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科技资讯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文武 白雪

摘  要: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美国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并已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对照美国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相关做法,作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进行课程规划的参考,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探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缘起及课程方案,提出培养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  经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a)-0219-04

“创新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的教育。[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创新创业能力视为除了学术性与职业性护照以外的“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议题即是要落实到创业,创新创业能力未来将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基本的应具备能力。

为了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2002年教育部将清华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重点院校,并在北京召开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工作座谈会,“通过调查国内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调查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教育以实质性的经营活动和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居多,分别占45%和35%,对于从事创业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接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是锻炼才干,次之为盈利。并對大学阶段参加创业活动持肯定态度,而且有46%的本科生和57%的研究生有创业意向。[3]”

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美国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实施多年,该文拟从探讨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缘起和课程方案出发,进一步探究我国经管类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应有之法。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美国联邦教育部于2003年指出:“创业是指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也就是自主地开拓和创造业绩与成就;而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整合性的能力,是一种具有突出的创造性特征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旨在使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状况所需,除了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人特征以外,更需养成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多方面的应变能力,成为未来社会业界所需的人才。因此,创新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和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等。

创新创业能力所衍生能力有创业精神,Robert认为“创业精神指参与新事业的形成、发展与成长的心境,小至新产品、新课程,新事业单位、新系所的开创,皆是在不确定、有风险、资源不足的情境下完成”。因此,Stevenson在2000年则将创业精神定义为“所追求的机会远超过目前所能控制的资源”,而传统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在既有的资源下追求分配的最佳效率,而非机会地认定与外部资源的整合。拍立得创办人Edwin H.Land强调突破行为的创新,认为最值得解决的问题是“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创业家不会满足于渐进式的改良,创业家对认为该做的事往往孤注一掷,而非专业经理人强调分散风险[4]。然而,创业精神的落实,须靠下列3个层面的互相协助,具体如下。

1.1 创业家的冒险精神

创业家的冒险精神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在不确定的情境下发掘并准确辨识机会;二是说服并动员合作伙伴参与到项目之中,整合资源;三是组织创业团队,带领团队实现预定目标。

1.2 发展团队的创业行为

能组织多功能团队共同运作。成功的创业团队应具有的特色包括:一是热情。对所推广的技术或产品有信心及热忱。二是顾客。能确定有人要买你的东西,即提供了一个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三是确定这些顾客有钱购买,对该市场的采购行为十分清楚。

1.3 较为浓厚的创业文化

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对创业持有肯定态度,拥有创新精神和创业信念以及创业能力,并愿意给予创业者相应的支持,能获得较有利的政策与资源的支持。

由上可知,“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在要处理的问题的性质上是大有不同的,大公司的管理侧重于功能性管理,初创企业则可能经常会面临初创时期各种资源缺乏等问题,对两者而言,在机会认定、策略、取舍、行销等方面会做出不同的抉择。在高等教育阶段推动创新创业课程不是鼓励大学生直接创业,最佳的创业时机需具有知识、关键人物及名气等3个条件,即对该产品与市场有相当的知识,且有已认识该市场上的关键人物,才有足够的资源网络去推动新事业。而此3项条件通常不是大学生所能具备的,但可通过创业竞赛及配套的创新平台的建立来培养。

综合上述可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是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既是一种专业技能教育,同时也是提高素质及不断深化的终身教育。对在校学生来讲,还应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转变,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鼓励学生积极将创新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缘起及课程方案

1985—1991年,短短6年间,美国开设创业学课程的商学院数目210个上升到351个,数量增加了67%。目前美国已有369所大学至少开出一门创业学课程,研究指出有“37%的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学课程,23.7%的大学生在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创业学课程,有38.7%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至少一门创业学课程,其开设课程的方式有3种:将创业学作为辅修专业、主修专业、创业学专业。[5]”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缘起及课程方案,将其内涵分述如下。

