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资讯

对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思考

对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思考

何娟

摘  要:农村初中学困生是指在广大农村的初中里,少数身体健康、感官、智力发育正常,但因其他因素导致的文化课学习存在困难的少数学生群体。与城市学校相比,在广大农村初中由于受到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人文环境不佳、学校设施建设滞后、教育观念陈旧,家长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学习气氛不浓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的学困生比例要明显高于城市学校,在学校里学困生是“弱势群体”。

关键词:农村初中  学困生  转化  思考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8(a)-0152-03

Thinking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or Students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HE Juan

(Shangy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Lintao Country, Gansu Province, Dingxi, Gansu Province, 730500 China)

Abstract: The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refer to a small number of students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s who are healthy, have normal sensory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but have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cultural courses due to other factors. Compared with urban schools, due to the un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poor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backward construction of school facilities, outdated education concept, insufficient attention of parents, and weak school learning atmosphere, the ratio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rural school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urban schools, and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schools are "vulnerable groups".

Key Words: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Poor students; Transformation; Thinking

筆者自幼就在农村地区学习和生活,自参加工作以来也一直在山区学校任教,所以对农村地区的学困生群体有着广泛的接触,对他们的情感有着深切的感受,有效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坚如磐石的使命和担当。

1  农村初中学困生群体成因分析

学困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笔者十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发现,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家庭环境的制约。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马衔山下,距离县城远,海拔高,属高寒阴湿的山区,自然条件艰苦,人均纯收入低,学生的父母祖辈文化程度低,大多以农业生产为谋生的主要手段,多数家长认为,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有限,将来大都要外出务工和从事农业生产,学校所学知识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实际应用效果有限,从而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正面引导、教育作用发挥不充分,甚至有消极作用,致使孩子逐渐成为学困生。二是社会环境的变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活跃,新一代的农民不愿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活,开始进城务工,加之一部分离异家庭的子女,导致大批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就笔者所带的班级而言,常年留守的孩子占到了六成以上,其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近姻亲,监护效果大打折扣,这类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表现出莫名的孤独、无助,这部分留守儿童最容易成为学困生。三是学生自身内在的因素。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得当、习惯不佳,随着农村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庭娇生惯养,父母长辈将亲情的缺失用物质来补充,使得孩子们逐渐丧失了思想纯洁、勤奋朴实的优点,自小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怕苦怕难嫌累,独立性不强,不愿独立思考,缺乏刻苦钻研的意志,做作业时借助于学习类APP或者电子工具,更有甚者有抄袭同学作业的现象,随着功课难度的逐步加大,课业量的增加,课后作业的增多,时间一长自然就会导致学习困难,成为标准的学困生。四是学校教育方法不得当。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学校硬软件设施不全,师资水平较低,教师编制少,教师的课业负担重,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呆板单调,常采用“填鸭式”及“满堂灌”的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学困生教育转化策略建议

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成效严重影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难点。笔者认为,基于以上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也应该从社会家庭因素、学校教师因素、学生内在因素3个方面出发,探索学困生教育转化的新思路,明确转化工作目标,采取高效应对措施,改进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助推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做好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

2.1 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是学困生转化的基础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各项政策,破解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在教育经费投入、教学设备配置、教师力量选派、师资水平提高、福利待遇提升、职称评聘条件简化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倾斜力度,坚持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并举,为农村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农村教师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2.2 学校在教学上的高度关注是学困生转化的支点

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健康活泼、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互助互帮互利的学习环境,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发挥学困生的特长,使他们找回失去的尊严和自信,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重新成为精神愉悦、乐观向上、积极主动、乐于奉献的阳光少年。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不断地发掘探索学困生转化新思路,完善对教师及学困生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家委会、组织开展“家校有约”和“互助一加一”等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把学校建成学困生快乐学习的天地,精神生活的乐园。在“互助一加一”活动中,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定期与学困生进行交流谈心,通过开小灶、办小班的形式帮助学困生首先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让孩子们在学业上没有负担,跟上大多数同学的节奏,其次在校园设置了“青苹果谈心室”,谈心室面积不大,配备了沙发、电脑、茶吧机、固定电话和网络聊天设备,虽没有华丽的装饰,但却布置得温馨舒适,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和浓厚的书香氛围,谈心室选配了5名经验丰富、待人真诚、学识渊博的年轻教师定期开展活动。师生之间通过在谈心室平等的交流,双方敞开心扉,教师对学生的无奈和隐情进行逐一化解,对于人生的困惑逐一开导,让学生束缚的心灵得到了安慰和放松,使孩子们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有了更多的认同和依恋;使学校和老师在孩子们眼中更有魅力;使孩子们在学习上,轻装上阵,无所束缚。

2.3 教师在教学上的逐步改进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

长久以来部分教师视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为提高成绩的法宝,其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厌学情绪漫延,形成了“低效—厌学—低效”的恶性循环。笔者所在的学校属山区学校,但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却走在了全县前列,主要采取了“分层次教学法”进行学困生转化,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以及潜能的大小,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的小组(一般为三级),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和课间活动,上课时任课教师力求在25min内完成授课活动,剩余的20min时间则用来指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练习题相应的分为甲、乙、丙3类与3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相对应,要求每组学生按事先的分类完成目标习题,在完成后鼓励完成高一层次的部分习题。通过分层次教学,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初步掌握章节基本内容,独立完成课本后的习题就可以了,扫除了继续学习的障碍,产生了成功的学习体验,其余的学生也能各得其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个个力争上游。

2.4 教师的赏识教育是学困生转化的助推器

教师要用爱去维护学困生群体的尊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对学生的错误和成长中的不足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用自己的细心、耐心、真心地去认可孩子,用情去感化孩子,践行“多用赏识的目光,少有挑剔的行为”的教育理念,用欣赏认可的眼光来看待学困生,对学困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学生管理中建立“容错”机制。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爱待人”,使学困生群体消除自卑心理,消除对老师和同学的抵触情绪,逐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认可,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来自同学的信任,从内心认可班集体,才有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才能逐渐成长为学习中的学优等生。

3  结语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知难而进,不负韶华,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中多一个标准、多一把尺子、多一份关爱、多一些尊重、多一点宽容,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在青春年少时,乐观积极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来,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 李令青,韩笑,辛涛,等.认知诊断评价在个性化学习中的功能与价值[J].中国考试,2019(1):40-44.

[2] 王俊生.差异势能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高年级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2):217-221.

[3] 仇晓磊.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4] 李淑贤.多一点爱给学困生[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1):175-176.

[5] 付英.目标教育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創新比较研究,2019,3(4):130-131.

[6] 刘子清.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行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24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