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摘要:大数据时代,地球成为“地球村”,在现实生活中,网络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它的存在让我们如今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网络传播成为热门话题。为此主要阐述了什么是网络传播,进而分析它传播的特点以及传播途径,然后可以看出我国网络传播存在的客观问题及真实情况,通过分析受众心理对网络传播产生的问题可能会有的反应,来得出一定的结论。
关键词:网络传播;特点;受众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6.023
通常所说的网络传播,它是把计算机通信网络作为基础,把互联网当作一种传播平台,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递、交流跟利用,然后就可以达到传播社会文化目的的一种形式。
1网络传播的界定
网络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单纯的国际计算机系统和广域网、局域网跟单机的简单结构,现在的网络包括计算机、电视机、手机。传播目前被众人接受的形态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说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而信息在受众中的传播、必要的互动和及时的反馈,可能就是传播存在的意义。而网络传播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电脑、电视、手机为终端,以对媒体形式传播信息,基于网络的信息双向流动。
2网络传播的特点
新媒体和移动信息设备智能化使网络传播更加快捷方便,传统媒体因设备落后和滞后性的对受众影响逐渐下降,网络信息传播在新媒体受众群体影响力与日俱增。网络传播具有一些优势例如传授一体、点面结合、推拉同步、可同步可异步、去中心化,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因素,我们可以从网络传播的一些特点进行着手:
2.1信息资源的丰富性
网络传播具有信息实时共享和互动储存的优点。说到信息容量问题,没有比网络还要大的容器了,网络通过大量的信息资源吸引着受众,在大量的信息中,受众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2.2网络传播的平等互动性
一直以来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在不对等的地位上,而网络传播则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在网络的世界中,受众可以对一些观点、现象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和网友交流。通过一些技术上的操作,各种类型的传播者都可以第一时间发布最新信息,并且跟信息接收者形成互动。通过这种平等互动性,受众处于信息被动接收端的地位便因此而改变了。
2.3信息传播的强时效性
网络上的信息传播相对于传统传播媒介而言它更加快速,时效性特别强。在网络上,可以做到真正的信息的“秒速”传播。而且,快速的信息传播更能让网民不用出家门,通过互联网浏览信息网页,就可以及时掌握信息动态,了解新闻资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2.4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和检索快捷
互联网可以把原本很简单的图形、字母、声音等通过一定技术的加工,可以变幻出一种更为有意思的表现形式,传递出更有趣的信息,受众可以有不同的新体验。而且网络查找资料很快捷,任意打开一个浏览器,你想要找什么就输入什么,点击搜索就能查到自己想要相關内容。因此,很多人愿意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原因就在于网络信息检索十分方便。
3关于网络传播的途径
3.1网络传播也需要途径,且必须有效有用
传统途径一般而言就是报纸、广播、户外广告等,这些传统媒介传播的内容大多都是消费者感兴趣的东西,而网络的途径通常很简单,但这种简单的途径却是很有效率的,比如我们通常都会用的搜索引擎登录,各种网络论坛等。
3.2网络传播技能须一致
网络整合营销最经常的一种就是传播技能整合。想要形成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可能需要的就是把各种各样形式的传播加以组合利用,然后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使得消费者各种感官得以利用,从而达到目的。
3.3网络传播主张须持久执行
很多时候,消费者对网站品牌及其形象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则很有可能是由于一种传播主张经常改变。通常来说那些好的网站品牌,消费者会对品牌的十分忠诚,原因就是它的传播主张很稳定。
4我国现在网络传播的发展阶段性情况和问题
我国的网络传播在有着一定程度的发展的同时,当然不可避免是我国网络传播也有一些问题。
4.1和发达国家相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很落后
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了网络信息传播所带来的信息落差。我们国家的网络设施对比西方国家,差距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常所说的网络宽带狭窄,运行质量差,接入速度慢,资本投入低等,这些都是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阻力。
4.2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差和不良信息的泛滥
各种黄赌毒污染、网络欺诈和犯罪等,这对于建设良好和谐的网络信息环境有很多不好的影响。
5网络传播受众心理分析
研究网络不可避免的会关系到网民心理问题,一些关于网络的调查情况显示,人们的心理并不会被网络所改变,网络可以改变环境,而这种环境是对人们的心理机制有作用的。
5.1信源的不可靠性导致看客心理
决定信息信誉的重要因素是信源,所以信源的权威性、重要性、专业度、知名度都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传递信息时要格外注意方面。如果信源不是十分可靠,那么可能网络上的信息就没有太多的价值,受众在一时“消费”之后,便不再关注这些“快餐”。看客心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这种把网上消息当成释放情绪的载体的行为。
5.2情感、意见诉求心理
互联网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一些人的很多负面的苦闷情绪可能宁愿让陌生人了解,也不敢让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朋友等知道。这时互联网的隐匿性就会发挥作用,网民可以和陌生人通过网络这个桥梁互相倾诉,通过交流、沟通,从而使得负面情绪得以宣泄,心情或许能够得到好转。
5.3移情心理
移情心理支配着大多数痴迷于网络游戏的人,这些热网络游戏的人,喜欢在网络上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把自己放在和现实生活不一样的情景中来实现在平时没有实现的愿望。这些人的移情心理表现十分明显。
5.4认知心理
通过减少或者是消除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得到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就是人类的认知心理。网络就像是知识的海洋,人们的认知心理在畅游网络过程中得到了强化。
5.5逆反心理
在虚拟的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受众的身份可以有很好的保密性。如果网络新闻信息不能够满足某些受众的需求或者是网络评论上的言论和他的观点相悖,一些受众的逆反心理就会造成严重的恶果,例如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宣扬迷信落后思想,发表低俗、色情言论等。
5.6参与心理
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智能化使受众网络新闻受众由被顶发展为主动,旧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进入新媒体网络传播的“新纪元”。正是由于受众的参与性从片面转向全面,网络传播的影响随之加大。
5.7从众心理
当真假信息混乱,官方未辟谣之前,“三人成虎”的案例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受众与生俱来的从众心理,造成了很多网民不辨真伪,没有经过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就开始盲目从众。
5.8同情弱者
舆论有时候拥有強大力量是因为大众对弱势群体有强大的同情心理,这种同情心理通常给人以满足感。随着中国城市化和改革开放,社会在转型过程中会爆发一系列问题,普通民众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不当和未得到及时关注的弱势群体会产生同情心理。时下网络中不乏“键盘侠”的存在,这些网络人打着伸张社会正义的“旗号”,针砭时弊或者胡言乱语,如果处理不当,一边倒的言论常常出现。
6总结
在特定的发展时间,网络传播者需扬长避短,及时处理传播中出现问题,净化网络环境,创造一个清新的信息化社会。经过了解一些关于网络传播的概念,存在的特点,关键的是受众心理,在这之后可以找出一些建议和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或许在未来的课题研究中,可以把受众的心理动向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了解受众的需要,而不能用固定的思维去看待受众,用框架去捆绑受众,反而可以通过一定的对策,把受众的心理引导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真正发挥网络传播的“把关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智勇.网络传播的特点及现状分析[J].科技资讯,2009,(27).
[2]杜俊飞.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三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赵曙光.媒介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