2.1 美国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缘起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近年来美国就业市场的不稳定导致传统职业的就业岗位不断压缩,简而言之,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性的变化,导致传统产业日渐萎缩,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随之大幅度减少。伊利诺伊州创新创业教育协会负责人Tom Murry认为“美国人在工作上较具有危机意识,随时有失业和再就业的准备”。二是由于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具有特殊的经济功能。美国拥有的中小企业数量之多,220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高达53%人力雇用岗位;在新产品的研发方面,有2/3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研制,其销售额占比达美国总销量的54%。20世纪80年代初,当美国教育部发起创新创业教育时,立即被教育界所接受。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成为实务教学特色的原因,学者有以下4类观点。

(1)注重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业是被雇用的过程,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让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创业,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

(2)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体验。前期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验将提高后期创新创业成功率。国家独立企业联盟研究发现,“美国2/3的企业家具有企业机构的家庭背景,因此他们能够获得有关企业的敏感度和创办企业的意识,所以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为了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务能力,运用模仿运作方式,俄克拉荷马州、犹他州和新墨西哥州,在美国教育团体及协会的赞助下,技術教师要用一周时间,通过团体合作活动的方式,教师亲自参与创业活动,包括撰写创业计划、寻找资金及店面、招商店地点、商店命名、判断商机及售卖、计算成本及广告等。通过这些循序渐进的活动,使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3)创新创业教育有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及推动组织。针对不同的教师、学生的学习特性和教育需求,通过全国性、州、地方等不同层级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推行政策扶持、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交流等工作,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

(4)创新创业教育有资助金的支持。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展通过社会机构的辅助金的支持,以提供创业活动的推展及奖助优秀的学生。如小型企业署、小型企业、克福曼创业家中心、美国堪萨斯州青年创业家组织机构。

综上可知,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创新创业实务学习,除了创新创业课程、实习方案、师资培训外,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还与美国社会支援系统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

2.2 美国经管类国家标准创业课程内涵

美国经管类协会2001年出版《商业教育国家标准》中提出:“有关创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商事法、生涯发展、沟通学、计算、经济和个人理财、企业家精神、资讯科技、国际商业和管理等11项商管群内容领域。其中在高中阶段及后高中阶段所开设的创业课程的单元有企业家及企业家的机会、行销、经济学、财政、会计、管理、全球市场、法律能力及企业规划等单元。”

(1)企业家及企业家的机会能力标准。辨认企业家独有的特征且能评价个人有此特征的程度。包括企业家的特质、企业家在商业上的角色、辨认并寻求机会、问题确认与解决。

(2)行销能力标准。分析顾客群,在特定的目标市场中能准确锁定顾客,进入市场且具有较好的顾客黏性。包括辨认市场、进入市场、维持及增加市场。

(3)经济学能力标准。运用经济学原理组织企业的相关活动并做出决策。包括经济学观点、市场经济的特性、价格功能、利润及风险的角色、政府的角色。

(4)财政能力标准。企业家拥有必备的财政能力。包括决定现金需求、辨认资金来源及种类、解释财政报告等。

(5)会计能力标准。能通过分析、建立企业相关的记录资料来做决策。包括保存商业记录、辨认商业记录的种类、建立并运用商业记录、说明商业记录。

(6)管理能力标准。能为企业设计经营计划。包括建立愿景、征才、建立团队、监控成果、处理危机。

(7)全球市场。包括文化差异、进出口机会、全球趋势。

(8)法律能力标准。能准确定位企业所有权的类别、政府的法律法律政策以及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企业伦理。包括:企业所有权的种类、政府法规、企业伦理。

(9)企业规划能力标准。设计企业计划。

综合上述可知,在高等教育阶段,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着力于创业精神及观念的普及和推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能力指标体系和统整性的商科课程,尤其是在产业结构分析、市场分析和行销策略、企业管理、所有权、金融规则等方面的创新创业知识。同时还设置了相应的市场营销、管理学、会计学等基础性的商业课程,有助于学生对新创企业的基本观念的理解。

3  我国经管类专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3.1 对教育单位而言

(1)构建完善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体制机制。

建构由政府单位、学校及企业界多元素整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制机制,在政府方面,可通过人社局、就业局、就业培训中心整合相关资源;在学校方面,可通过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课程、创新创业竞赛、校企合作教学、虚拟仿真实践、企业实践实习等方式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在企业方面,可通过企业训练方案或员工自主学习实操增进创新创业能力。完善的创新创业能力体制机制需注重整合产学研各界的资源整合,以此形成合力。

