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路凝
【摘 要】本文从语篇翻译角度研究翻译教学,借鉴了语篇翻译的研究的成果,论述了翻译教学中语篇翻译观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在翻译教学中要从情景因素、修辞语体、语言结构特点等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语篇翻译观。
【关键词】语篇翻译;情景因素;修辞语体;语言结构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语用学、语篇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方面的迅猛发展,语篇也愈来愈引起翻译学界的普遍关注。作为传统翻译单位的补充,语篇翻译更多强调原语及目的语中的情景因素,而非传统观念上所研究的语言形式。以译者为主体、读者为中心的语篇翻译策略,是对传统翻译的模式的挑战,强调的是在语篇层面上再现原语的内容。
1 语篇翻译
Neubert和Shreve(1992)这两位学者是语篇翻译研究中代表性人物。他们认为:翻译是作为语篇的翻译,以语篇为中心,语篇与文本性特征是翻译跨学科研究的整合概念,并详细描述与解释了翻译的七大文本性特征。李运兴的专著《语篇翻译引论》(2000)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论题包括语篇的层次性、语篇的功能、语篇的语域、语篇的语境、衔接、连贯、语篇结构等,论述较为系统详细,对语篇翻译实践与语篇翻译教学都有莫大的启示。所谓语篇翻译观,指译者把要翻译的篇章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李运兴1998:1)要以追求原文语篇与译文语篇之间的整体语义对等为翻译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深刻领会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挖掘并整体再现原文的信息(包括文体和风格信息),注意译文的语义连贯与结构完整,结合与语篇相联系的具体情景理解语篇,根据语篇模式的差异使用各种调整手段等等。翻译课教什么,如何教,成为了翻译课老师注重的焦点。由于对翻译课目的的认识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各异,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翻译课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本文拟从翻译课上的语篇翻译中的三个不同角度:情景因素、修辞语体、语言结构特点来进行探讨,力求使翻译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翻译课教学质量。
2 重视语篇翻译中的情景因素
语篇之所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翻译单位,在于它拥有一个更大的空间——语言情景。韩礼德就语篇的情景取向在他的专著《英语的衔接》中有过详尽的论述,他认为构成语篇的核心要素是语篇所发生的情景。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语篇都会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语言层面,另一个则是情景层面。语际转换过程中,必须对替换词和被替换词视语篇的情景而对其进行语义特征分析、比较,决不是简单的对等符号置换。忽视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重视局部,忽视整体,脱离语篇语境,翻译中除了理解语言层面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文本的情景因素理解语篇层面的作者的意图。例如:
1)И вот он наступил - этот последний день в родном городе, день перед дальней дорогой в неизвестность. Я встал очень рано, потому что мне хотелось попрощаться с множеством памятных мест.
译文1:于是它就来到了——在故乡这个最后的日子,在走向未知的遥远之路日子的前夕。我起来的很早,因为我想跟许多值得回忆的地方告别一下。
译文2:这一天真的来到了——是离别故乡的最后的一天,在踏向未知的漫长之路日子的最后一天。我起来得很早,因为我希望与许多值得回忆的地方做一辞别。
译文1之所以译得生硬拗口,除了个别词汇理解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没有理解原文真正的语言情景,没有领会作者意图,只在词汇表面做文章,拘泥于原文的逐词翻译。译文2充分考虑作者的所处的情景和心理活动,原文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依依惜别之情,读起来优美流畅,划线词语义分析到位,处理得当。
3 立足语篇翻译中的修辞语体
“语篇通常发生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或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凡是语言交际就离不开修辞语境,这在翻译时表现为译者对不同的修辞语体与修辞风格进行选择。”(宁琦,2007:19)就语篇翻译而言,如何把握修辞语体,正确选取跟语体相关的词义,理解词的修辞意义及如何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等都决定着语篇翻译的质量优劣。
文学语体中词汇意义选择范围广,句式的选择也多种多样。在文学语体的翻译中时常会遇到俄语动词的各种变化,处理起来就要从语篇翻译的整体原则出发,兼顾连贯和衔接才能使读者拥有原文读者的感受和认知。如高尔基的《童年》有这样一段文字:
2)Вот она идет тихонько, задумавшись, покачиваясь, поглядывая вокруг из-под руки, всё её больше тело колеблется нерешительно, ноги щупают дорогу осторожно. Остановилась, вдруг испугавшись чего-то, лицо дрогнуло, нахмурилось и тотчас засияло доброй, приветливой улыбкой.(М. Горький 《детство》)
译文1:她无声无息、若有所思地迈着步子,轻轻摇摆着身子,手遮在前额上打量着周围,她那庞大的身躯东摇西晃,两只脚小心翼翼地摸索着道路。她突然停下脚步,像是被什么东西惊吓了一下似的,面孔发抖,眉头紧蹙,顿时容光焕发,露出亲切和善的微笑。
译文2:瞧,她静静地若有所思地走着,微微摆动着身子,双手遮掩着向四周观望;她整个庞大的身躯摇摆不定的晃动着,两只脚小心翼翼地摸索道路,突然受到什么东西的惊吓,脸孔颤动了一下,站住了;她皱了皱眉头,马上又现出了善良的、和蔼可亲的笑容。
