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现代商贸工业

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综述

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综述

姚舜禹

摘要:通过对我国物流产业文献的研究,分析了我国目前对物流产业效率的研究对象主要以我国各省市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上主要是中、东部、长江经济带等经济区,对西部地区物流产业效率的研究还略显不足。评价物流产业效率的主要方法是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数据包络分析。在评价指标上,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评价指标中物流产业投资、运输线路长度、物流从业人数、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物流GDP使用最为广泛。

关键词:物流;物流产业;物流产业效率;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5.014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业已逐渐的成为了我国的支柱产业。它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物流产业效率,对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物流业效率水平可以比较直观的衡量一个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情况。所以对物流产业效率的研究,对各地区乃至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物流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时期,通过研究区域物流产业现状可以发现,大多数地区域物流产业都存在发展不合理的现状。有的地区存在着大量投入未能得到更有效的产出的情况。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产业的投入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物流资源配置没有优化。因此,对地区物流产业的评价就显得更加重要,只有通过及时的评价,才能更好的探寻提高物流产业效率的途径。

2物流定义的研究

目前,对物流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把物流定义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高校低成本流通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物流产业定义的研究

《中国现代物流大全》则指出:“物流产业是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业生产、商业批发零售和第三方仓储运输及综合物流企业为实现商品的实体位移所形成的产业”。《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国务院2009年3月颁布的,里面把物流产业定义为:“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何明坷认为物流产业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等行业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行业群体。杨春河等以为物流产业是把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保管、信息、配送等形成物流服务活动的所有企业的集合。

4物流产业效率的研究

物流产业作为复合型的服务产业,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的物流产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家对物流产业的重视,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2016年德国排名第一,中国大陆排名第27。虽然,我国物流产业效率不断的提高,但是我国物流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很多学者通过不同方法从分析了物流产业效率以及影响因素。田刚、李南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方法,指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转型,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需要提高技术,东部地区比西部的全要素生产率高。王维国、马越越基于Malmquist-kienberger指数方法和三阶段DEA,对我国物流产业效率以及物流外部环境对我国物流产业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张宝友等通过物流产业效率与FDI质量的相关性的研究,指出我国物流产业效率虽然不断提高,但规模仍然较小以及FDI质量对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影响比较大。丁斌基于SBM模型对我国物流产业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道路噪声对物流产业效率影响较大,各物流要素不足和成本的增加降低了物流产业效率。范月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SFA方法研究了流通节点城市物流产业效率时空变化,指出这些城市由于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等因素使得物流产业效率较低,中部效率最高,东部比西部效率高。钟祖昌基于三阶段DEA研究了我国物流产业的效率。发现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发展有明显的不同,东部最高、然后是中部、西部地区。刘秉镰等基于Hicks-Moorsteen方法,指出中国铁路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是术进步,某些地区综合效率下降的重要因素是投入产出混合效率的下降。地区综合效率下降的重要因素。柳键等基于DEA模型,研究了我国物流产业效率。

从研究对象来看,选取了35篇文献,对物流产业效率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对全国各省或者中东部地等物流产业效率的评价。以全國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20篇(55.6%)、以具体某地区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6篇(16.7%)、以经济区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9篇(277%),如图1。单独研究西部地区的物流产业效率的文献并不多,具体地区的物流产业效率则更少了,对于具体某个地区物流产业效率评价一般以全国各省市地区物流产业效率作为研究对象,而DEA是相对效率的比较,因此强调的是各比较单元之间的同质性。我国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物流设施设备的投入、管理技术水平等也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不同地区缺乏可比性。

从评价指标来看,通过文献分析,研究我国物流产业效率的主要方法是“非参数法”随机前沿分析和“参数法”数据包络分析。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王舒鸿等基于DEA方法,通过公路里程和铁路里程以及能源指标作为投入指标,各省市的物流业产值作为产出指标,对各省物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樊敏基于三阶段DEA,以物流从业人数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投入指标,货运周转量作为产出指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域物流产业效率进行了分析。黄勇、彭文冲、裘伟超以物流产业投资总额、物流产业从业人员、公路里程以及能源消费量作为投入指标,货运量和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总量作为产出指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下的物流产业效率评价指标大部分文献都从人、财、物三个方面衡量,主要分为投入指标:劳动力投入、物流产业投资、运输线路长度。产出指标: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物流GDP。劳动力投入主要选取各地区物流产业的从业人员数。物流产业投资:主要以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物流业投资反映了物流产业相关的投入力度。物流业GDP反映的是地区物流活动的最终成果。运输线路长度。货运量可以说明一个地区物流的发展的基本情况。对于运输线路长度和货运量王庆云对GDP与铁路、公路里程以及GDP与客货周转量的关系进行了论证,是不同经济水平下对应的某种交通方式里程数以及交通方式的强度。货物周转量全面的反映了运输生产成果。它也是计算运输效率等主要基础资料。

5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物流产业的研究,主要以我国各省市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上主要是中、东部、长江经济带地区,对西部地区物流产业效率的研究还略显不足。具体某地区物流产业效率的评价都是基于全国各省市为研究对象,而忽略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使得物流产业发展的不一致。从评价指标来看,主要是从人、财、物三个方面选取的,使用最多的投入指标分别是物流产业投资、物流从业人数、运输线路长度。产出指标是物流GDP、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在研究物流产业效率时可以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这样对于更加客观的分析物流产业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朱明俐.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学理论,2011:6162.

