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靓怡
摘 要:班本化种植活动是教师在关注班级幼儿已有科学经验的视角下展开的,幼儿在一次次的班本化种植活动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新的科学经验得到了不断建构,因此班本化种植活动是建构班级幼儿科学经验的一大途径。该研究重点结合了班本化毛豆种植活动的相关案例以及建构幼儿科学经验的三大策略深入分析了教师是如何在班本化种植活动中关注班级幼儿的已有科学经验,帮助其建构新的科学经验,使得研究实现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班本化种植活动 科学经验 已有经验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5(c)-0181-03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Young Children's Scientific Experience in Class-based Planting Activities
GUAN Liangyi
(Jinjiaba Kindergarte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215 China)
Abstract: Class-based planting activities are carried out by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xisting scientific experience of class children. Children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through direct perception, practical operation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Therefore, class-based planting activities are a major way to construct class-based children's scientific experienc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elevant cases of class-based soybean planting activities and the three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children's scientific experience. Help them to construct new scientific experience and make the research realize its due value.
Key Words: class-based planting activities; Scientific experience; Experiences; Strategies
虞永平將班本课程定义为以国家法规为依据,参照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基本思想,从本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并以教师为主体建构的科学的、高效的课程[1]。因此,该研究中的班本化种植活动是基于本班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所组织的种植活动,其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都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能够使本班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培养,具有本班特色。幼儿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种植经验,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从而真切地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增进幼儿对植物的了解和喜爱之情,进一步建构幼儿的经验。
科学经验是指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及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科学最关键的经验,其核心经验涉及科学情感、探究能力和科学概念3个方面。班本化种植活动需要幼儿在种植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观察比较、探究思考,因此班本化种植活动是建构班级幼儿科学经验的一大途径[2],教师应重点关注班级幼儿已有的科学经验,帮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建构新经验改造旧经验,并学会将经验迁移到生活与学习情境之中,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不断发展。下面围绕班本化种植活动的具体案例,谈谈教师是如何关注班级幼儿的已有科学经验,帮助其建构新的科学经验的。
1 分析班级幼儿已有的科学经验,设计适合该班幼儿的种植活动
1.1 该班幼儿已有科学经验的现状分析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3]。”可见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必须对幼儿的经验特别关注,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去设计活动,但在实际教育中有的教师会忽略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所在,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孩子的经验帮孩子们设计活动。因此,笔者在设计活动前,首先对班级幼儿的科学经验现状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该班共有37名幼儿,小班、中班两年下来,孩子们在一次次的种植与饲养活动中通过观察、交流、调查、实地探究、记录等多种活动形式,班上大部分孩子建构了一定的科学经验:从一开始观察动植物只会用眼睛观察到现在能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多种感官去仔细观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笔者班级的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探索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例如:当观察到叶子上的洞洞后,孩子们会积极动脑,寻找答案,了解到虫子对叶子的害处,想办法除虫,解决问题。孩子们从直观地观察到现在能够说出自己的发现,但是班级幼儿还停留在看一看、说一说上,很少会主动用绘画、数字等形式去记录观察结果。在观察活动中大多还是停留在比较粗浅地观察植物的表面,很少会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
1.2 关注幼儿已有科学经验,设计班本化毛豆种植活动
通过以上对笔者班级幼儿科学经验现状的分析,教师在进行班本化毛豆种植活动时认真思考,注重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不断建构幼儿新的科学经验,积极引导幼儿深入探究。
例如:当发现班级幼儿还停留在比较粗浅地观察植物的表面,很少会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了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笔者就设计了“探究毛豆生长快慢”的活动。在观察中,就“为什么以我们一起种下去的毛豆有的多,有的少?”引发幼儿思考:以小朋友的身体发育情况做类比,为什么有的小朋友长得高,有的小朋友长得矮。孩子们联系实际,了解到植物生长的规律:每棵毛豆苗就和我们的小朋友一样,吸收的营养不一样,同时周围的杂草、土壤等也都会影响毛豆生长,所以毛豆苗才会长得高矮不一,有的毛豆长得多,有的毛豆长得少。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在之后的探究中就会主动思考其中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后果。例如:一走到种植地旁,孩子们都很是惊讶,杂草长满了种植地,辰轩就发现了问题,说:“我奶奶说过有很多杂草长在一起的话会抢走土壤里的营养的,这样毛豆就长不大了。”一旁的轩轩也说:“对,记得以前我们也拔过草的,只有把杂草拔了,毛豆才会快快长大啊!”于是孩子们展开了拔草大行动,可见,在观察活动中幼儿开始尝试去探究其中的原因和影响等,科学经验得到了进一步建构。