(2)建立创新创业平台。

国内研究指出,在学生阶段对创业环境涉猎的程度越深,在实际的创业成效方面效果也会更佳。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开设创业创业社团、组织公司实习等活动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学习环境。同时,政府部门可通过简化初创企业设立程序、建立创业者一站式服务平台、举办创业博览会、提供创新创业绿色通道、协助新创企业取得融资等措施,强化拓展创业平台的功能,以构建良好的创业学习环境。

3.2 对学校而言

(1)发展创新创业能力。

由企业负责人、政府及教育界代表组成专案小组,就学生应该学习内容详细列出创新创业能力项目,可分为一般性能力指标和专业性能力指标,设计符合业界及学生生涯发展所需创新创业能力指标,再由学校根据各行业的需求,发展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国内研究指出,“创业者所需技能包括技术能力、管理技能及个人创业技能这3项。技术技能包括写作、口头沟通、对环境的适应、技术及人际关系;管理技能包括计划与目标设定、决策、人际关系、市场营销及财务金融;个人创业技能包括:风险承担、创新能力及变化导向。”创业课程对学生在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业计划数的撰写有较佳的学习效果。

(2)建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设计“递进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整合性实操课程等。在创业基础课程部分包括创业家养成类、新事业开发与经营管理类、创业环境规划与管理类、特定产业的创业研究类等4类;在核心课程部分有创业决策和创业过程、创业者的特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创意的激发与创业机会的发现与评估、创业计划的撰写与表述、创业资源的获得、控制与管理企业的成长及企业内创业的性质与运作等项。在整合性创业实操课程方面,有实习型、创业顾问型及创业竞赛型3种。

(3)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活动。

学校依据创新创业能力,在学校的通识核心课程、专业课及实践实训课程等正式课程,以及课外活动、社团服务、学校竞赛等潜在课程中,通过教材教法以及内容的设计,将创新创业相关知识融入于课程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可推行下列安排:一是提供模拟仿真的实习环境,使学生能印证所学理论知识;二是将企业活动实况融入学习生活中;三是仿照企业提案制度,推动班级事务的发展;四是课程设计以创业计划书为中心式的教学,教学方法有个案、文献探讨、创业家演讲等。

3.3 对教师而言

(1)鼓励学生将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导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正是适应了这一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很多人还保留着以往“铁饭碗”的想法,认为自己需要找到稳固的工作单位,所以造成个人在就业方面显得十分被动。创新创业教育则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职业选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将为解决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提供一条出路,并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培养学生多方位的职业转换能力及主动学习精神。

国内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成效越好,而创业倾向越强,学习成效也越好,因此个人的因素是影响创新创业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跳脱出生产环节中某个单一工种的单一操作者的局限是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对未来的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同时新时代的劳动者还要主动参与到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的过程中去,并进入到企业计划、管理、服务等经营环节中,实现岗位创业。这些都要求未来的劳动者具有从业和创业的双重能力,具备多方位的职业转换能力和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3)培養学生建立展示创业就业能力的学习历程档案。

收集在学术、个人管理、团队合作等3个就业力类别获得成就的证据或资料,学习历程档案的内容包括学校记录、个人学习日志、专业执照或证书、各学科学习成果、成绩单、学校的奖励或荣誉、学校作业实例及学生制作的简历等,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去争取成功,寻求机会去填补空白的能力,并建立创业准备方面的信心。

莎士比亚曾说“一只燕子,带不来一季的春天”。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养成,须依赖于社会各界的参与。因此在为国家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的目标下,全国有关团体、教师及社会有志之士一齐投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使经过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建立学习信心,以卓越的创业就业竞争力肯定自我,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王明月,田刚元.基于ERP实训平台的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研究[J].商业经济,2017(6):174-176.

[2] 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3] 王玉霞.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6(2):14-16.

[4] 褚海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思维和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8(3):117-120.

[5] 李钟林.关于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延边大学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33-138.

[6] 荆浩.经管类多专业共享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224-227.

[7] 王春姣.美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22):120-12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7962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