[2]国际商业技术编辑部有关物流概念的一些资料[J].国际商业技术,1998,(4):2327.

[3]何明坷.物流系统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4]杨春河,张文杰,孟严萍.现代物流产业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论研究[J].物流技术,2005,(10):3840.

[5]蔡进.中国物流业发展格局与方向[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11):4344.

[6]田刚,李南.中国物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7687.

[7]王維国,马越越.中国区域物流产业效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J].系统工程,2012,(3):6675.

[8]丁斌,王琨.基于SBM模型的省级物流产业效率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4,(14):6467.

[9]范月娇.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物流产业效率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J].中国流通经济,2015,(11):18.

[10]钟祖昌.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研究[J].财经研究,2010,(9):8090.

[11]刘秉镰,刘玉海,张建波.技术进步、结构变迁与中国铁路运输业生产率增长——基于Hicks-Moorsteen生产率指数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2,(3):8092.

[12]柳键,邱国斌.基于DEA模型的我国物流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流工程与管理,2011,(1).

[13]贺竹磬,孙林岩.我国区域物流相对有效性分析[J].科研管理,2006,(6):144150.

[14]郭晓平,张岐山.基于改进DEA方法的物流产业竞争力19评价[J].物流技术,2007,(11):139140.

[15]惠玉蓉,董千里.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性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569.

[16]刘满芝,周梅华,杨娟.基于DEA的城市物流效率评价模型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9,(6):5052.

[17]钟祖昌.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研究[J].财经研究,2010,(9):8090.

[18]刘秉镰,余泳泽.我国物流业地区间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托宾模型的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0,(9):1821.

[19]樊敏.中国八大经济区域物流产业运作效率分析——基于三阶段DEA模型[J].现代管理科学,2010,(2):4850,71.

[20]施国洪,赵曼.基于DEA的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0,(9):6265.

[21]巩建国,过秀成,何明等.基于AHP/DEA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性评价[J].物流技术,2010,(1):6871.

[22]王舒鸿,汝慧萍,宋马林.基于DEA的物流行业能源效率评价——以2006-2008年各省市物流数据为例[J].物流技术,2010,(17):6668.

[23]苏秦,李永飞,张艳.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现状及联动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2):8996.

[24]肖丹,刘联辉.基于SE-DEA模型的广东城市物流效率评价分析[J].物流技术,2011,(11):101103,112.

[25]王维国,马越越.中国区域物流产业效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J].系统工程,2012,(3):6675.

[26]雷勋平,Robin Qiu,刘思峰.基于DEA的物流产业效率测度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投入产出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2,(7):6266.

[27]王菲.基于改进型DEA的中国区域物流有效性比较研究[J].物流技术,2012,(13):180184.

[28]张中强.我国东部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效率分析——以我国东部31个地市级地区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1):7781.

[29]唐建荣,卢玲珠.低碳约束下的物流效率分析——以东部十省市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3,(1):4047.

[30]张宝友,朱卫平,孟丽君.物流产业效率评价及与FDI质量相关性分析——基于2002-2011年数据的实证[J].经济地理,2013,(1):105111.

[31]高詹.中原经济区城市物流效率与经济重心演变分析[J].商业研究,2014,(2):178184.

[32]张诚,喻琴,张志坚.低碳环境下中国物流业效率评价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1):7279.

[33]王玲.我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基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内生化的测度[J].软科学,2015,(10):69,15.

[34]吴旭晓.经济大省物流业效率动态演化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流通经济,2015,(3):2431.

[35]周叶,张孟晓,杨洁.基于SE-DEA的省域物流行业生态效率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99106.

[36]徐兴兵.黄河中游地区物流能力及效率对比分析[J].物流技术,2015,(15):177179,182.

[37]張志伟,苑希港.基于DEA-DFM模型的我国三大区域物流相对有效性评价[J].物流技术,2015,(13):185189.

[38]田刚,孙立成,程发新等.中国物流业节能减排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5):1420.

[39]谢菲,黄新建,姜睿清.我国物流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856.

[40]刘勇.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1):6668.

[41]惠玉蓉,董千里.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性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569.

[42]丁斌,王琨.基于SBM模型的省级物流产业效率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4,(14):6467.

[43]李振杰.外商投资质量对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影响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5,(7):98101.

[44]杨杰,宋马林.中国物流业静态效率测算与TFP动态变化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3):3239.

[45]黄勇,徐景昊.我国中部6省社会物流效率的分析与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11):7881.

[46]魏静,王江.基于DEA和BP神经网络的城市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市场,2011,(28):2122,25.

[47]朱超才.基于DEA分析的中部六省物流产业效率比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5).5255.

[48]刘诗园,田大钢.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2):3739.

[49]王庆云.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J].综合评述,2003,(7):5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142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