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亮
摘 要:《滇南山谣三首》是我国一首非常有名的独奏曲目,作品在演奏的过程中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与钢琴的结合方式,该文主要针对于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展开了创作分析,并对其演奏中所具有的特点加以探究。曲目创作的分析主要包含了背景、结构以及创作特征等内容,对于演奏则是从跳音、连线演奏以及踏板的运用中展开分析。该曲目有效地将中西方艺术融合在一起,以期通过分析为我国钢琴曲目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
关键词:钢琴组曲 滇南山谣三首 创作 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6(c)-0181-04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Piano Suite Three Mountain Ballads in Southern Yunnan
WU Haoliang
(Music College,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Province, 641100 China)
Abstract: Three Mountain Ballads in Southern Yunnan is a very famous solo repertoire in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performance, the work has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national music and piano.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reative analysis of the piano suite Three Mountain Ballads in Southern Yunnan, and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erformance. The analysis of repertoire cre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background, structure and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For performance, it is analyzed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skip, connecting performance and pedal. The repertoire effectively integrates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and provides more reference for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iano music in China through analysis.
Key Words: Piano suite; Three Mountain Ballads in Southern Yunnan; Creation; Performance
鋼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是青年作曲家张超先生的杰出钢琴音乐作品,曾经获得过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该文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分析其创作与演奏的内容,提炼出其中的创作特色与思想意蕴。该曲目在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曲调基础之上,创造性地融入了一些西方的作曲技法,从而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构思与中华民族的神韵。开展对该曲目的研究工作对于丰富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史,充实中国音乐研究史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在指导钢琴艺术演奏技巧以及提升钢琴表演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滇南山谣三首》的创作分析
1.1 素材来源分析
《滇南山谣三首》是张朝使用云南彝族地区的民间风俗元素与民间艺术作为素材,同时结合了西方一些作曲技法,从而创作出的一种钢琴组曲。其中《山娃》《山月》《山火》这3个不同的乐章分别展现出了彝族的人物、景色以及节日场景等景象,并且全部贯穿了“山”这样的主线[1]。
在《山娃》的演奏中,将人物作为演奏的题材,在乐曲音调的选择上,使用的是彝族自有的童谣音调b3,同时在音乐中模仿了云南民族在民间使用的乐器,例如巴乌、葫芦丝以及月琴等创作手法,将云南彝族地区的儿童愉快玩耍的场景彰显出来[2]。
《山月》则是将景色作为演奏的题材,在音乐曲调的选择中将云南民间音乐作为一种素材,在《山娃》结束时使用的是五度装饰音加以连接修饰,同时使用了云南彝族地区特有的民间乐器的技法与六连音,最终展现出来的旋律时而平静、时而涌动,将云南地区的秀美河山描绘出来[3]。
