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刘秀辉 刘宇 张蕊
【摘 要】随着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扩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河北高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英语专业大学生。但是近年来,麦可思在大学生就业研究报告中却对英语专业亮出红牌,将其列入最难就业的八个专业之中。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历史机遇与挑战、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以及就业准备等方面,分析河北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就业;能力;生涯教育
1 河北外語专业大学生培养及就业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外语语言文学类专业数量大幅上涨。我国高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类下设通用语种和非通用语种多达64个。“除303所独立院校之外,全国现有普通本科高校1145所,其中994所设有英语专业,比2005年增加204所。从2005年到2013年,日语专业点从293个增加到506个,俄语专业点从91个增加到137个,德语专业点从58个增加到102个,法语专业点从60个增加到126个,西班牙语专业点从19个增加到58个,阿拉伯语专业点从10个增加到32个,非通用语种从45种增加到55种(专业布点达到324个)。翻译和商务英语两个本科专业更是从无到有,异军突起,专业点分别迅速增加到106个和146个。”[1]随着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扩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截止2013年,“我国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本科生人数达到了81万人。”[2]河北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下设专业多为英语和日语,其中英语语言文学、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外贸英语等方向的学生最多。河北高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英语专业大学生。但是近年来,麦可思在大学生就业研究报告中却对英语专业亮出红牌,将其列入最难就业的八个专业之中。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社会调研,发现河北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如下问题:
1.1 京津冀一体化为河北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当前国家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对河北外语专业人才就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河北优秀的外语专业大学生有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对于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吸引力自不必说。天津市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其对外开放的悠久历史和作为直辖市的资源政策优势,同样吸引着优秀的河北外语专业大学生。河北省作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深刻体会到北京天津对优秀人才的虹吸效应。另一方面,在北京天津985,211高校林立,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外语专业人才。在外语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今天,河北外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
1.2 外语专业大学生能力结构有待完善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中国的崛起,中国在参与国际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外语专业大学生也在中国对外交流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就要求外语专业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从事某个行业的相关能力。而目前学校对于外语专业大学生,更多关注其语言能力的培养。然而社会对于单纯语言研究的人才需求很少,对于众多只有语言技能的外语专业大学生而言,毕业即面临失业的说法并不夸张。然而,除了研究院校,外贸旅游等传统行业需要外语专业人才,新闻、物流、金融、咨询、互联网、通信等许多行业的中外交流都需要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地方院校要培养外语专业大学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其核心能力培养必然包括语言能力和相关行业专业技能。
1.3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准备不足
除了就业的核心能力不足之外,外语专业大学生同时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许多外语专业大学生除了参加专业英语四级、八级考试,还会参加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并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兼职。这说明外语专业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就业危机意识。但是盲目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也说明学生没有职业目标、就业方向以及职业规划。尽管国家加大西部开发,加快城镇化,提供旷阔的就业空间。但是许多外语专业大学生倾向于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跟职业发展空间相比,大学生更关注待遇是否优厚。外语专业大学生中大部分是女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确存在性别歧视现象。这就要求女性外语专业大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发挥女性善于沟通协调和文字整理的特长,抓住就业机会。
2 推进外语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
2.1 提高外语专业大学生核心能力
应用型本科地方院校旨在培养能为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服务社会的能力。能力有核心外围之分。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语专业大学生而言,核心能力不仅包括语言技能,更包括服务社会某行业的专业技能。
这里的语言技能包括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体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指能够运用所学的外语技能和交际策略进行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上的交流。
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后需要在一定的行业平台上开展外语交流。因此学生有必要根据职业规划选定行业平台,并针对性的培养相关行业的专业技能。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以及专业融合的能力。
2.2 根据办学特色和市场需求,制定教学质量标准
我国一直以来关注纵向教育的发展,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学划分清晰。学生自幼儿园至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层次分明。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提高层次。学生要努力考上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学校也对研究型大学趋之若鹜。因此我国的高校也日趋相同。这种对教育层次的过分关注,削弱了人才多样性,直接导致人才供求的不平衡。因此当今关注高等教育的分类要比分层显得更为重要。地方院校应针对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在应用型院校和职业性院校类型中发挥特长,追求卓越。endprint
2013年9月,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英语专业分委会的专家研制了英语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用人单位和企业人事部门对于外语人才素质能力的需求和期望。将学校的人才培养同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制定一个统一标准并对此进行基本评估。从此外语专业本科教学有了基本的质量标准。这不仅为不同行業人才需求设定了基本标准,还给不同行业人才需求预留了培养发展空间。地方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市场需求,制定统一的行业教学质量标准,并根据这个行业标准生成学校教学质量标准,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以及进行质量评估与反馈,以此实现学校和就业的顺利对接。
2.3 完善职业生涯教育
许多高校中的职业生涯教育多为毕业前的就业指导,主要讲解就业形势,面试注意事项等。如果只有这种类似于考前突击复习似的职业恶补,可以想象毕业生面临就业是多么紧张和焦虑。很难想象没有受到系统职业生涯教育的学生能够从容自信地进入职场。职业生涯教育在高等教育和就业衔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职业生涯教育应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专业方向,贯穿高等教育始终。职业生涯教育应在大学四年分层次开展。在高等教育初始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应侧重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理想。随着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逐渐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职业发展,认识自我与职业的匹配度,并调整职业学习计划。职业生涯教育应重视实践,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是重中之重。
职业生涯教育不仅包括理论教育,实践才使其具有非凡的意义。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职业兴趣制定职业规划,使自己能够扬长避短,朝着目标不断努力。随着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化,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进行生涯机会评估,根据自身的学习阶段调整职业规划,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同职业目标越发相符,从而更加接近奋斗目标。
职业生涯教育应多维度开展。除了理论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可安排课内外实践。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同时高校可与企业联合开展各种讲座,邀请职场内的成功人士分享职业经验。学生在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后,能够提前为毕业做准备,从而顺利进入职场。
2.4 抓住历史机遇
随着中国的日益壮大,“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的资本和企业走向世界。“一带一路”沿线经过65个国家,“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超过四十种非通用语,我国2010—2013年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了其中的二十种(文秋芳2014)”。在中国对外承包项目中,中外双方都需要大量外语人才。从外语人才供求关系来看,供远远小于求。所以国内很多学者呼吁“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相比国内英语专业人才供大于求,就业率持续走低,适当发展小语种,有利于解决外语专业人才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美荪.“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外语界》2015(2).
[2]钟美荪.“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外语界》2015(2).
[3]张德禄,陈一希.“我国外语专业本科生多元能力结构探索”,《外语界》2015(6).
[4]冯羽.“外语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证研究”《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
[5]文秋芳.“‘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的培养”,《语言战略研究》 2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