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 周权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03-9810-2865
摘 要:保密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人”这一管理因素。人本管理理论突出强调“人”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而在保密管理工作中的管理对象、管理主体、管理方式3方面,均有体现“人”这一管理因素。该文将人本管理理论与高校保密工作相结合,从管理对象、管理主体、管理方式这3方面入手,对加强高校保密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人本管理理论 高校保密 管理对象 管理主体 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3(b)-0191-03
Research on the Confidentiality Work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umanistic Management
ZHOU Mo1 ZHOU Quan2
(1.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159 China; 2. Shenyang Liaomei Zhongdeng Zhiye Xuexiao,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04 China)
Abstract: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and it is a policy,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In the actual management process,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management factor of "human". The theory of human-oriented management emphasizes the role of "human" in management, while in the confidential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factors of "human" are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management object, management subject and management mode.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heory of human-oriented management with the work of University secrecy, starting from three as;pects: management object, management subject and management mode, which has a strong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Humanistic management theory; Universities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object; Management subject; Management method
1 序言
1.1 人本管理理論
管理学认为,人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人本管理理论,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要求人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1.2 高校保密工作特点
目前,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的高校,一般采用三级责任制:学校—院系—个人,少部分可实现四级责任制:学校—院系—项目负责人—科研人员。
在责任层层落实的过程中,多数院校能做到坚持问题导向、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到岗、到环节、到时间点。而部分院校在责任落实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责任制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订在本上,只说不做;第二,把保密工作停留在转发文件、照搬规定、抄笔记上;第三,把落实责任等同于追究责任,出了问题再追究,没出问题不用抓;第四,把保密工作建设与部门计划目标分开,重业务、重科研、轻保密,与单位年中、年终考核分开;第五,责任分解不明确,照搬上级,结合自身业务工作不够,与实际脱离;第六,责任履行不严肃,院系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嫌麻烦,好人主义盛行,一股脑补审批的现象频出。
近年来,各级单位发现的失泄密案件,90%与网络泄密直接相关,并多次发生境外势力试图攻击渗透我国境内各单位互联网邮件系统,并窃取单位内部重要数据。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事后弥补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
该文根据人本管理理论原则,将高校保密工作中管理对象、管理主体、管理方式3个方面进行分离,提出加强“人”这一因素的保密要求,并从这3个方面分别提出思考及对策。
2 人本管理在保密工作中的体现
与财力、物力、时间相比,人是最主要的管理对象,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再多的财力、物力、时间都需要人进行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需要从“管理对象”“管理主体”“管理方式”这3个方面分别进行有效及科学地支配才能发挥功效[1]。
2.1 保密工作管理对象
加强对涉密人员的管理,尤其是高校中占大比例的知识型涉密人员的管理,作为掌握涉密信息的主体对象,是保密管理的重要对象和重要环节。
首先,安全保密意识不强是影响保密工作效能的最关键因素。该文谈论的高校保密并非国家机密,多指高校科研秘密,高校科技作为国家科技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其产生的科技成果涵盖了当前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因此,高校已成为国家科技保密的重要阵地。如若部分科研人员及学生保密意识的淡漠,认为影视作品中高科技的窃密事件与己无关,那么随着高校对外、对企合作交流的日益增多,失泄密风险将日益凸显。因此,高校必须高度认识保密工作,增强教师、学生的安全保密意识[2-4]。
其次,保密宣传工作的欠缺不到位直接导致保密工作人员对保密常识和防范技能缺乏了解。从日常工作中可以认识到,保密常识的宣传教育比较容易推行,一般可利用每年的保密宣传月、公开讲座、知识问答比赛、宣传栏等方式进行。而了解现有的高科技窃密手段及其失泄密案例,往往具有一定滞后性,出于一定考量,这种技术手段往往延迟数月甚至数年才会对外公布。因此,如何对这种手段进行防范存在一定困难,只能从保密工作“六项规定”“十不准”等根源进行防范[5]。
2.2 保密工作管理主体
高校保密工作的管理主体一般为三级/四级责任制的前两级,即学校管理者与院系管理者。管理者的能力与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管理对象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度。新时代下的保密工作,应该遵循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治密、系统管理的原则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改善基础条件。而实际中,单位“一把手”作为保密工作第一责任人,更倾向于重点发展院校的科研、教育实力,而忽略了保密工作对国家安全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在对待保密方面,存在认证时重要、拿项目时需要、平时可要可不要的不良心态。
