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民 刘海燕 万峥 陈琼
摘 要: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化,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该文深入分析了校企合作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如何让高校为企业输送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达到共识,是当下高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梳理了现状水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阐述了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现状。简要分析了“工学结合”“以赛促教”“校外实践基地”“订单式”这4种校企合作模式在水利专业中的应用优势、实践特色,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4种校企合作模式发展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改革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高校今后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水利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6(a)-0131-05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Water Conservancy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IU Xiaomin1 LIU Haiyan2 WAN Zheng3 CHEN Qiong1
(1.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10018 China; 2.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18 China; 3.Water Resources Department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ohhot,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1002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recent year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applied talent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how to le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nsport needed and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enterprises, and how to reach a consensus in talent training are the common problems faced by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comb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fessionals, and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mand for compound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and high skill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s of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promoting teaching through competition", "off campus practice base" and "order type" in water conservancy specialty, and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our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cases.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certain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Water conservancy major
高校的核心職能是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最初是精英教育,但随着社会发展、企业的需求以及就业市场的变化,正逐步过渡到大众化教育。2015年开始,我国就业人数增长速率不断下降,2018年开始进入负增长行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创业就业市场也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反之,则是每年递增几十万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让就业压力更大。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人才,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高与用人单位岗位的匹配度,增强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竞争力,是目前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困境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用于鼓励校企合作,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
1 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资源,是实现课堂与实践对接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发展地方产业经济的实际需求。如何让高校为企业输送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达到共识,并形成互动对接的机制,是当下高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需求不对应
高校在课程开设、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灵活度欠缺,更新专业时往往影响因素较多,对于某些市场需求专业,尤其是新兴专業,有时往往由于政策、师资原因无法开设,进而导致与企业的需求不符。另外,由于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在实验设备的投入上,也会出现滞后的现象,从而导致设备相对过时,实验教学受到影响[1]。
上述因素导致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到企业后,无法马上开展工作,企业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对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
1.2 校企培养基地形同虚设
目前,很多高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校企培养基地,但大多数企业未建立良好的人才实践与培养制度,本应企业承担的实践教学,全部推给高校,从而导致学生实践经验严重缺乏。
现阶段的校企合作,企业往往是出资方或提供实践平台,辅助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但对于留住企业真正所需人才仍是未知数,短期来看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效果不佳。多数企业未能采取“人才强企”的长期战略,招聘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1.3 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双师型教师指的是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的动态,具备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实践修养,能够培养学生行业所需的专业素养,能够通过应用型、创新型等活动。
高校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主要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缺乏企业和工程经历,实践经验不够丰富,从而导致思维方式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现实问题考虑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目前,高校普遍面临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2]。
1.4 相关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用于拓宽就业渠道。校企合作是最直接提高就业率的方式,国家和学校层面都出台了指导文件及政策文件,但由于缺乏共赢的合作模式,学生受益的较少,有许多合作也仅仅停留在表面。
校企合作如何让国家、学校的政策、文件落到实处,如何接地气,如何探索一条学校受益、企业获利的双赢模式,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
2 水利行业人才发展现状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定位[3]。人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留住、培养和发展人才成为了各个行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4]。水利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根据发展需求和市场多元化态势调整人才分布的结构,充实经验丰富的人才。
近年来,水利系统不断引进高等学历的人才,在人才结构上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虽进展明显但整体素质滞后,不能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利事业的发展需求,还存在专业人才短缺、引不进留不住提升难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基层的水利类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涉水咨询行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填补市场空缺,加快水利行业发展。另外,培养经费投入不足或不均衡等问题,也对水利人才培养计划造成了较大影响。水利人才开发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3 校企合作在水利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
在国家、地区政策支持下,我国部分院校已经开始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培训基地,并探讨了多种合作与实践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水利人才。该文通过总结各地实践情况,汇总出以下4类在水利行业实施的模式。
3.1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自2016年开始,教育部相继下发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工学结合模式作为高校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并引导教学体系的改革[5-6]。
水利类工程建设与其他工民建工程有较大的区别,需要的设计、项目管理、施工和监理等技能人才是其他专业不可代替的。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获悉专业研究领域最新科技发展的热点和趋势,了解企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培养复合型人才,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部分高校开展了“行业、企业专家进校园”专业实践系列的专题讲座。同时,有的高校还组建了课程开发团队,根据专业特点、岗位要求、市场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广东水利职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20多家单位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化、深层化顺利实施[7]。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创新水利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模式,通过深入挖掘校友资源,组建校企合作的“双导师”团队,形成水利专业研究生“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活动、实习实训作为两条主线。研究生通过到科研院所实践,从事生产一线的科研项目工作,把学位论文写在生产一线。学校与企业及相关研究院所以工程教育为导向,注重实际应用,共同开发建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创新优化课程内容,保证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相不脱节。依托“河长制”研究背景,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院所的相关生产实践项目,完成毕业学位论文撰写的同时丰富了实践工作经验[8-9]。
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处于自发活动状态[9]。企业应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办学以及人才培养中,与高校联合申报“产、学、研”综合科研平台。高校应贴近企业用人需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10]。依据行业发展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2 “以赛促教”培养模式
“以赛促教”的内涵是将教学与技能创新有效结合起来,是教学需求与社会实践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说,“以赛促教”是通过组织专业性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专业学习“横向、纵向”同时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一种模式[11]。
