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科技资讯

基于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基于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侯亚军 臧爽

摘 要:现在从人才市场上会发现这样一种矛盾的局面——作为需求方的企业社会很难找到所需要的人才,使企业经常陷入“用人荒”;而作为供给方的高职院校却在为学生的就业问题而烦恼,使学校背负着“就业难”的压力,这一矛盾严重制约了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利于实现社会人才的优化配置。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下,各类产业结构调整日见 成效,调整以后的结构对于人才需求变动明显,而职业教育领域的人才供给缺乏有效性,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是根本原因,本文将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去探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c)-0164-0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让各种要素实现最优配置,从而实现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的目标。需求侧改革主要要素包括投资、消费、出口等,而供给侧改革则主要有劳动力、土地、 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劳动力因素,为了提高供给的质量,需要利用改革的方法来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和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矫正劳动力配置的扭曲,从而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劳动力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1 市场整体供需情况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的供求关系,企业作为需求方,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生。“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信息化技术的普遍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带来了产业高端化、多样化和融合化的发展,作为需求端的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种类和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和调整。目前我国的技能型劳动者数量是1.57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占5%;在大部分技能人才中也只能完成生产中的某一工序,缺少复合型人才。但是,作为供给方的高职院校还在为学生的出口而发愁,学生作为学校的产品,只有在符合市场需求的时候才会受到热捧,很明显存在着很大的供需矛盾,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1.2 服务区域经济情况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有着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要服务地方经济,从每个高职院校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每个高职院校都会以省份或城市的名字放在最前面。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很多地方高职学生难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体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更有些地方存在盲目跟风开设专业的现象。这些现象归根结底就是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不能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优势。

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职业教育的特征,又有高等教育的属性。所以,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既要有行业企业的标准,又要有教书育人的考虑。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导致定位不够精准,跟不上现在行业企业的升级和转型,培养的学生不能达到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2 专业设置不能跟上经济发展

从经济学供求关系角度来看,学校和企业分别作为供给方和需求方,市场中需求方有大量的需求,但是供给方所提供的学生不能跟上需求方要求,从而出现了供给过剩,但这种供给多数都是无效的。这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有着直接的关系,专业的设置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面对新常态经济发展,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高职院校因循守旧,有的专业已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但还是追求专业数量的大而全,使得学生培养出来,用人单位并不需要。二是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需求没有同频共振,新经济发展所需求的新兴职业人才是“一将难求”。

2.3 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需要获得企业的支持,才能掌握行业企业最前沿的技术。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浮于表面,企业没有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员工来培养,企业的老员工也没有把一些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学校想从实践教学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但又因为不能与行业发展同步,往往和企业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使人才质量的培养存在了短板。

另外,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职不是大学,是自己最后无奈的选择。从而形成了现在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下降,使得很多学校不得以的一再降低人才培养的标准。

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有效供给的探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特征目前已由外延式转向内涵式发展,在路径上也要实现从需求侧改革向供给侧改革转变。在经济学视角下,高职院校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以为新常态经济发展供给有效人才为目标的探索。

3.1 明晰政策方向,有效服務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高职院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牢牢把握政策导向,研读相关文件,明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吉林省为例,2018年7月24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北京等2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在22个城市中,吉林省长春市在列,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以来都是以大装备、制造业等为主,但是此次跨境电商试验区的设立,将进一步推动吉林省产业机构调整和升级。作为地方高职院校要能明晰政策导向,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发展需求相匹配,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相应地规划、优化专业布局,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既要充分适应新技术、 新业态、新职业的需要,又要紧贴产业转型升级、契合产业链延伸交叉等特征,促进人才供给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3.2 开展毕业生跟踪调研,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数量

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哪些是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应用的,哪些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少用到的;还有学生是否是专业对口就业,就业后的薪资等等,通过这些详实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反馈,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员工,在符合教育规律的范畴内,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使其更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同时,在招生计划的设定过程中,实施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伍娇娇.探讨高职高专院校面向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7,4(12):16-17.

[2]涂颖清.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再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4):86-89.

[3]许艳丽,王岚.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有效供给路径研究——基于供给经济学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12-1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9048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