在《山火》的表演过程中,主要将民间的节日作为一种创作题材,整体的乐曲音调都是云南彝族地区的舞蹈音乐,同时加以使用交替节拍,为乐器赋予更多的动律,也可以将云南彝族地区人们在节日里的载歌载舞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总体来讲,在演奏作品《滇南山谣三首》的过程中,将独特的旋律与诗意的意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曲家在描绘自己儿时生活场景的同时,也将滇南地区所特有的山水风俗展现出来,继而表达了作曲家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4]。
1.2 创作技巧分析
1.2.1 《滇南山谣三首》的曲式结构
《山娃》的演奏是一种复三部曲式结构的钢琴曲,在其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了滇南地区彝族所具有的独特调式与音调,整个句法比较工整,旋律酷似民歌但不是民歌的翻版,重点是描绘彝族地区孩童在山河间嬉戏玩耍的一个场景,展现出幼儿活泼可爱的一种性格特点[5]。在整个曲目中,使用两组装饰音和弦与下行华彩的引子相结合展开,继而贯穿了整个曲目的跳音伴奏音型。第一部分将整个乐曲的主题点出,第二段音乐则是在第一段乐章基础之上的四度变化重复;第二部分的乐章则是左右手旋律之间的呼应,形似孩童在山林间的呼喊;出现部分的引子将上行华彩引出,将整体曲目推向高潮发展。《山月》在创作中整体的结构比较特殊,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复杂化的二部曲式。在开头使用八度的引子展开,从而进入到A段,在该段音乐中右手的旋律有着很大的歌唱性,左手则是烘托性开展的,旋律展现出一种一问一答的模式。当A段音乐结束重复之后,就进入到B段中,更加自然地开展且该段有着复调式的色彩,此时将主调、复调的手法展开交替的使用,同时应用切分节奏的技巧,这样就为乐曲的开展带来了灵活的色彩与独特的韵味,在乐曲结尾部分使用的是A的主题材,有着恬静优雅的色彩。
《山火》则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的音乐,整个乐曲使用的节奏比较简洁,有着比较浓厚的彝族歌舞风格,并且围绕着这一节奏展开切分[6]。在前7个小节中是引子部分,使用的是下行的三度模进音型而构成的;第一部分中使用的主题材料有着欢快鲜明的特点,并且使用切分音节奏、托卡塔手法等,不断地丰富最优特色的三、六度音程,将彝族舞蹈音乐中最为鲜明的音乐风格特点展现出来;在第二部分的演奏中,则使用的是切分节奏单音旋律与旋跳音交替使用的一种方法,促使该部分的音乐演奏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对于再现部分使用的则是AB两部分的主题材料,在结尾的部分使用的是引子的材料,促使其音响色彩变得更加浓重与强烈。
1.2.2 《滇南山谣三首》的创作特征
在演奏《滇南山谣三首》的作品过程中,张朝先生从多个不同的方面为众人展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三首乐曲之间相互呼应,同时给予人们一系列的想象与联想[7]。
在模仿性方面,《山娃》的创作使用的是跳动性的音型,主要是模仿民间的弹拨乐器,这样可以增加整个曲目之间的表演迂回性,向演奏者展现出更加具体的画面,同时也勾勒出一幅孩童在山间奔跑嬉闹的场景。在象征性方面,在创作《山月》这首乐曲的过程中,使用的是具有旋律性与歌唱性的音型,其象征的是如同月光照射在平静湖面上的倒影一般,人们仿佛在平静的月光下窃窃私语,这样表现出其歌唱性与旋律性中,融合了非常多的叙事与装饰性的华彩,但是其始终不变的是自身的旋律性[8]。在暗示性方面,这一方面的分析往往将象征性与模仿性联系在一起,当进入到《山火》的演奏之后,作者自身的创作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上声部的演奏过程中,添加了一些靈动的旋律以及巧妙的和弦,同时使用切分的节奏音型暗示出彝族在火把节当天所展现出来的跳跃感场面,并且在跳动声音的现象中,营造出一种明快、充满生机的舞蹈氛围,促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张朝先生在创作音乐上,作品涉猎比较广泛,其中包含交响乐、民族器乐、室内乐等,并且获得过很多的国内外大奖。
2 《滇南山谣三首》的演奏分析
2.1 标题
标题的设定不仅具有一定的画面性,同时还可以将人的心理活动、情感历程等体现出来,所以在开始演奏之前需要认真地分析乐曲的标题,并且揣摩标题中蕴含的内容[9]。《滇南山谣三首》从题目上很明显就看出是人们对于云南山区彝族人民风土人情的一种描述,第一首曲目为《山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中,对于“娃”的理解就是无忧无虑的形象,这就需要在实际演奏开始之前,将整个人的状态放在一个孩子的心态上,演奏的过程中要对连、跳奏等强弱力度加以适当控制,让听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看到小孩子打闹的一种场面。第二首《山月》,通过标题可以直接联想到山间的月亮,月亮总是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这就需要在演奏开始的过程中更加精细,将各个层次使用不同的音色将其展现出来。第三首《山火》,人们看到火就会有一种炙热、跳动的感受,这就需要演奏者在表演之前有一定的铺垫,并且掌控好弹奏过程中的韵律,将所有的力度集中在指尖上,从而为听众衬托出一种热烈、奔放的场面。
2.2 旋律
我国的民族音乐在不断发展中,其自身有着一定的旋律特点,大部分都是单声横向的旋律线条,尽管在《滇南山谣三首》的演奏中已经使用大量的西方作曲技法丰富音乐,但是在演奏的过程中旋律的流动性依旧是第一要素,不管是在表演欢快的《山娃》还是在表演温柔细腻的《山月》,又或者是热情的《山火》时,都需要有一个横向的线性旋律[10]。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音与音之间、手指与手指之间都要有力量进行传递与转移,并且随着音乐旋律不断地起伏,将乐句中的情绪变化展现出来,继而在钢琴的生动演奏中完成,整个作品有着一气呵成的畅快感。
