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资讯

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优化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优化策略

张冠玉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优化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问题设计准备阶段,重点把握教师要吃透教材,全面彻底了解学生。第二个阶段是问题设计展开阶段,核心要义是把握问题设计优化应具有灵活性、明确性、概括性、情境性。第三个阶段是问题设计的反思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学生课堂学习后的学习效果、教师自身因素等进行反思。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c)-0176-02

1  问题设计优化的准备阶段

1.1 教师深度把握教材

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教材,才能制定教学目标,把握主要方向。只有对教材有了真正的理解,才能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堂问题是引导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对教材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把握教学的各个方面,把控教学过程[1]。对教师而言,设计问题过程是教师钻研、认知和掌控教材过程, 以及教师深入实践和不断深化理解相关教学理论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有确切的原点和精准的针对性。同时,教师要回避问题繁琐,就必须对问题进行整理。有些教师把课堂上的讨论变成了全方位问题,学生收获不多,课堂缺乏诚信[2]。课堂问题的设计要以整篇文章总体要求为基础,善于抓住影响全篇的重点, 并将与教学要求紧密关联的知识全面、精准地告诉给学生。要努力做到这些,也必将帮助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进步。

1.2 教师彻底了解学生

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该班学生实际。学生不是带着白纸一张走进教室,而是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生活阅历[3]。部分经验促进新知识学习,有的则阻碍新知识学习。教师要在懂得学生的基础上,瞄准可能形成的学习困难地方设计问题。教师在计划问题时,要发现学生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困难,在困难出现位置设置适切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并激励内生力,刺激学生探究欲望。最后,教师考虑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生心理规律。设计问题不应太难超过学生应有原有基础,也不能设计得太简单,否则难以激发学生兴趣[3]。

2  问题设计优化的展开阶段

2.1 问题设计的优化具有可转变性

马卡连科说: 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艺术。作为教育艺术中的一种方式和技术,课堂问题设计当然是可转化、复杂和多元的[3]。因此,课堂问题的计划应根据文本有所不同,因人而别。方法应该多种多样,文章中不应该使用固化的方式。

2.2 问题设计的优化应该具有明晰性

不清楚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导向,失去目的,造成思维的混乱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明确[4]:一是把握确切、精准、有目的性。每提出一个问题,都必须做一件事,或引起注意,或强化重点,或刺激思维,这必须符合教学目标。二是要措辞严密。用语一定要精准、合适。能真正表达应表达的意思,回答的范围要小,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不能有混乱。

2.3 問题设计的优化应具有概括性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学最基本的特点是在意识的体验中表现出来的全局性,局部的学习只能在全局中完成, 格式塔心理学还认为,关注部分而忽略全局是不正常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素养的重要性,即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意思, 体会文章的语言,思考文章的表达方式。问题具有概括性,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提高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文章的能力, 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思考和探索[5]。

2.4 问题设计的优化应该具有情境性

教师问题设计情境化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教师应通过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来强化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特点,从而达到刺激学生思维,实现有效教学的设计。问题情境化有多种方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小说、诗歌、寓言故事等模式展示,并在其中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主要材料。教师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6]。

3  问题设计优化的反思阶段

3.1 课堂中学生的表现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基本要求,而在一些公开课中,课堂气氛看似非常活跃,教师设计问题似乎都合乎学生的需要,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并没有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或学生认知特征。例如有的问题仅仅是一些是非题,只是让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看似学生回答很好,根本没有引起学生体验。还有则是教师考虑的问题过于难以回答,学生则找不到解决的门径而不敢说出,所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差。教师只能自问自答,因此教师因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教育情境和场景,细心构建问题背景,使课堂中的问题设计能够有针对性、启发性。设计问题的难度要适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定位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有价值,而学生要 “跳啊跳,能够到”,让学生有解决问题欲望和内驱力[7]。

3.2 课堂结束后学生的学习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能仅仅只依据对该节课内容的了解程度,而且要依据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这节课所讲述的道理和表达的情感,是否真正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良好的学习效果是否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自我发现者、主宰者,是问题设计的关键。使学生能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发现问题的思路,从而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使他们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建立在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上。教师应以开放式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和迁移。在把握学生思维的规律的前提下,问题的创设要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形成,有助于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使学生在练习中对问题保持敏锐和批判的状态,培养对知识进取心和学习欲和善于思考的惯性,培养创新精神。

3.3 教师的自我反思

由于学生变化,决定了教学必须从不断变化实际出发创造性进行。首先,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兴趣,激发情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知识展示情境鲜活起来,使学生思维活跃,问题火花就产生了。其次,教师创设问题要有开阔语文高度,强化语文与其他课程、社会和阅历的关联。让知识在问题创设中相互交叉,磨炼学生学会从多维度切入点去看待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 培养他们挖掘问题开阔和灵活视野。最后,教师考虑问题要敢于突破旧有思维观念。对于典型课文中老问题,尝试从各种角度再次创设问题并有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引导他们突破单向思维局限,磨练学生甄别问题、解决问题多元思维能力,并在文本材料中生成出包含自身需要的有意义信息。

参考文献

[1] 陈欣.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7(18):65.

[2] 张洪高.高校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J].社会科学家,2017(12):131-135.

[3] 靖燕.问题巧设计 课堂有活力——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失误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150.

[4] 郑静.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大问题”设计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9):25.

[5] 曹卫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思考[J].基础教育科研,2001(3):37.

[6] 欧俊瑛.新教师课堂管理的困惑与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0(5):28.

[7] 魏可媛,赵勇.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30,55.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84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