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等理念与模式引入水利行业的教学当中,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专业素养与岗位需求的良好衔接,而且也能够对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从而推动课程教学的持续发展。
学生积极参加水利类技能竞赛,改变思维模式,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多平台自主学习,达到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实践能力、锻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团队合作交流能力的效果。同时通过带领和指导学生,可以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进取精神,了解自己专业能力的不足,加强同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合作[12]。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将“以赛促教”的理念与模式引入水利工程课程教学当中,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重视技能竞赛设计,使用多样化的竞赛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通过技能竞赛对理论教学做有效考核,并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做反应。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专业素养与社会岗位需求的良好对接,同时推动了水利工程课程教学的持续发展,实现了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13]。
职业技能竞赛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11]。但当下多数高校缺乏竞赛设计的教学团队,竞赛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创新不足。因此,对接行业、对接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不够理想。增强企业导向性,创新竞赛模式多样性,落实“以赛促教”培养模式,以实现真正起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功效。
3.3 校外实践基地培养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部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时,应不断拓展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丰富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的形式。尤其在应用型本科生培养方面,不仅要有校内的实践性教学,还应开展校外的实践性教学。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指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立稳定、专业性强的校外实践教学场所,规模至少能够满足一个教学班的教学要求。校外实践基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课堂知识的理解,还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载体和标志。通过共建基地,可以有效地促进校企双方深度融合。
甘肃农业大学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产学结合的方针,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实践创新型培养模式的构建。分环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升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的服务水平。针对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任务要求,分环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了学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相结合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刘家峡水电站等用于认识实习的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水利枢纽工程的形象认识,实现培养学生总体工程认知意识的效果;同时,针对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与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多个专业性较强的实践基地,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尽可能地与实践基地工程设计相结合,突出设计题目的实战性和工程性[14]。
目前,校企合作实习实训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学校和企业在实习实训项目确立、创新课程开发、应用教材编写等方面缺乏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在不断的探讨和实践中建立良好的运作方式,结合地域、经济、专业需求合理选择合作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同时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构建“基础实践+创新拓展+工程实训”的创新实践模式,并将实习实训环境评价、实习实训效果评价和产学研应用评价加入实习实训过程的评价中。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与企业结合,提升毕业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与机制的建设。
3.4 “订单式”培养模式
随着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导致企业用人需求、用人标准出现新的变化,尤其青睐具有特定专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對于高校而言,如何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亦是目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订单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是高校实施应用型转型的有效途径[15]。
水利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规划、制度、机制方面的措施,保障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解决基层人才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订单式”培养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用性、针对性,以民族化、本土化、专业化为导向,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人才的“引、留”难题,得到地方政府、水利主管部门、高校等多方面的充分认可和一致好评。在引才、育才、留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民族地区脱贫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解决西藏青海高原地区水利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自2016年以来,水利部加快推进国内涉水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青海省合作共建,在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探索实施了水利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面向当地藏族高考考生,采取定向招生、订单培养、定向就业、优先录取的方式,鼓励毕业生到藏区就业。同时单独编班,根据藏区水利发展现状及需要针对性设置“订单班”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订单班”毕业生经过专业化、本土化、民族化培养后,可为当地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18年、2020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建工集团签订校企合作两期“水利施工订单班”,企业通过设立奖助学金和工作岗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解决了学生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可全身心地投入企业的氛围中,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发展需要,实现企业、高校、学生三方共赢[16]。
目前“订单式”培养模式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新速度滞后,高校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不能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与时俱进的考虑,实践能力培养部分课程的开设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团队力量不足。“订单式”培养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可以胜任的“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另一方面,企业未能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降低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就业选择较窄;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性。“订单式”培养模式理论上是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形式校企双导师制度,优化对学生的培养[15]。但实际中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重视不足,同时高校对于培养方案的调整不及时,往往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职业能力不尽人意。
4 结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校企结合”的教学方式已基本成型,多种模式已在水利行业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联动作用,促进了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校企师资共同育人的目标,达到了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多赢的效果。
在总结经验同时,也可以看到当下校企合作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今后实施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要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市场的运行规律,谋求互利多赢的结合点,实现“以点带面”的连锁效应,这样才能实现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共创双赢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宁莉.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深度合作策略研究与实践[J].商讯,2020(3):144-145.
[2] 周飞.校企合作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5):199,202.
[3] 任社宣.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8-03-02(3).
[4] 梁俊丽.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11):288.
[5]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20).https://www.moe.gov.cn/s78/A08/moe_745/tnull_19288.html.
[6]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EB/OL].(2006-03-30).https://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0/200603/t20060330_78964.html.
[7] 何良胜.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8] 王立权.“河长制”背景下水利工程专业硕士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1):60-61.
[9] 孔达,王立权,杜崇.新工科背景下的卓越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策略——以黑龙江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83-84.
[10] 彭芳,王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河套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1):235-236.
[11] 张丽娜.以赛助教,以赛助学——高职组现代电气安装与调试大赛参赛回顾与思考[J].时代农机,2020,47(4):161-162,164.
[12] 廖明菊,李小莲,徐黎明.谈如何在高职招生生源多样化背景下,“以赛促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才智,2018(35):99-100.
[13] 王多平.水利工程CAD课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7):
178-179.
[14] 张芮,高彦婷,汪精海,等.“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建设——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115-121.
[15] 欧阳芳.高校订单式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20(18):20-23.
[16] 李小蓮,张凌燕,张宪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水利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