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蕊 刘超群 孙鹏 危敏 刘序华 邓特 张敏
摘 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相比,PBL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要求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该模式自1969年创建,1997年首次在我国香港地区实施,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国内高校医学教育领域。但将此方法糅合进公共卫生专业性硕士社会实践—课题研究阶段培养,形成培养模式尚在探索阶段。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和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通过双导师制联合培养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目标,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医院将PBL教学方法糅合进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课题研究阶段培养中,形成PBL教育模式的过程,评价实施效果,进行经验总结与并展开讨论。
关键词:PBL 公共卫生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培养
中图分类号:R-4;G6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6(a)-0148-04
Application of PBL Education Model in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s Degree in Public Health
GAO Rui1 LIU Chaoqun2 SUN Peng1 WEI Min1 LIU Xuhua1 DENG Te1 ZHANG Min1
(1.Shenzhen Nanshan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Nutrition,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China)
Abstract: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is a problem-based,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method.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PBL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and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self-study and teacher guidance. The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1969 and was first implemented in Hong Kong in 1997.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it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to integrate this method into the social practice-subject research phase of the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 master's social practice. Shenzhen Nanshan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and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jointly train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majoring in Public Health through the double tutoria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PBL teaching methods into the social practice subject research stage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Public Health in recent years, forming PBL education model, evalu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summarizing and discussing experience.
Key Words:PBL; Degree in Public Health; Master's degree; Cultivate
醫学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教育目前包括硕士阶段教育和博士阶段教育,其中硕士阶段教育分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PH, Master of Public Health)两种。我国的MPH教育起步比较晚,但不到20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每年招生量达到1 500人左右,发展十分迅速,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体现了国家将医学、公共卫生高等教育从单纯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同时培养学术型、应用型两类人才目的的转变。MPH培养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培养更强调对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要求紧密联系实践。随着高校对这一培养理念的深入理解,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该院”)实行双导师制,联合培养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希望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导师在培养中的各自优势,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形成合力。
PBL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基于此,该文总结了PBL教育模式在医院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进行经验总结与并展开讨论如下。
1 PBL教育模式在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社会实践—课题研究阶段培养中的实施过程
自2016年以来,该院和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每年联合培养2~4名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两年制),截至2021年3月,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其中已毕业9名,在读6名。自2017年起,参考国内外相关PBL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尝试进行培养方式改革,培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根据培养规范,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校完成第一学期的基础课学习后,会来该院展开为期一年半的实习、课题研究工作。经过2016—2017年的前期摸索,该院对2018级3名、2019级2名、2020级4名,合计9名学生正式实施了PBL模式培养。因学生人数较少,同一级学生为一组。所有学生的培养任务相同:如期完成毕业课题设计、答辩,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和一份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毕业当年顺利就业[1-2]。学生培养方案由学院、医院双方制订,社会实践—课题研究阶段培养细则由医院科教部门确定,医院导师组和1~2名中级职称、2~3名初级职称的医师组成带教组,负责给该年级小组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经过双方研究和讨论,最终决定依托该院卫生医学科、出生队列研究中心实施培养。该选择基于医院的优势学科、科室具有对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能力、具有年轻梯队等多角度考量。
学生报到当月,在完成一系列岗前培训后,带教组安排学生在依托科室进行为期两月的岗位轮训。两个月后,当学生可以在依托科室独立上岗时,在医院科教部门监督协助下,带教组需要和学生一起进行第一次正式组会,由老师完成第一轮问题设置和任务布置工作。随后带教组逐月进行组会,通过不断设置问题、任务,向培养目标层层推进[3-4]。问题设置要求带教组老师集体备课,结合学生兴趣点和拟开展的毕业课题方向设定。任务布置通过组会传达,要求全部学生、带教组50%以上成员参加,每次任务完成期限为下次组会新问题提出前。组会讨论时,学生逐个报告上一次组会要求负责的问题,带教组针对报告的内容给予补充和总结,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设定问题,师生共同提出新问题。在培养6~8个月(开题前)、12~14个月(答辩前)时带教组老师需合作提交PBL培养具体教案各1份至医院科教管理部门。案例与科室日常、学生毕业论文方向相关且具有典型性,科教管理部门会组织学校资深教授审核并反馈给带教组老师(见图1)[5-6]。
