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
【摘 要】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基础知识、物理观念、物理科学思维、物理实验探究、物理科学态度与责任。针对五年制幼师生的身心特点及物理教学的现状,学生和教师应该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提升五年制幼师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包括:1、在教学内容方面,呈现知识时适当牺牲物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及物理理论的完整性。2、在学生学习方面,强化物理观念、科学态度与责任,弱化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3、教师教学方法可呈现多样性,甚或开展联合教学。
【关键词】五年制幼师生;物理核心素养;提升途径;内涵
1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1.1 核心素养的概念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首次在国内表述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1]。2016年3月,《中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再次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及社会参与。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一种世界趋势,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的目标,同样也是高等教育的最终追求。
1.2 关于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我国制定的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综合表现的六大素养,细分成十八个基本要点,从物理学的角度,核心素养应包括物理基础知识、物理科学观念、物理科学思维、物理实验探究、物理科学态度与责任五个方面。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向“基础性”的必备素养,对所有素养必须“有所取舍”,优选“最关键和最必要的共同”素养。针对五年制幼师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加强某些方面而弱化另一些方面,侧重培养她们的物理科学观念和物理科学态度与责任。对于物理基础知识可以选择“结合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跨学科”展开课程内容。科学思维的培养方面也不像物理专业的学生那么严格,对于最难的物理实验探究方面更需弱化。
2 五年制幼师生的特点
2.1 幼师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环境
五年制幼师生的总体年龄约在15~21岁,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具有同龄群体所共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易受他人影响,情感强烈,思维活跃,抽象逻辑能力明显发展。他们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同龄人的集合体,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中,与社会接触少,交流人群单一。
2.2 对幼师生的要求
五年制幼师生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我国的幼师教育希望加强他们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培养学前专业大专生能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未知领域的态度和引导幼儿观察探究的科学能力,因此,需要五年制幼师生加强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个人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社会实践适应能力,以适应因社会发展变迁而带来的持续不断调整和更新个体的核心素养的要求。
3 五年制幼师物理教学的现状[3]
3.1 学校重视不够
物理学科是五年制幼师生的文化基础课,课时少、知识容量大、学习节奏快、知识点多,学生即使做题熟练,思维水平也不能大幅提高,更不能学以致用。而学校和学生普遍忽视物理,加上目前的物理教学只讲理论不做实验,或者老师做实验、学生看热闹,学生重艺轻理,偏科思想严重,这些教育教学的偏轨状况使得物理学科在师范教育实践中已经被边缘化[4]。
3.2 学生兴趣不足
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使得本来师范生源由学优生变为如今较多的学困生,而且生源主要是女生,学生理科思维薄弱,文化基础较差,而“中学女生物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男生,就是一种群体性物理学习困难现象”,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不足,甚至排斥物理。这种低起点、弱动力与原来五年制幼师生物理教学的高落点、高标准形成严重的冲突。
3.3 实验器材老化
国内幼儿师范教育真正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绝大多数是由原来的中等师范学校转型而来。学校的物理教学器材往往是数十年前购置的,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幼师生活化教学的需要。
3.4 教师教学守旧
幼师物理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更是借助知识教学进行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现实中教师过于关注知识的教授,致使学生只学到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而且注重可量化的分数。教师教学大多是屏幕上的实验,学生以理科思维活动被动接受知识。对于不听讲的学生,教师往往采取的方式是点名提醒和训斥,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5 教材变化
从2016年开始,师范学校开始采用张国玺主编的《综合理科教程》,2017年新生采用的是修订的第二版[5]。与高中物理教材相比,这本教材在物理知教材识内容上进行了删减,难度降级,理论少、动手多,教材生活化,同时也牺牲了物理知识的系统性。这本教材从认识自然现象开始,逐渐由动手探究得出结论,理论难度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对部分日常生活现象和生产现象的初步解释,比较适合以女生为主的五年制幼师生的物理学习。
4 提升途径
4.1 教学内容的确定
由于物理学科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在理解及应用上存在诸多难点,成为五年制幼师生课程中较难的科目之一,《综合理科教程(第二版)》基本适合五年制幼师目前的教学。为了较好地呈现物理知识,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可以适当牺牲物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及物理学科理论的完整性。比如开始部分,从认识自然现象逐步到理论学习,并没有从经典力学开始,物理知识难度要比高中降低很多,也适合幼师多女生的特点。从幼儿科学教育启蒙角度看,五年制幼师生的物理教学应该是“做中学,玩中学”,物理知识内容要简单,科学思维训练不需要很严格,但是物理知识内容要生活化,活泼不沉闷,适合幼师生,也适合将来幼儿科技活动生活化的要求。endprint
教学的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物理学习的对象是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物理理论。幼师物理教师必须深挖教材、提取重难点并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指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将他们引入到情境当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教师要多“陪”学生动手,多训练学生用语言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多让学生接触物理学史中人物故事,减少理论拓展的深度。
4.2 学生的学习方法
五年制幼师生以女生为主,在智力发展因素方面,女生的听觉、声音辨析能力、观察事物的细节方面、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形象思维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清晰性等方面优于男生,空间知觉能力、对事物的整体特点把握、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逻辑思维较男生弱。非智力因素方面,女生一般情感稳定,内隐不外露,意志的坚韧性强,性格多内倾。兴趣方面相对窄于男生,对人更感兴趣,多半对文艺感兴趣。
学生认为物理难学,晦涩难懂,理论难记,或者记住了却不会做题,也不能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考试成绩差,意志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学生更是过早地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6]。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内在动机论将学习动机看成是为达到学习目标作出努力程度的标志,也是智力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一理论的倡导者们认为,学习动机主要借助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过程产生。
“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的程度是物理学习的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使学生清楚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明白只有自己亲身参与发现,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习惯于自己去归纳整理,才能真正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4.3 教师的教学方法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忘记;教我,我可能会记得;让我参与其中,我才得以真正学习。”幼师生以女生为主,往往畏惧尝试。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学生们不断探索、不断地尝试。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实验、实践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从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物理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对于物理教师,传授幼师生基本的物理知识、观点和方法,利用物理知识初步解释自然现象和生活问题,以及了解物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敢于坚持、勇于创新的作风,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意识,为其终身发展所必需的科学世界观打下基础。
学生在物理学习的不同阶段,通过参与科学实践,会自然萌发出不同的情感,比如自然万物的构成千变万化,奇妙而和谐,学生会产生好奇心,进而想深入探究,在运用物理知识解读自然的过程中体验到理解自然规律的喜悦。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尽量多样化,尽量淡化课堂演示实验而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突出幼师特色。教师要能扬长避短,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比如电流、电阻等)形象化,调动幼师生的多种感官体会,增强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果。这样的过程中强化了物理观念,弱化了物理思维。形象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是幼师生的一场综合的专业学科技能演练,采用这种形式,能积极地调动课堂气氛和幼师生的学习兴趣,表演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让学生对表演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加深理解[7]。
作为物理教师,要强化物理观念、物理科学态度与责任,弱化物理科学思维、物理实验探究,积极引导学生转化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做到时时留心、处处留意。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节选[J].教育科学论坛,2017(20):3-5.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薛小杰.五年制幼师物理教学现状与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8-9.
[4]张国玺.综合理科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5]黄瑞.四问“核心素养”:从思辨走向落实[J].今日教育, 2016(12):16-19.
[6]趙欣激发中学生物理学习成就动机途径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7]陈华.用情境式抛锚优化信息技术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5):43-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