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霞
摘 要:本文从蓝印花布的传承现状出发,分析了创新蓝印花布的措施。目前蓝印花布难以走进百姓家庭,然而对蓝印花布的喜爱使多地自发设立蓝印花布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挖掘蓝色文化,形成独特的中国蓝;开发与时俱进的印花纹样;突出秉承蓝印花布制作工艺的生态环保理念,将使传统的蓝印花布焕发出蓬勃生机。
关键词:蓝印花布 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b)-0085-02
蓝印花布具有独特的蓝白相间花纹图案,数千年来因美化人们生活而深受百姓的欢迎,广泛应用于服饰、门帘、被面、帐子、桌围等日常用品,并且仍有实物保存至今。民间保留的蓝白花纹制品可选用化学的防染剂(如蜂蜡、灰浆、枫香树油脂等)进行防染印花,也可使用物理的防染技法(如扎、缝、绞、夹等)制作。本文提及的蓝印花布是指采用灰浆(黄豆粉和石灰混合而成)作为防染剂,涂在被桐油纸版(已刻制花纹)覆盖的纺织面料上,然后进行蓝染加工,染色后去除灰浆而使布面显出蓝白花纹,因此蓝印花布也叫药斑布,其制作技艺叫灰染或灰缬[1]。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现代印染流程的工业化,蓝印花布逐渐在民间消失,传承和创新蓝印花布的技艺和文化内涵,将推进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播,使民族技艺重新焕发生命力。
1 蓝印花布的传承现状
1.1 难以走进百姓家庭
自宋代以来,蓝印花布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曾经走进千家万户的蓝印花布现今却已很难在普通家庭中见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印染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批量多颜色低成本的印花面料可供百姓选择。蓝印花布的颜色图案仅是蓝底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视觉效果相对比较单调;同时小批量全手工制作导致的高成本也使工薪阶层望而却步。目前在一些旅游景点会销售所谓的蓝印花布,但有些是丝网印仿蓝印花布,鱼目混珠的现象使消费者难以爱上真正的蓝印花布。
1.2 多地方设立博物馆
蓝印花布的印花图案大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因此有些蓝印花布是婚嫁必需的装备,陪伴着一代代中国人走过生命的各段旅程。约20世纪70年代出生及之前的人都保留着对蓝印花布的记忆,并且年纪越大的人对蓝印花布的情感越浓厚。对蓝印花布的喜好和挚爱使多地自发涌现出收藏保护蓝印花布的个人。1985年,日本友人久保麻纱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蓝印花布陈列馆(上海蓝印花布馆);1996年,吴元新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蓝印花布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1];2004年,陆瑞兴建立了无锡民间蓝印花布博物馆,这是无锡首家私人博物馆。地方蓝印花布博物馆的设立对于传播蓝印花布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方韵味起着重要的推广作用。
1.3 列入非遗保护目录
蓝印花布的制作技艺是千百年来广大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2],通过言传身教而传承至今。然而由于市场接纳程度低,民间使用传统技艺制作蓝印花布的作坊将近消逝;遗存的蓝印花布实物因保管不当和地方风俗习惯而大幅减少,随着掌握蓝印花技艺的匠人逐渐老去,寻找真正喜好蓝印花布的接班人成了当务之急。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并且每年的6月8日设定为国家文化遗产日。政府管理层的重视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民间传统技艺的保护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 蓝印花布的创新建议
2.1 挖掘蓝色文化
蓝色是我国古代印染使用最多的一种颜色。春秋时期,民间已种植蓝草,《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就是对蓝染过程的精辟描述;随着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广了蓝染的使用;到了明代,全国盛行种植蓝草,充足的染料来源促进了蓝染工艺的发展。《天工开物·彰施第三·蓝靛》中“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就是对制备蓝靛的经验总结。蓝色代表的内敛、冷静和含蓄的风格表达了古人崇尚的平易、稳重和谦逊的优秀品德。除了蓝染棉纺织品,蓝色点缀的青花瓷也是中国古人钟情于蓝色的重要实证。挖掘蓝色文化,结合东方韵味,形成独特的中国蓝,进而变成全球所赏识的世界蓝。
2.2 开发印花纹样
蓝印花布印花纹样的设计是由中国传统剪纸工艺演变而来。以点线组画、线线相断、用线造型[3]。蓝印花布的图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风格“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经典的印花图案有麒麟送子、馬上封侯、福在眼前等,使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动物、植物等蕴含着对幸福生活的祈盼。陕北民歌《蓝花花》中,“蓝花花”是指最漂亮的女儿名字[3],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陕北人民对蓝印花布的特别喜爱。将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蓝印花图案与现代设计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的印花纹样会使蓝印花布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2.3 秉承环保理念
制作传统蓝印花布的原材料和工艺过程生态环保。首先用黄豆粉和石灰混合作为防染剂,按一定图案印制于纯棉织物,然后将棉布置于用植物制备的蓝色染液中染色,期间使用酒和石灰自然发酵染液。纯棉是可再生的天然纤维素纤维,吸湿透气、穿着舒适。在蓝染工艺中,制备蓝色染液使用的是植物蓝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多次提到蓝靛草的染液具有杀虫去病、消炎杀菌保健的作用。自然发酵法中用蓝靛、酒和石灰进行静置发酵,蓝染工匠甚至用入口染液来判定染液的发酵程度,可见蓝染工艺的生态环保特性。然而现在的靛蓝染料绝大多数来自于工业合成,制备蓝色染液时使用的是强还原剂保险粉和强碱剂烧碱,其废液对地球产生了不小的环保压力。秉承传统蓝印花布制作的环保理念,有助于真正体现蓝印花布的内涵和精髓。
参考文献
[1]吴灵姝,吴元新,倪沈键.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2]刘昆,巩继贤,李辉芹,等.布依族植物靛蓝传统染色工艺[J].针织工业,2018(3):56-58.
[3]张道一.蓝花花——民间布面点画赏析[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