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纯翼 吴吉林
【摘 要】介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教学形式及其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关系,认为社会认同度低、生源质量欠佳、配套资源短缺、学历区别对待、办学定位迷失以及办学宗旨利益化是其最主要误区,加强宣传、严格招生制度、加大投入力度、改革学历制度、定义办学定位以及界定办学宗旨是破解误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误区;破解
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涵上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1],但存在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社会认同缺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缓慢、教育体制机制问题凸显等诸多教育误区[2],因此研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之误区并针对性地提出破解之法,有助于正确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特色及其核心特征[3]。
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
1.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
职业性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这是区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最主要的特征。职业性属性是指特定专业针对于特定行业的实用性,蕴涵着创新创业属性。例如,吉首大学承办的园林与景观设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就是针对武陵山片区对于园林與景观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而设置的。
1.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形式
1.2.1 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历教育
主要特征为:①学生主体为应届本科生,在职人员较少;②在校全脱产学习,学制2~3年;③授课方式与全日制本科生授课无异;④学习合格者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与学位证书。
1.2.2 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非学历教育
主要特征为:①学生主体为在职人员,应届本科生较少;②学习方式有脱产与半脱产两种;③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利用周末、节假日集中授课;④学制一般为 2~4 年;④学习合格者仅获得学位证书。
1.3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关系
1.3.1 二者的联系
二者的学科基础相同,都需要接受共同的学科基础教育,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在进一步深造时二者可以交叉发展。
1.3.2 二者的区别
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培养模式与机制以及人才质量标准等方面不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研究型人才,重在学术创新,学科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论修养水平是其主要表征,职业性属性体现不明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特定社会职业(如景观设计师),重在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职业的专业能力与素养,运用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从事专业工作和解决专业问题是其重要表征。
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误区
2.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低
在人们的潜意识领域,提起“研究生”指的就是学术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社会大众对其教育的特征、目的等缺乏最基本认知的情形下诞生,而且入学门槛又较学术学位低,导致社会大众短期内难以从内心深处认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存在价值,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比学术学位研究生“低人一等”,尤如“三本”比“二本”低一等的认知一样。
2.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生源质量欠佳
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为例:①考生的第一志愿率不高;②录取的学生多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未上线,或学术学位研究生复试未通过的调剂生;③保送生中,优等生优先保送学术学位,次等生才保送专业学位;④专业对口的生涯不多,如园林与景观设计专业硕士学位录取日语、工商管理等专业。如此一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存在着“先天性”不足。
2.3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配套资源短缺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性条件,一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二是要有专业对口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合作办学企业,三是要有政府项目与政策扶持。目前的现状是,各高校在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专业学位办学条件、社会宣传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开始了专业学位办学,因此专业学位的导师只好由学术学位导师转型而来,专业学位的实践教学基地只能沿用学术学位的实践教学基地,专业学位教育的模式也只好参照学术学位教育的模式执行。
2.4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历区别对待
在职人员在通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修完学位课程并通过论文(设计)答辩后,毕业时只获得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被称之为为非学历教育。尽管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在对待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时没有高低之分,但这种区别对待的政策设计,无形之中降低了专业学位教育应有的地位,使人感觉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分”较多,“含金量”不高,提高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门槛。
2.5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定位迷失
主要表征为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视为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衍生品与次生品,参照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体制机制来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表现为:①在教育理念上,“重学轻术”;②在培养要求上,重知识理论掌握,轻职业特色教育;③在能力培养上,重科研能力,轻职业技能;④在教学方法上,重理论研究,轻模拟训练;⑤在毕业要求上,重论文写作,轻设计创作等等。
2.6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宗旨利益化
表征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宗旨不是培养社会特定职业需要的专用性人才,而是学校创收的重要渠道。表现为:①各高校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尽可能就高不就低;②在录用学生时,过多地考虑学生规模而较少地考虑学生质量;③在培养过程中,只要求学生能够毕业,而不考虑学生以高水平毕业等等。
3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误区的破解endprint
3.1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认同感
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使公众认识到,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自身需要,还是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更是个人素质提升和职业拓展的重要途径。
3.2 严格招生制度,确保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
在招生体制上,逐步放开统一招生体制,各专业自行制定招生条件,实行自主招生,择优录取。在设置招生条件时,将专业对口生涯的录取率控制在70%以上,将在职生涯的工作经历作为必要的录取条件。在录取时,严把质量关,杜绝人情关系。
3.3 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配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资源
在师资队伍建设时,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主,建设学校专职导师与企业兼职导师两支教师队伍。在實践教学基地上,开展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办学,将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放在企业进行。在资金投入上,建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专项资金,确保资金来源渠道畅通。
3.4 改革学历制度,实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非学历教育的“双证”目标
谋求非学历教育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既有学位又有学历,以平等的“双证”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是摆脱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诸多尴尬和无奈的有效之举。关于这一点,学界只能多方呼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列入国家学历教育计划。
3.5 定义办学定位,彰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鲜明特色
在招生对象上,除全日制外,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以具备学士学位并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者为主;在培养目标上,以特定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在教学内容上,以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为指导,注重实务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多运用案例讲解、现场研究、情景模拟、实习实训等教学方法;在毕业要求上,摈弃论文,采用反映职业能力的作品集;在培养机制上,采用校企业深度合作的培养机制等等。
3.6 界定办学宗旨,强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质量意识
明确指出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唯一宗旨,所有的教育活动只能围绕这一办学宗旨开展,要将这一办学宗旨贯穿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始终。教学督导要及时跟踪监督办学宗旨的执行情况,发现偏差立即纠正。
4 结论与讨论
1)必须认识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误区是教育探索过程中的自然产物,只要方法得当,都可以破解。
2)本研究没能穷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误区,如教学体系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误区之破解,没有一个万能之法,各高校应结合专业及校情通盘考虑。
【参考文献】
[1]包水梅,顾怀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背后的尴尬及其化解[J].中国高教研究,2011(9):41~45.
[2]魏红梅.“新常态”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3):15~20.
[3]张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思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1):52~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