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科技资讯

京津冀协同发展情景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情景研究

梁会芳 荣蓉 王倩如 杨寰宇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是当代的热点问题之一。探究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战略,对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以京津冀的人口为例,对京津冀人口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人口三大系统的相对发展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近几年,河北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天津人口的增长速度快,天津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北京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京津冀地区的人口正在慢慢拉大差距;预测河北人口的增长速度将持续大于北京和天津的人口的增长速度。该文最后对未来国家应对京津冀人口变化的特点所应采取的措施提出来建议。

关键词:人口  相对发展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4(a)-0234-03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Ttake Population as an Example

LIANG Huifang  RONG Rong  WANG Qianru  YANG Huanyu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Province, 053010  China)

Abstract: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a hot issu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Explor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Hebei region.Taking the popul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pul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constructs the relative development mod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of the three population system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of Hebei is faster than that of Tianjin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of Tianjin is faster than that of Beijing, and the population gap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gradually widening.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measures that should be taken to deal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change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opulation;Relative development model;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Coordinated developmen

黨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在学术理论、地方政府及国家战略推动下,京津冀出现了各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不仅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还带来了各种挑战。

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存在着严重的经济不协调、不均衡发展问题[1],河北GDP与京津差距明显。2019年京津冀人均GDP分别为16.4万元、9.1万元、4.6万元,京津是河北的1.97倍之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一定距离内的城市逐渐连接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区域协同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京津冀各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显示出协同发展的前进程度。因此,研究京津冀各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探究协调发展战略,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京津冀是我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域之一。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京津冀地区进行了研究,例如:马海涛等研究者对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创新的耦合过程与机理进行了分析[2];胡彪等研究者建立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和生态经济之间的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和生态经济协调度进行测评[3];李智礼等研究者对京津冀城市群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利用耦合机理进行了研究[4]。基于这些研究,该文将以京津冀地区人口为例,建立京津冀地区人口三大系统的相对发展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人口的变化趋势,预测京津冀地区人口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建议,为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  研究方法

1.1 相对发展模型

相对发展模型[5]能反映京津冀地区人口三大系统之间的相对发展程度。采用相对发展模型,确定北京和河北人口、天津与河北人口、北京和天津人口的相对发展系数:

式中,f、g、h分别为北京人口、天津人口和河北人口的系统综合评价函数。

设x1,x2,…xm為北京人口系统的m个指标,y1,y2…yn为天津人口系统的n个指标,z1,z2…zq为河北人口的q个指标。 f、g、h这3个函数可分别表示为:

式中,Xi、Yj、Zk 为经标准化处理的标准值;ai、bj、ck为指标权重。

1.2 京津冀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引入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协调度模型[6],把北京人口、天津人口与河北人口3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定义为北京人口、天津人口与河北人口的耦合度。模型如下:

式中,D为京津冀人口的耦合协调度;T为3个系统的人口整体协同效应或贡献。C和T可以表示为:

式中,α为北京人口的系统权重;β为天津人口的系统权重;λ为河北人口的系统权重。人口在3个系统中相互影响,彼此作用同等重要,故取α=β=λ=1/3。

1.3 数据收集

因京津冀三系统不同元素之间很难比较相对发展程度和找到耦合协调关系,因此,在进行相对发展程度和耦合协调度讨论时,以人口为例,讨论的是京津冀人口构成的3个系统之间的相对发展程度和耦合协调度。该文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和京津冀的地方统计年鉴。

2  实证分析——以人口为例

下面以京津冀三地的人口为例,构建3个系统。利用相对发展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这3个系统进行深入讨论。

2.1 京津冀人口分布情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京津冀的地方统计年鉴,我们可以得到京津冀地区每年的人口。2012—2019年,北京人口(单位:万人)分别为2 069.3、2 114.8、2 151.6、2 170.5、2 172.9、2 170.7、2 154.2、2 153.6;天津人口(单位:万人)分别为1 413.15、1 472.21、1 516.81、1 546.81、1 562.12、1 556.9、1 559.6、1 561.8;河北人口(单位:万人)分别为7 287.5、7 332.6、7 383.8、7 424.9、7 470、7 519.5、7 556.3、7 952。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12—2015年北京人口持续快速增长;2016—2017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增长数量明显减少,2016年成为北京人口的“拐点”;2018—2019年人口出现负增长;从总体来看,国家近几年采取的疏解北京首都功能的各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得到有效控制;2012—2019年天津人口数量虽然在2017年出现下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2019年河北人口和京津冀人口变化趋势大体相同;相对于北京和天津来说,河北人口是京津冀总人口的主要影响来源;2018年河北人口出现急剧增加,而北京和天津变化相对而言不大,北京人口甚至出现下降,说明疏解首都功能的政策对河北人口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河北人口的增长。可以对京津冀人口进行预测,河北人口和天津人口应该会进一步上升,北京人口会保持平稳。

