在外界因素干扰下,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身调节及人为的有意影响达到更合理的结构,发挥更高效的功能,重新达到一定的平衡稳定状态,因此,在“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发展过程中,平衡是相对的,是动态发展的一个过程。德语生态系统内部各个生态因子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也要经历上述的动态平衡过程。
(1)德语教学与外部环境间的平衡是德语教学系统动态平衡的首要表现。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更多地应用于课堂,德语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简单的板书式教学,教学环境日益现代化。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尽可能地配备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使学习者的学习不再束缚于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硬件上不断优化德语教学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重视教师与学习者的信息观念的培养,努力提升教师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配备整体性教学服务。完善的德语教学外部环境匹配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加有利于德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尖端的信息科技技术和充足的资源作为依靠,德语教学系统才会冲破自身的封闭性,增强与社会中其他生态系统的联系,加速系统外部和系统内部各种因子的有效循环,从而促进德语教学的功能优化。反之,枯燥且落后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资源以及不完善的教学服务体系则会破坏德语教学的实施,阻碍德语教学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前进的需求,使德语教学与外部环境之间出现失衡的现象。(2)教学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因子之间的制约与发展也体现出德语教学系统内部的动态发展平衡性。一是世界上不存在可以预知未来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要随着教学阶段的不断延伸而进行调整。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由于自身知识容量增加和知识系统的不断完善,他们的学习目标、方向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这些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所出现的不同的需求,只有这些调整适应了学习者的变化,德语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二是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过程中,作为生态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可能出现交流障碍,甚至在二者之间产生矛盾,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其根源和原因,携手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共同完成该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这个过程既是学习者从教师获取德语语言知识的求知进程,也是他们在求知进程中身心不断成长和完善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必经之路。
优化德语教学生态系统,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关注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原则,打破固有的观念,重新审视和定位系统中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露,孙霖琳.德语教学理论与改革实践研究[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2] 徐利.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师角色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9):181-182.
[3] 倪福疆.中等职业学校课堂生态现状及优化策略[J].职教论坛,2019(12):63-67.
[4] 苏丽.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代际公平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5] 刘志芳.我国生态教育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J].教学研究,2020(4):1-7.
[6] 王婧涛,张卫国.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0):40-42.
[7] 姜雪杰.探索多种教学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8(S1):64-66.
[8] 周炎晖.生态教学视角下大学德语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1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