2 鼓励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感知事物特征
2.1 尝试做观察记录,进一步感知植物的生长特点
考虑到孩子们还停留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多感官观察上,于是笔者就注重提升幼儿观察能力,建构科学经验,引导幼儿自主设计观察记录本,尝试做观察记录,鼓励幼儿利用观察、做观察记录的方法进一步感知植物的生长特点。
例如:教师先请孩子们分组去观察毛豆。观察好后,孩子们便开始了记录,佳佳说:“今天天气真好,有太阳的。”教师说:“对呀,所以你应该在哪里记录下来呢?”只见,他指着“天气情况”一栏说,要把太阳画在这下面,“对了,真棒!把上面的一栏全部记录好,你就可以在下面画一画现在观察到的毛豆变化了。”通过此次观察活动,幼儿懂得每次去观察毛豆后回来都要在本子上做好观察记录,知道了不仅仅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特征,还可以利用绘画、数字、记录的形式去感知事物特征,加深对事物的印象,从而进一步建构科学经验。
2.2 尝试运用工具进行探究,进一步感知植物的生长规律
考虑到毛豆越长越高,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毛豆的生长变化,教师便设计了“测量毛豆高度”的活动,积极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进行探究。例如:教师拿出了孩子自制的测量尺,带孩子们先认识了尺上面的刻度,接着,孩子们就自主对毛豆进行了测量。孩子们自主测量时非常投入,互相交流,讨论测量的正确方法,幼儿通过自我探究获得新经验并且乐在其中,这就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究活动。
3 积极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1 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其答案,应鼓励同伴间自主探索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应让幼儿过多注重结果和答案,而是可以给幼儿一些引导性的提示[5],以积极引导幼儿在亲身体验、观察、发现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只有幼儿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后习得的经验才是印象最深刻的。
例如:一次观察活动中,嘉晨突然大声说:“老师,你看我的毛豆叶子上全是小洞洞,怎么回事呀?”经嘉晨这么一说,大家纷纷都说起来了,都在问:“这是怎么回事啊?”教师没有立即回答,请小朋友继续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破坏豆苗的“凶手”。不一会儿,皓轩大声说:“看,叶子下面有很多的小黑虫子,肯定是他们把豆苗弄成这样的。”当有孩子提出问题:“老师,你看我的毛豆叶子上全都是小洞洞,怎么回事呀?”教师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围绕这个问题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思考,于是孩子们都认真观察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最后发现了破坏豆苗的“凶手”——小黑虫,在请幼儿思考“怎么把虫子杀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能够积极发言,通过观察、表达与交流、动手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性活动,在亲身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一起尝试制作除虫器,科学经验得到进一步建构。
3.2 积极营造幼儿动手操作的情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4]”所以,教师要在班本化种植活动中尽可能多地给幼儿创造一些动手操作的情境,鼓励幼儿双手能与材料互动,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发展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科学经验[6]。
一次幼儿尝试给植物移栽的活动中,老师教了小朋友移栽的顺序后,孩子们先找了自己要移栽的地方,用力地挖了个坑,接着赵童小心地沿着边把纸杯剪了开来,然后照着老师说的两只手轻轻地握住土,直直地放进挖好的坑里,最后请铲子把旁边的土盖住。整个过程孩子都特别的小心,生怕把毛豆苗弄断。通过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的动手尝试,请孩子们加以总结,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移栽的认识,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
4 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启发幼儿进行深入探究
高水平的问题能鼓励幼儿拓展思维和看问题的视角[7]。因此,当幼儿探究比较随意、不够深入时,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地为幼儿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通过有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幼儿进一步思考,深入、持续地探究,这将是教师为帮助幼儿建构新科学经验的重要支架。例如:一次当发现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比较混乱,没有一种规划意识,于是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你们想一想你们做操是怎么排队的呀?”教师以问题启发幼儿思考,静静说:“是按照小组一排一排的队伍排的。”“那你们觉得这样排队好吗?”“好,很整齐。”小宇脱口而出。教师便接道:“是呀,那你们觉得我们今天给毛豆种的时候可以怎么种呢?”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到可以结合这个做操排队的经验给毛豆也排好队来种植,学会将已有的经验迁移到种植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探究。
5 结语
总之,在班本化种植活动中,作为教师就要时刻去观察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学会分析班级幼儿的经验水平,从而思考接下来的班本化种植活动应如何进一步设计与实施,使班本化種植活动适应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且懂得适时、适度地对幼儿的活动采取适当的指导策略促进本班幼儿科学经验的不断建构和提升,这样才是有效、有意义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娟.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及其获得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97-98.
[2] 张雨薇.种植活动中促进幼儿科学经验建构的策略[J].科技视界,2019(14):230-23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丁梦西.幼儿园教师为幼儿搭建新旧经验桥梁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 李薇.在情境互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J].好家长,2016(2):54-55.
[7] 李洁.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