2.2 京津冀三地的人口的相对发展程度

以河北人口为基底,可得到2012—2019年北京和河北人口的相对发展程度分别为0.284、0.288、0.291、0.292、0.291、0.289、0.285、0.271;天津和河北的相对发展程度分别为0.194、0.201、0.205、0.208、0.209、0.207、0.206、0.196。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12—2015年北京人口和河北人口的相对发展程度呈上升趋势,说明北京人口的增速相对而言比河北要快;北京人口和河北人口的相对发展程度自2016年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表明疏解首都功能的政策效果显著;2012—2016年天津人口和河北人口的相对发展程度呈上升趋势,说明天津人口的增速相对而言比河北要快;在2016年天津人口和河北人口的相对发展程度达到顶峰,2016年成为天津人口增速相对于河北人口相对发展程度最大的一年;天津人口增速和河北人口的相对发展程度自2017年也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但北京人口和河北人口的相对发展程度下降速率相对而言比较大;北京人口和天津人口的相对发展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天津人口的增长速度从整体上来说大于北京人口的增长速度;在2017年北京人口增速相对于天津人口的增速有所回升,但没能改变整体变化趋势。

2.3 京津冀三地的人口 的耦合协调度

相对发展模型仅能反映北京人口、天津常驻人口及河北人口三大系统之间的相对发展程度,但难以说明三大系统之间是否协调。由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得到三大系统2012—2019年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4 22 03、0.424 53、0.426 17、0.427 08、0.427 16、0.426 37、0.425 84、0.421 48。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京津冀人口的耦合协调度比较低,约在0.4~0.5之间,呈倒U型趋势;2012—2016年京津冀人口的耦合性协调度持续上升,在2016年京津冀人口的耦合性协调度出现了高峰,约0.427 16,说明京津冀人口的增长速度慢慢地趋于一致;2017—2019年京津冀人口的耦合协调度下降,在2019年出现这几年—京津冀人口的耦合协调度的最低值约0.421 48,说明京津冀人口的增速慢慢拉开差距。

3  结论与建议

该文以京津冀的人口为例,通过查阅京津冀地区的相关年鉴,收集了2012年以来京津冀人口的数据。结合相对发展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京津冀人口变化进行多维度实证分析,探究京津冀人口三大体系的相对发展趋势和耦合协调发展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1)除北京人口和天津人口相对发展度基本成下降趋势外,京津冀人口的另外两个相对发展程度和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前期有逐年上升趋势,而后期出现逐年下降的态势;(2)北京人口有轻微下降趋势,而天津人口缓慢上升,河北人口迅速增长,京津冀总人口的变化趋势与河北人口相似;(3)根据京津冀人口两两相对发展程度的比较,可知近几年河北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北京和天津住人口的增长速度快,天津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北京人口的增长速度快。可以预测河北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将持续快于北京和天津人口数量;(4)从耦合协调度上来看,预测京津冀人口数量将会有更大的差距。

京津冀人口相对发展程度和耦合协调度的阶段和类型的划分,需要有更多学者的研究。虽然河北人口数量始终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的人口,但河北的人均GDP却落后于北京和天津。京津冀人口的增长和GDP的不协调阻碍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为清除这个障碍,需要充分发挥北京和天津的辐射作用,加强对河北,公共资源的投入。简单地把北京和天津的企业迁到河北,对河北发展长远作用还不够大,需要国家更多扶持地方经济的政策,激发河北核心力量,为河北找到属于自己的长期发展道路。河北人口众多但未能产生可观的GDP,这是地方发展水平低,未能吸引人才导致的,政府可扶植地方科技产业发展,让绝大数的人成为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尽可能激发大多数人的潜能。对北京和天津迁到河北的企业应该加大管控力度,如企业从大城市迁到小城市或者小村庄,导致管控一下子变得宽松甚至消失,这会给京津冀一体化过程埋下深深的隐患,从短期来看给河北带来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若不加以管束,给河北带来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环境威胁,甚至危害到整个京津冀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公丕明,公丕宏,张汉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演化与改革方向[J].区域经济评论,2020(6):63-70.

[2] 马海涛,卢硕,张文忠.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與创新的耦合过程与机理[J].地理研究,2020(2):303-318.

[3] 胡彪,苑凯.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与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度测评[J].统计与决策,2020,14(26):119-123.

[4] 李智礼,匡文慧,赵丹丹.京津冀城市群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利用耦合机理[J].经济地理,2020(8):67-75.

[5] 曹琳剑,杨安康.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测试度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科技导报,2020,38(15):111-120.

[6] 曹琳剑,王杰,王欢欢,等.京津冀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集聚耦合演进分析——基于推拉理论解析[J].地理科学,2019(8):1256-1264.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7832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