2 PBL教育模式在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社会实践—课题研究阶段培养中的实施效果
经过试行,2018级3名公共卫生硕士于2020年如期毕业,均于当年顺利就业,其中2名在三级甲等医院就职。学生均顺利通过学校开题、中期、毕业答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并通过盲审。其中1名学生于毕业当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篇。3名同学的社会实践报告评分平均分高于2016—2017级同学(见表1)。为了稳定培养成果,医院对后续研究生持续采用PBL培养模式,并同时要求带教组老师在组会时,根據学生的表达能力、PPT报告、批判思维和独特见解进行综合评分及时反馈学生,每次组会评分在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总评分上有所体现(60%)。
通过对在读学生的访谈和对2016—2018级学生的回访,学生均认为与单纯布置任务的传统培养方法相比,采用了PBL培养方法对主动学习的要求更高。有利于培养自己主动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习惯。85%的学生认为PBL培养方法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导师的观点和想法,能积极主动发现、提出问题。80%的学生认为PBL培养方法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在问题中反思、总结、完善。但所有经历过PBL培养方式的学生都认为,与同年级在其他培养单位的同学相比,感觉学习压力较大。
3 PBL教育模式运用于在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社会实践—课题研究阶段培养的思考与总结
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MPH)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主流学位,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7-8]。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培养MPH的国家,数十年来通过培养MPH为本国乃至世界公共卫生领域输送了大量人才。我国MPH教育模式源自美国,首批培养 MPH的单位于2002年开始正式招收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可授予MPH学位的院校已增至近80所,可授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的院校近90所,逐渐形成公共卫生学术型和专业型同步培养的教育格局[9-10]。2016年国家MPH招生计划改革是MPH教育管理中的里程碑事件,改革将原单证在职MPH(只授予硕士学位无学历)招生计划纳入国家MPH 招生计划统筹管理。自此,MPH全部招收双证生(同时授予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考生必须统一参加每年12月全国硕士统考,才可获得录选资格。改革不仅提升了招生质量,而且严格了在职攻读的培养要求,为MPH教育带来了质的飞跃。
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稳定的理论,不乏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项目式、情景式教学,以解决复杂问题为导向。将PBL教学方法糅合进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形成教学模式,达到培养目标,首先要加强医院导师队伍、带教组的建设,需要做到3点:一是导师组、带教组对公共卫生专业型硕士培养目标有深刻理解,明确培养侧重点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与注重科研素养培养的科学性硕士,注重医学、公共卫生基础知识教育的本科阶段有本质区别。老师只有充分理解培养目标,才能准确地找到关键问题,充分运用PBL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导师组、带教组需要熟悉PBL教学方法,抓住PBL的三要素:问题基础、学生主体、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在每次问题完成总结时产生新的问题,从带教组提出问题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逐渐推进。三是导师组、带教组必须熟练掌握公共卫生领域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并诱发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同时老师们也要具有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经验和科研能力,能将日常工作提炼为科学问题,带领学生从“具体返回抽象”,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科研思维。其次,我们发现PBL教育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既往文献提出,接受PBL教育模式的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学生可能产生“力不能及”等畏难情绪,该现象在本院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过程中没有发生,学生虽普遍反映压力较大,但是均顺利完成培养目标。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均经过全日制本科教育,经过了严格的入学考试,综合素质较高,是PBL教育模式的良好受众。最后,在落实PBL教育模式中需要加强双方导师沟通。作为院方导师、带教组成员,常年从事实践工作,往往缺少课堂系统教学的机会,带教能力需要不断强化方能提高。与学校导师多沟通,请专家教授对PBL案例、设定的问题进行审核、指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双方导师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形成合力,保证实践培训、课题设计和理论教学无缝对接,尤其是请校方导师在开题、预答辩、论文及社会实践报告评价等环节进行审查,是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客观评价院方PBL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的良好途径。
4 结语
综上所述,PBL教育模式在该院公共卫生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课题研究阶段培养中起到了良性的效果,对于培养高水平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具有推动作用,值得推广。后续研究有待通过更多客观指标综合评价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尤小芳,汪玲,吴凡,等.公共卫生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J].卫生人力,2020,23(2):148-151.
[2] 唐萍,谭强,张瑞源,等.中国与英国MPH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6):457-462.
[3] 高羽亭,唐焕文,杜进林,等.PBL教学模式在《毒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9):221-222.
[4] 尚丹丹.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D].青岛:青岛大学,2020.
[5] 苏松,淦宇,刘向东,等.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改革的研究——以腹腔镜手术操作虚拟培训系统为例[J].西南军医,2021,23(1):98-99.
[6] 牛媛娜.公共卫生硕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D].郑州:郑州大学,2018.
[7] 颜虹,庄贵华,任涛,等.我国设置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势在必行[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40(4):248-251.
[8] 石庆平,程金泉,孔令提,等.“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meta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9):2456-2461.
[9] 杜进林,黄志刚,高羽亭,等.《医学统计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224,226.
[10] 杨瑾,聂继盛,杨利军,等.双导师制在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7):53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