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文圣
摘 要: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产学研融合是一种生产技术、教育、文化、资源共享互通、优势互补、需求对接的机制,其本质就是构成生产技术与文化教育一体化的模式。以产学研融合为总体目标,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就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基点,促高校发展完善建设体系,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经济事业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 融合 育人机制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c)-0176-02
1 概念
“产学研”指企业生产技术、高校文化素养、科学研究机构共享资源的大平台,并驾齐驱促合作发展的节奏。以此为基础,将三部分机制按照合理的规则融合起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经济事业发展。
产学研融合协调育人机制的建设,在融合三方面体系的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以培养优质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全面整合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对产学研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驱动力。
2 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特点
2.1 创新性
产学研融合兼并育人机制的培養人才方式是新型模式,是将理论联系实际,更注重培育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方面的融合共享资源,分担不同的社会和经济责任,融合出多层面的机制体现,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有着指引。
2.2 实用性
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在实践中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就业的趋势有所了解,提高就业竞争力。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供给,专业应用型人才对科技的研究开发,对社会做出极大的贡献,对社会发展助力[1]。
2.3 应用性
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对产学研三方面发展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加入,高校的事业发展需要人才的添砖加瓦,科研机构的开发离不开专业应用型人才。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提高生产技术能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3 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缺失
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大幅度提高了高校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但在整个建设体系上来讲,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产学研三方面合作的动力不足,没有抓住工作的中心任务,生产技术高超,科研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政府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缺乏相应的政策环境,三方面融合需要有发展的平衡点,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持,如果一味追求科研成果而忽视期间的奋斗过程,这是不科学的。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管理模式不清晰,激励所示不到位,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讲,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2]。
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人才培养失衡,由于忽视培养人的实践能力而注重学术科研成果,导致很多高校人才学习能力很强,但是能力相对低些,这样的人才企业很难启用。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要多元化发展的,不仅仅需要有学习能力,还要有高情商去理解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真正到企业当中,企业首先要考核其能力是否过关,如果存在差异性,就需要企业对该批人才进行实训。周而复始,浪费了企业的时间、精力、花销,这就违背了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发展的机制建设。
4 健全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法律法规,要明确规定产学研一体化推进育人机制健康发展的合理性,要根据相关法律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维护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是约束,是维护一切健康发展人事物的权利,要促和谐发展局面,就要依法办事。
4.2 协调产学研三方关系
协调好企业、高校、科技机构三方面的关系,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一定存在差异性。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对这三方进行合理调配,充分发挥各自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对其机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援助,加大科研的专属基金,这样为培养优质人才提供有力的条件。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提供优惠政策,为产学研一体化融合育人机制开启通道[3]。
4.3 坚持以人为本
产学研一体化根本上是为了育人,只要人才的补给源源不断,社会发展才是有秩序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大对培养人才的保障机制,健全对其研发的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机制,对评价的结果做到赏罚分明。
产学研一体化,就是要求三方面协调发展,要责任化意识强烈,要保证人才的优质,在监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地培养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4.4 更新育人模式
根据实际情况,高校育人可以进行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针对专业的专属性、调整课程结构、开设实践性较强的开放式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理论联系实践,用创新的意识看待问题,用科学地方法存在的问题。扎实掌握理论基础,从基础到专业领域,不断进行专业考核,这是为了考核培养者是否真正拥有实践综合能力。
4.5 加强产学研三者联系
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学习的环境里初步体验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存在。专业性人才从高校走出校门,把企业作为实践基地,将学校学到的理论性技术合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不断推敲,最终在实践中找到科学的解释。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研究成果的转化,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创造社会效益,也对科研成果产生经济效益。企业作为大型实践基地,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应有具有。针对不同专业有着大型的设备、实践场所较大,在这种实践操作中可以不断历练培养者。
4.6 互联网+下的产学研一体化
互联网加入各行各业,在这样资源平台上将三位一体化做推广,大大利用了网络扩散性的优势。利用平台要做好前期准备,将历年的科研成果及相关人才培养历程整理上传,图文并茂。这不仅体现高校培养人才的高质量,还能体现企业结构化体系的完整性。科研成果是一个日积月累在实践中不断升温发酵的过程,是专业技术的展示,是应用人才的汗水滴水石穿的过程。这种资源平台的宣传,纬度加大,扩宽视野,为未来的发展前景助力。
5 结语
要确保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质量,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质量保障体制。在建设过程中,要完善专业团队的协作力量,培养人才的专业性要符合高校的科研正确方向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转型高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三方资源优质,共建和谐融合环境,形成互利共赢的一体化机制,促进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发展,不断探索培养人才的社会需求。产学研要建立长效的一体化机制,要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需要在企业利益、高校课程研发、科研成果的落实、合作沟通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邓前军,陈东初,袁毅桦.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行业协同育人平台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31-133.
[2]贾玉超.美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以社区学院、综合大学与理工学院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5,28(24):37-41.
[3]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