2.3 声音
在演奏钢琴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够感受到声音并且使用钢琴将声音表达出来,是钢琴演奏开展的重要人物之一。想要在演奏过程中有着好的音色,选择好的触键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不断的探索。中国钢琴音乐中所具有的独特音色,通常情况下都是模拟自民族的乐器,想要将其音色展现出来,就需要了解在演奏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乐器,继而根据模拟演奏乐器的方法,寻找到钢琴演奏中的适用方法[11]。将《山娃》的演奏作为案例,想要将彝族弹拨乐器的音响效果展现出来,彝族的弹拨乐器有三弦、月琴等,主要使用的是弹、挑、轮等演奏方法。在《山娃》的前两段演奏过程中,主要模仿的就是“拂”的演奏方式,就好似清风拂面的感觉,所以在使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全力按下每一个音节,需要在下键的时候注意提拉力量的应用,通过指尖接触琴键,在弹奏装饰音时需要保持弹奏的连贯、轻巧性[12]。并且在后三小节的演奏中,则使用到了“轮”的手法,在演奏的过程中要保障每个音节都可以清楚的表达出来,不能忽快忽慢,使用左手单独演奏的第一个音节需要有重音的感觉,右手的演奏则更多的是需要注重每个手指的独立性与清晰度,把握好演奏的整体韵律。
2.4 节奏
人们将节奏称之为音乐作品中的“骨骼”,在音乐表演的历史中是最先出现的一种表现形式,就可以将音乐中的一些元素有序地结合在一起,继而形成一种性格鲜明的主题。彝族音乐中的节奏,尤其是舞蹈的音乐节奏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例如:在《山火》的分析中,就是展现彝族人民在一些重大节日中载歌载舞的盛大场面,对于乐曲的展现来讲节奏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山火》的节奏并不好掌握,尤其是在右手切分节奏与左手节奏对位的问题中,例如:A部中就会出现左手音符节奏重音的位置、各乐句之间的连接句因为节拍的不断变化,导致了每小节节奏感不相同[13]。并且还有B部中,第29、31等小节中,附点的音符分别分布在左右手上,一旦出现错误节奏就会打错。针对于上述的问题,需要逐渐提升加速练习,同时还要多听、多了解彝族的民间音乐、韵律感觉等,只有在完全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掌握好作品的整体节奏,继而将最终的表演作品展现出民族风格。
3 结语
在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的研究中发现,三个乐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又将“山”这一文化元素以及滇南山区的风土人情刻画出来,促使其形成了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在滇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充满了历史与文化内涵,所以张超创作出的钢琴组曲也有着非常珍贵的研究价值与演奏价值。该文通过对《滇南山谣三首》展开分析,从其创作与演奏方式进行探究,继而全面地了解在该作品中实际应用的演奏技巧,为后续的演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元帅.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的创作及演奏分析[J].乐器,2020(12):36-38.
[2] 韩旭.张朝《滇南山谣三首》作品探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9.
[3] 李凯迪.论中国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J].艺术评鉴,2020(2):3-7.
[4] 偶潇潇.我国钢琴音乐中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以张朝的《滇南山谣三首》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4):82-84.
[5] 王华阳.两首中国钢琴原创作品《侗乡鼓楼》与《滇南山谣三首》中少数民族元素探析[D].武汉:江汉大学,2018.
[6] 王栋魁.张朝《滇南山谣三首》的分析与演奏[J].北方音乐,2017,37(1):95-96.
[7] 张学玲.云南彝族音乐与钢琴艺术的完美融合——浅析张朝《滇南山谣三首》的音乐特色与演奏[J].长治学院学报,2016,33(3):21-23.
[8] 段微.《滇南山谣三首》创作中的文化体现与创新发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133-136.
[9] 于倩.钢琴教学笔记:《滇南山谣三首》[J].乐器,2008(6):57-59.
[10] 徐旸.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评析[J].钢琴艺术,2006(2):37-39.
[11] 卢阳.《滇南山谣三首》的艺术特色和演奏分析[D].聊城:聊城大学,2018.
[12] 唐钧.《滇南山谣三首》对彝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音乐创作,2019(6):108-113.
[13] 陳垚.西方钢琴创作技法与彝族传统音乐的融合——解析《滇南山谣三首》的音乐特色与演奏[J].红河学院学报,2020,18(5):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