2.3 保密工作管理方式
高校保密工作管理方式易出现以下问题:高校保密管理岗位往往责权不对等、难以落实处分监督,使保密检查“雷聲大雨点小”;保密考核与业务考核分离,保密自查流于形式,不够精细,很多隐患不能及时发现;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保密工作易被其他科研、教学工作挤占,专职人员积极性不高,兼职人员无暇顾及;高校教师灵活弹性的工作时间也易使大规模、统一的保密检查难以开展。另有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基层党政机关单位及高校存在信息安全保密环节复杂、内部管理不善、运行环境脆弱等问题,也会使信息保密全链条存在弱点[6]。
3 几点思考与对策
3.1 提高管理对象保密意识
强化保密人员的保密意识是做好保密工作的第一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针对保密主体对象的不同类型进行分层次、分重点的保密教育,包括技术教育、案例警示、法律法规教育等,在项目申报、定密、外场试验、涉密设备使用、涉密会议、项目验收、载体管理等各环节筑牢保密思想防线,并签订保密协议、落实保密责任到个人[7]。
(2)定期由院系负责人或保密员召开学习会,进行最新的保密政策学习、国家及学校制度解读、保密技术与操作规程的培训等,对上月院系保密工作或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布置省市或学校院系的专项工作,让保密工作、保密意识深入人心,而不是当作额外的工作、心理负担。
3.2 落实管理主体保密责任
新形势下,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对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建立有效保密制度并逐级推行,加强保密制度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各项保密工作管理制度,使每一项工作都有规范、有标准、有要求,以制度建设推动保密工作责任落实,扎实推进保密工作。
(2)建设现行有效的保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保密细节管理、在人员经费职权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等[8]。认真落实“该投入的一定要投入,该隔离的一定要隔离”指示精神,按照保密规范要求和技术标准,投入必要的经费,为重点涉密部门和部位配置必要的保密防护设施,切实解决“不设防、防不了”问题。
(3)保密工作需要保密文化的支撑,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营造院校保密文化氛围,制定院校保密文化路线,将保密文化融入到每一层组织机构和每一个师生员工的日常行为活动中。
(4)多种形式营造校园保密氛围。高校要在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传统宣传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新媒体平台功能,利用办公OA、QQ群、微信、微博、新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矩阵助力保密宣传教育。
3.3 提高管理方式科学性有效性
可以在提高管理方式科学性、有效性方面进行以下探索。
(1)首先对涉密人员、涉密项目、涉密信息设备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针对院系、人员、项目特点建立档案,进行风险评估。将保密检查根据对象、密级或风险类别进行细化,将保密检查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根据人员性格、项目性质等特点,以点带面推进工作,预防在前,控制在前,发现在前,处理在前。
(2)坚决制定有效的保密工作责任考核与奖惩制度。院系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严格遵守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担负审批责任,尽量杜绝事后补签。坚持有功必奖、有错纠、有过必罚、奖惩分明的原则,杜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及“好人主义”。
(3)认真开展监督检查。除认真开展上级主管部门所要求的专项检查外,定期对日常的保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形成涉密人员的每月自查报告,院系负责人掌握第一手资料,保密员认真做好检查记录。此外,可探索实行“时查时备”制度,即由保密员或校保密管理部门对其进行抽查,形成纸版检查报告,待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由保密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4)激发保密管理人员积极性。高校保密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利用教学、科研以外时间进行保密工作,高校可在政策、财力允许的条件下,根据奖罚分明的原则,对保密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和部门给予奖励,对长期坚守涉密岗位且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职称评聘倾斜、突出评优评先的政策倾斜。
总之,探索针对部门院系乃至人员的不同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是顺利开展各项保密工作的有力保证,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机制和模式,同时协调各归口部门树立保密工作部门的管理权威,保障保密工作顺利无阻的推行。
4 结语
高校以其科研优势及学术优势,在涉密科研项目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坚持做好新时期下高校保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通过不断加强保密学习,增强保密意识,树立保密观念,以“人本管理理论”的保密工作研究,可以有效地从管理对象、管理主体、管理方式这3个方面探索解决路径,做好高校保密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茜.军工科研院所知识型涉密人员动态管理的困境和策略[J].保密科学技术,2017,1(8):60-63.
[2] 吕春雁,郭庆贺,刘文庆.新形势下共建高校科研保密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风,2020(7):251.
[3] 周末,周权.新时代下高校保密工作现状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2):130-132.
[4] 张迪.构建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体系及评价模型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7):218-219.
[5] 贾书影.网络信息保密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7):152-153.
[6] 王凌菲.涉密科研项目保密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保密科学技术,2016(8):63-65.
[7] 庞国伟,李涛.如何做好高校科技保密工作:从校二级单位抓起[J].改革与开放,2016(14):118-121.
[8] 郭庆贺,吕春雁,贺春亮.高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现代信息科技2019,3(2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