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璇
摘 要:数字媒体专业是为社会培养从事文化宣传和文化传播的艺术人才,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作为今后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该文针对数字媒体专业的就业岗位特点,强调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从高职属性、学生特点、课程特点3个方面入手,分析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并以交互视觉设计课程为例,剖析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初探,以及课程思政对学生专业学习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 地域性资源 协同效应 思政元素 交互视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8(a)-0036-0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mbination of Digital Media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GU Xuan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74 China)
Abstract: The digital media major is to cultivate artistic talents engaged in cultural propaganda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the society. As the main force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future, digital media students have the correct political position and political direc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mploy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media majors,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cours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higher vocational attributes,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ourse characteristics. Taking the interactive visual design course as an example, it analyzes the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in promo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arning.
Key Words: Course Thinking; Regional resources; Synergistic effect; Ideological element;Interactive vision
传统的思政课程,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感觉枯燥无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些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没有联系,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程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相结合,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既能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拓展思政知识,又能将思政理论与专业实际相结合。
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隐性教育为主要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专业教学中适当融入思政元素,在保证学生掌握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体验了解思政知识和内容,能够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意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课程思政必须基于高职教育本身的定位、培养对象、培养方式等特点进行建设,在思政方向、思政主题、思政内容、思政亮点的开发上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 高职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针对高职的属性,融入合适的思政元素
高职教育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本办学模式,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的这些属性对资源开发也提出了要求。
笔者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90%来自武汉及其周边城市,大多数学生对武汉这座城市都比较了解和熟悉,但都处于比较表面的认识,知道代表武汉特色的景点、建筑、风俗等,对每座建筑、场馆,每个景点和文物的历史以及由来并不清楚。武汉地域资源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有天然的亲和力,可以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该次交互视觉设计课程就是以武汉旅游为主题,体现武汉文化、建筑、交通、风俗等特色,可以通过插画、图片、视频各种方式,以H5的形式进行展示。
该课程以挖掘地域性资源入手,武汉三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它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以地域性资源浸润学生,可以增进学生对地方经济社会历史的了解,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会在武汉市及周边城市从事设计工作,在课程中引入地域性资源,融入合适的思政元素,既能帮助学生就业后更容易适应地方企业融入社会,又能帮助学生了解地域历史,建立正确的政治观。
1.2 分析学生的特点,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
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要坚持方向性,体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要求,高职学生的政治素养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比较薄弱,这些都需要教师系统地有、效地引导,培养学生去伪存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同时,思政元素的选择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围绕学生发展需要开发针对性的资源,抓住资源开发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了学生兴趣点,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开发的效度。
由于手机的广泛使用,H5形式的广告宣传、形象推广在手机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H5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成本低、形式多样的特点,成为现代人了解产品讯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也是一种时髦。处在高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对电子产品有着极强的敏锐度,对新事物、新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强,交互视觉设计课程的内容选择不仅贴近了学生的兴趣点,而且在资源呈现形式上也要贴近高职学生喜欢的方式。
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从事自媒体、视频采编、摄影、网络媒体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懂得以点概面,发现事物闪光点。此次课程融入地域思政资源,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学生发展需要,选择博物馆、纪念馆、规划馆这些重要的、典型的元素的需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实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相契合。以保证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统一。
1.3 结合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思政元素
交互视觉设计课程,在广告公司、网络公司都会有相应的工作任务需求和岗位需求。设计行业主要从事对产品、文化的开发和宣传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否则将会对社会产生错误的导向,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个同向同行的“向”实质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导向。本位即取向,立足思政本位,就是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在资源开发的源头上把准方向,要紧紧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导向进行资源的挖掘、加工和利用。
该门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手段,运用网络资源,课堂教学采用讨论式、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理论知识讲解和实地参观相结合,通过生动的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分小组讨论、讲解方案,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设计思维的创新训练,以及沟通能力的训练。在此过程中,加入政治元素,让学生了解武汉的历史、交通、建筑以及地域文化特色,引导他们从中提炼出适合宣传武汉旅游特色的新元素,最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育学生的思政精神。
2 交互视觉设计的课程思政实践
交互视觉设计课程是要让学生了解交互视觉设计的应用领域,最新的交互媒体艺术以及与该专业的关联,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从过去的单纯以设计师视角分析、观察事物,转换到结合市场,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掌握人机交互设计法则,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制作项目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严谨、有条理的设计思维,能多视角、全方位地完成项目。学生在城市规划馆中,看到武汉的城市规划模型,对武汉多个长江大桥产生了兴趣,从1955年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动工,到如今已经有10座横跨长江的大桥,每一座跨江大桥的建设都印证了武汉城市的发展,它们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城市经济、交通各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这个特点,学生决定以“大江、大河、大武漢”作为主题,宣传介绍武汉的各个长江大桥。学生通过搜集每一座长江大桥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最后以交互游戏问答的形式让用户参与,测试参与游戏者对武汉了解的程度,用趣味的方式帮助人们了解各个大桥的具体信息,更深地了解武汉三镇的特色。
学生围绕主题,搜集资料、完成项目的过程,对整个城市有了深入的了解,如大桥建成的时间、历史背景等,让学生发现: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武汉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迅速和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大桥的总长度和时速,体现了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斜拉桥、悬索桥、梁桥的不同造型结构特点,反映了城市艺术造诣;公铁两用桥和公路桥的不同功能,充分说明每一座桥都承担了不同的运输交通枢纽作用;所处地理位置也充分体现了武汉三镇各区域间的有效融合互通。学生们认识到城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识到国家的进步和强大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从中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整个课程载入武汉地域资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寻找设计创意点,不同主题内容的选择,带给学生们不同的拓展知识。不论是反应武汉闻名全国的“过早”风俗主题,还是以武昌起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而得名的彭刘杨路、张之洞路、黎黄陂路等街道名称为主题,又或者以曾侯乙编钟为镇馆之宝的湖北省博物馆为主题,都能帮助学生认识武汉地域历史、文化,进一步学习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国情历史,有效地融入了思政元素,懂得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从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让学生们具备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意识,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
参考文献
[1] 占建青.高职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33-37.
[2] 谢列卫.德业兼修 知行合一: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高职人才培养典型案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45-60.
[3] 杨娉.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70-74.
[4] 王秀敏.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6):167,169.
[5] 薛玲.“互联网+”时代下慕课与思政教学融合的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9):131-132.
[6] 潘素.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