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淑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劳动教育的基础,而劳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新时期市场对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劳动教育。该文首先指出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总结出必须让学生全面参与劳动实践,同时进行思想转变,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 劳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8(a)-0206-03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E Sushu
(Hu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Railway High-Speed, Hengyang, Hunan Province, 421002 China )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basis of labor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 is the guarante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take measures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for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and integrate labor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irs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sums up that students must fully participate in labor practice, and at the same time carry out ideological transform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在新課程改革以及全面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愈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却没有制定出完善的劳动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机会比较少,鉴于劳动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推动和奠基作用,高职院校有必要按照全新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培养总要求来调整教学体系。
1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配合不佳
高职院校中组织了劳动教育活动,但是却没有适时地配合思想政治教育,降低了劳动教育的效果。实际上,劳动教育是思政教育中德育的有效实现途径,也是智育最接“地气”的手段。高职院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的部门以及人员主要是学生处、系部及班主任,思政教师“缺位”影响了劳动教育实践的效果。而且思政教材存在劳动教育内容的缺失,高职院校只有建立与思政教育相配合的劳动校本教材,才能真正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
1.2 思政教育中劳动资源挖掘不深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但是由于长期对劳动教育的忽视,高职院校在挖掘劳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短板,一些常见的劳动教育资源被反复利用、缺乏创新性,如此一来,劳动教育课程及劳动教育实践的内容就会十分贫乏,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就会受到局限。
1.3 思政教育中劳动教育形式单一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劳动教育也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而且劳动实践十分重要,劳动理论教育可以在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所以,高职院校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形式,才能开展多样化的理论教育。
1.4 思政教育中劳动教育机制虚化
高职思想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停留在表面层次,相应的机制存在“虚化”情况。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形式化”的问题,有些情况下,高职院校设置了劳动主题活动,比如,“学雷锋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及社会性劳动,并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心得,但是却没有跟上评价和考核,学生参与了劳动实践,教师却没有真正地将劳动实践看作一项教育内容,导致劳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育人实踐
2.1 构建校本教材,推进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配合
高职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配合是推进劳动教育开展的有效方式,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快构建校本劳动教材,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具有导向性和组织性的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是可以融合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并且可以由思政教师和班主任配合开展相应的教学,因为有关劳动教育的课程属于实践课程,而思政教育往往以理论课为主,二者的结合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让思政理论课有了“落脚点”。高职劳动校本教材的编写需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部教师、教务处、学生处、班主任等教师共同参与,相应的教材内容应每年进行适当的更新,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例如,当前在面向高职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总是过于理论化,当在生活中需要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行为时难以形成协调应用,特别是像诚信、有爱、爱岗、敬业方面的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价值观的偏离问题,所以,在构建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时要加强对思政新时代思想内容的融入。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思政教师在劳动教育技能方面的培训,让思政教师掌握劳动思想教育、技能教育以及实践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2.2 深挖劳动资源,构建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在高职院校中还有必要深挖劳动资源,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劳动教育培养的要求来看,劳动教育资源应包含劳动价值观资源、劳动知识技能资源、劳动榜样资源等,这些丰富的劳动资源能够转变学生对劳动的看法,将劳动作为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像劳动榜样资源能够带给学生直接的心灵触动,让学生在感动、震撼的同时,向这些劳动榜样学习。注意在选择劳动榜样时,应选取一些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容易理解、能够引发共鸣的人物。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探索实践,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寻找学生身边的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校园保安、食堂阿姨等鲜活的劳动者资源;另外,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也可以加强对互联网资源的搜集和应用,重点搜集影像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展开学习,从而为学生构建出完善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2.3 重视劳动“在场”,构建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高职院校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劳动教学,还必须要重视劳动的“在场”性,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劳动学习和劳动实践中,而不是徒有形式。劳动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并不是只有讲课和打扫卫生两种。要拓展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创新教育形式,提高高职学生对参与劳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劳动讲座、劳动分享、劳动主题演讲等形式,学生也可以成为宣讲人和演讲人,还可以设置辩论赛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形成教育思辨。又如,学校每月设定“劳动日”,由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主题劳动活动,比如义务维修、义务检查、义务清运等,让学生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学校还可以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比如“食堂菜园”,通过学生自己种植蔬菜来获取就餐优惠。另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设置勤工俭学岗位,让学生学会用劳动换取学费、生活费。当学生对劳动有了更深的体验之后,开展“劳动+创新创业”教育也更为顺畅。
2.4 注重教育考核,构建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制定校本教材、加强师资培养、构建劳动实践基地都是为劳动教育提供保障,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走出去”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比如人员支持、资金支持、场地支持等,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更多样的劳动活动中,最终形成劳动教育的组织和条件保障。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多参与劳动活动,也是为其毕业后进入社会岗位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了推进劳动教育效果的提升,高职院校还有必要构建完善的劳动评价体系,让劳动教育成为高职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并纳入到学生考核管理中,高职院校还可以就劳动教育来设计一套专门的评分系统,要求学生只有获得相应的劳动学分,才代表在劳动课程中“合格”。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学校及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必须完成的劳动任务,也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额外的加分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让学生形成劳动光荣的思想理念,最终实现对劳动教育的考核。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必须要保障“劳动的在场”,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劳动形式”,让学生切身参与劳动实践,通过劳动获得人生的新体会,增长自身的社会性经验,并能够具备基础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形成爱劳动的思想和踏实肯干的工作状态,转变学生“眼高手低”的择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施文辉.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19,34(6):23-26.
[2] 白琼,程天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四重逻辑[J].法制博览,2020(18):219-220.
[3] 张霁云.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途径初探[J].科技风,2020(11):267.
[4] 冀宏,王继元,张根华.行业课程的理论逻辑与建设路径—兼论应用型人才培养“金课”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188-193.
[5] 李金平,唐上钧.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46,47.
[6] 史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7] 王晓漪.实践育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