这是一段动作描写,高尔基用质朴的生动的语言描写外祖母的动作神态。其中划线的三个副动词和两个完成体动词特别关键,译文1乍一看都还算通顺,但没有合理描绘出外祖母的那种步态和神态特点。从语篇整体角度看,译文生涩,画面形象失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更没有从语篇来考虑连贯和衔接。尤其是译文1中的发抖和眉头紧蹙看起来不知所云,译文2总体上理解作者的意图,尤其是“颤动了一下”把“站住了”在句末加入,这个补充衔接的内容,让人觉得动作合理,形象生动,很有画面感。endprint
与文学语体完全不同,商务俄语一般不苛求语言的优美性,而是简洁扼要,旨在解决商业具体事务,其中牵涉到业务磋商,商业谈判,索赔理赔等语用功能,这就构成了商务俄语的话语方式,选词精确,行文简约。
3)На основании представленного документа заинтере-
сованная сторона освобождается от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
只需简单译为:据此证明当事方豁免……责任。
4 强调语篇翻译中的语言结构特点
众所周知,思维影响着语言结构,对语言结构有一定的固化作用。俄罗斯学者 Г.Я. Солганик(2009:3)认为“正是语言思维决定了思想的语言形式及其关系。翻译课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输出性语言学习技能的课程,语言学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其主要翻译障碍不在语言本身,而是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的思维方式的不同。黄忠廉教授认为“翻译思维体现于双语的转换过程,只有思维转化和思维变通才为翻译所特有”(2012:103-107)。由于各民族的思维模式不同,通常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俄语重形合,句子立体分布,语义标记清晰,先述主题,后分级论述,呈直线式思维模式。而汉语重神似,重意合,因此在句子结构上,多个分句以意相连,没有明显的语义标记,一般先事实,后结论,呈螺旋式思维模式。汉语语句的通常都是以人为主体,句子多数为主动态。而在俄语中通常以客观事物为主体,被动态语句较多,因此俄汉两种语言互译时,要根据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调整。例如:
4)为发现疾病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各种联系,科学家们进行的大规模调查表明,有一种非常简单、安全和廉价的药物,它可以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这种要就是咖啡。
Крупномасштаб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которые проводятся учёными для выявления различных связей между болезнями и образом жизни, позволили выяснить, что существует достаточно простое, безопасное и доступ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которое может снижать риск развития рака простаты- кофе.
該例的汉语划线部分的原文中,“大规模生产”的主体是科学家们、“药物”在句子中做直接补语。译成俄语时,则需要把“大规模生产”改为主语,把作为直接补语的“药物”作为主语,将主动态改为被动态。此外,俄文中还使用了关联词который 引导的定语从句把主句和从句分开,俄语句构模式为两个分句,汉语中则使用了断句方式,用一个句子表达。汉语通常以人为中心,主体性较强。在译成俄语时,行为客体要转变为独立的对象,句子通常成空间立体分布,通常使用连接词,使俄语句式紧凑,所以只有注重俄汉语言结构特点才能译成地道的俄语语句。
5 结语
传统翻译教学是在两种语言的语法差异基础上,分析词组和单句的的意义,是在句子层面进行语法分析,重视局部字词理解、词句的转换,翻译课上的例句大多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忽略语境等语篇因素,导致学生的词义掌握不全面,语言水平低,不会从词典的几个释义中选择出适合的意义来使用。这种教学的优势在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词句层面的翻译能力,翻译的每个句子独立地看都意义正确,语言流畅,但是从整体看,译文语篇会缺乏有效的衔接、连贯,对原文语篇理解过于片面甚至错误的现象。不可否认,学生翻译中的很多问题还是出现在词组和句子层面。翻译课通常在高年级阶段开设,学生已经具备了对词组句子的翻译能力,所以,在高年级阶段,除了继续巩固学生对翻译句子的基本功之外更应该学生培养从篇章层面入手,逐层深入到句群,句子乃至词组。
语篇翻译观的最主要精髓就是要把原语语篇和译语语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翻译时要有强烈的语篇意识。翻译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口笔译能力,以各种翻译技巧为依托,从语篇的层面来分析文本,进行两种语言间的跨文化的转换。以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从语篇的层面解决翻译问题,如片面追求形式对等,译文缺乏连贯等这些问题是很有时效的一个方法。综述,只有从语篇翻译的层面去提高学生的翻译意识,从语言情景因素、修辞语体特点、语言结构特点来引导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在翻译能力方面有一个飞跃。
【参考文献】
[1]Солганик Г.Я.Стилистика текста[M].М.:Флинта:Наука,2009.
[2]丛亚平,谢云才.俄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3]宁琦.俄语语篇理解中的语境作用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07(3):19-23.
[4]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5]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6]尹衍桐.语篇翻译观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1(4):34-37.
[7]司显柱.论英汉民族思维模式、语言结构及其翻译[J].外语学刊,1999(2):78-86.
[8]冯全功.语篇翻译与语篇翻译教学整合论[J].当代外语研究,2015(2):63-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