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科技资讯

平原地区盐碱地治理的方法探讨

平原地区盐碱地治理的方法探讨

查晓明

摘 要: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且趋势愈加严重。在漫长的治理过程中,盐碱化问题反复出现,因此,注重于从生态理论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盐碱地的综合治理,继而实现生态化治理技术的 成效发挥。本文主要以吉林西部地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平原地区盐碱地治理的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了平原盐碱地区 的治理方式,一是平衡土地资源战略的运用,二是储量战略的调整,三是盐碱地治理战略的调整。

关键词:平原地区 盐碱地 治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a)-0092-02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且趋势愈加严重。在漫长的治理过程中,盐碱化问题反复出现,因此,注重于从生态理论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盐碱地的综合治理,继而实现生态化治理技术的成效发挥。其中,针对于平原地区的盐碱地治理,需要从多层面生态化治理技术入手来对盐碱地治理技术、产品与产业难题一一解决,促使新型的盐碱地治理模式得以实现可持续性与有效性地提升。

1 平原地区盐碱地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1 盐碱地现状

平原西部地区的盐碱地治理困境在于农牧业同步发 展,使得整块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有限,效率低下,也从某一方面激化了土地矛盾,加大了荒地面积。比如在吉林省的西部地区,20世纪50年代吉林西部盐碱地呈斑块状零星分布,经过60年的变化盐碱地不断扩张并且集中连片,出现向东南方向扩移的趋势,已对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和城市群构成威胁。必须采取对策措施,治理改良盐碱地,遏制盐碱地向东南方向发展,保障吉林中西部的生态安全。

通过进一步数据调查,我们发现牧业用地即草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7%,农业利用地面积为总面积的23%,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7%,但碱斑地却占总面积的12%,只有0.74%的水田由于水资源的滋养,农业效益较高,大部分的田地都是旱田,土地干旱,农业生产效率极低。与此同时,草地退化现象严重,土地单产比例由20世纪90年代的26.3%下降至目前的12%。

1.2 盐碱地治理的问题体现

平原地区盐碱化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在于低温和盐碱这两方面,这两大原因导致土地盐碱化程度加深,水稻产量下降、农作物产品质量降低。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对症下药,从品种筛选、土壤改良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入手,改变现状。其次,由于现有土地情况的限制,农民只能选择一些较为耐盐碱、对土地要求低、能够很好生长的植物种植,例如向日葵,但这些植物产量较低,所以不能够保证农民的正常收入。

1.3 平原地区的盐碱地分布情况

平原地区的盐碱地的主要分布区域在平原的西部,这里是我国北方荒漠的东部边缘地带,是被松花江和嫩江分割的两大地区,主要包括吉林省的大安、长岭、前郭、镇赉和通榆等地区以及黑龙江的安达、肇源、杜蒙和大庆等市县。这一分布情况是受当地地貌的影响,即闭流区的范围限制。以吉林西部地区为例,吉林省西部位于松嫩平原西部草甸草原苏打盐渍土生态区,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分布区之一,盐碱化土地多呈斑状分布在海拔低于200m的低平原区,该区是我国土地盐碱化最严重和对农业生产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干旱缺水、过度放牧等原因,吉林西部土壤盐碱化扩张剧烈。根据统计,自1950年至2010年,规划区盐碱化土地面积由688km2增加至7487km2,约为50年代盐碱地面积的10.9倍,但如果是从区域分布的集中性和盐碱化程度来说,则吉林西部地区盐碱化程度以轻、重度盐碱化为主,中度盐碱化次之。其中,中度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微倾斜平地与洮儿河、霍林河下游湖沼洼地的过渡地带及高平原低洼地带,重度盐碱化主要分布在洮儿河、霍林河下游低平原湖沼洼地中。由于干旱、缺水等原因,吉林西部盐碱化呈向东南扩张趋势。

2 平原盐碱地区的治理方式选择

平原盐碱地治理方略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储粮于地、储粮于技战略”的具体体现,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之一。

2.1 平衡土地资源战略的运用

我国中共中央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领导小组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要始终把农民权益作为重心,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农民权益,始终坚持三条底线即土地公有制不变、农民利益不受损和耕地红线不突破,根据试点发展情况实时调整战略方案。坚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但要时刻牢记不能突破1.2亿m2的耕地红线,严守最后的底线,才能保证试点改革的顺利完成。

2.2 储量战略的调整

在贯彻我国储量战略的过程中,最初的目标是将平原地区建设为我国主要的储量战略基地之一。黑龙江省光、热、水、土资源丰富,能够承担起我国粮食外调第一大省的重要责任。同时,积极吸取国内外发展教训,总结经验,制定出以下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积极推进防洪治涝、抗旱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努力创造高产稳产田即旱涝保收田来抵御自然灾害,保证粮食产量。

2.3 盐碱地治理战略的调整

平原地区的盐碱地面积达到了57.04万hm2,其中,高平原的盐碱地面积为10.39万hm2,低平原区的盐碱地面积为44.9万hm2。目前来看,我国平原地区现有耕地面积为盐碱地的7%左右,而且大部分都是中低产田,土地产量低,急需改良成为高产稳产田。但由于平原地区大多为黑龙江西部地区,多为干旱地区,比如大庆地区(又称:安达闭流区),年降水量大致在400mm左右,是中部地区的61.3%、东部地区的71.1%,春季十年就有九年是干旱。然而夏秋季又多洪涝灾害,极容易形成盐碱地。

2.4 开展盐碱地地区水资源调配工程

开展河湖连通、恢复湿地、地下水开采、节水和中水回用工程,加大盐碱地地区的水资源补给量,变“死水”为“活水”,增加水资源合理利用率,改善盐碱地区域的生态环境,构建人工屏障,控制盐碱地扩移。

2.5 采取适合当地条件的水土保持措施

雨洪资源的利用将会为规划区内的水土保持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规划区内植被恢复、草原丰茂,涵养水资源的能力增强,产生径流的时间就会相应的长一些,水土流失减少,同时会延长地表水入渗地下的时间,给地下水以足够的补给。

2.6 非工程措施

对工农业用水采取节水措施,要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良灌溉渠系、改善灌溉技术,政府给予一定的引导性资金予以扶持。还应对非法放牧,开垦草原,占用湿地保护区,非法开采地下水等加大监督管理和惩罚力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平原灌溉区与周边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些平原地区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应加强盐碱地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和管理,对地区在建或已建设的相关工程,如河湖连通、治理工程、地下水开采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加强管理,结合“河长制”和相关规划,统筹规划盐碱地地区土壤、地下水及河流、湖库的生态环境。另外,通过发展战略调整,完善区域布局及功能定位,制定适合盐碱地地区环境恢复和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参考文献

[1]庞喆,陈田庆,郝起禮,等.陕北盐碱地综合治理新模式探讨——以陕西省定边县堆子梁镇盐碱地治理项目为例 [J].农业与技术,2017,37(23):18-20.

[2]付春杰.关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盐碱地治理技术与模式解析[J].珠江水运,2015(8):62-63.

[3]王浩民,吴明官.黑龙江省松嫩平原盐碱地治理方略[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43(10):1-6.

[4]何计彬,潘德元,李炳平,等.HDD铺管技术在盐碱地治理中的应用[A].2016年非开挖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6.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9022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