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云
《请回答1988》是一部非常经典的韩剧,讲述了双门洞胡同里几户人家之间日常相处的温馨故事。女主角德善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女生,在家排行老二,总是被忽视,学习成绩也不够理想。当他们面临高考时,妈妈给德善改名为秀妍,希望会带来改变,谁知事与愿违。当学业和情感都遭遇危机,她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爸爸问:“我家德善的梦想是什么?”
德善无奈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没有,我没有梦想。爸爸一定很失望吧。”
爸爸愣住了,笑着说道:“没有关系,我也没有梦想呢,不知怎么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了。你看我,不照样活得好好的。”
德善身上,有很多人的影子。我也和德善一样,一路磕磕绊绊成长起来,每当别人问起梦想,我会编一个搪塞过去,可我搪塞不了自己。
小时候总觉得未来遥远而没有形状,没有梦想也没有关系,只是按部就班地上学、升学。但是有那么一天,正如墙上的画突然掉了下来,我也会突然想知道,自己付出的努力,意义在哪里。这样的怀疑,是从高中开始的。
在高压环境下,所有的事情都得为高考让道。散漫的我被灌了很多“鸡汤”,时而斗志昂扬,时而疲惫不堪,而在累到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开始怀疑起来。最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高二的一节体育课,看着班上的同学去教室自习,我也放下了手中的羽毛球拍,趴在栏杆上算起了函数题。我苦算了很久也没能解出来,忽然觉得高考就是个骗局,把我们关在学校里折磨三年,只为完成一套枯燥至极的试卷。和同学一起吐槽分数决定一切的现实,想起周围不时出现的读书无用的论调,我的生活也陷入了无意义的困境,找不到出口。
就这么反反复复地挣扎着,六月如期而至,高考终于给我的高中画上了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句号。成绩出来之后,老师组织召开了最后一次班会,交代填志愿的事情。当我推开久违的教室门,看到许多人围成了一圈,最中间的女孩子哭红了眼睛,大概是发现掩饰不了于是大大方方地带着哭腔说话。她一直是年级的佼佼者,志在清北,最后却失之交臂。我想起自己不上不下的成绩,心中并没有太大的波澜,只是看着志愿填报手册,翻看着数不清的学校和专业,再次陷入了迷茫。曾经以为高考是尘埃落定接受答案的句点,后来才明白,人真正要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承担代价的时期,才刚刚开始。而我最害怕也最讨厌的,正是选择。
后来,种种情绪慢慢就转变成了焦虑。当你一直为之奋斗的那个目標实现之后,当你突然有了渴望已久的自由,当你终于可以自己展翅飞翔,却不知道满腔的热情该放在哪里,不知道该飞往何方。高中三年,“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可是,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其实很多事情本来就是没意义的。找不到刀刃,时间该花在哪呢?
似乎,长大了之后,就很少有人问梦想了,没有人剥夺你做梦的权利,只是大家都开始明白,梦想实在是个缥缈的问题,大多数人回答不上来。就像我把诗人的“我有梦想,尚待实现,还要奔赴千里方可沉睡”写在日记本的扉页,可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大人一遍遍告诉我们,人要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和咸鱼没有区别,没有梦想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可是,我就是没有梦想啊。我只是一步步,踩着生活给我的节奏,按部就班地走。我努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却一次次陷入间歇性的迷茫。直到后来,我慢慢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如此,原来迷茫正是很多人的通病——偶尔斗志昂扬,偶尔颓废懒散,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也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然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也就在这种往复中成长。
不是谁都生来就清楚自己的使命,不是谁都能知道自己来自何方去往何处。因此,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有梦想,那么你足够幸运,如果没有,不要怕!
太多人摆出一副精英的姿态,告诫说,你要自律,要有梦想,要有计划并且高质完成,要高效,要有成就。他们说,这样的人才配成功,才算是真正地活过。可我更相信梭罗说的:我确实没有为太阳的升起出过什么力,但请不要怀疑,只要日出时在场就是最重要的事。
我来这世上一趟,不是一定要成为精英成为斗士,我只是想看看太阳。我尽我所能做好我该做的事,一步步成长起来,最后的结果,自然也不会差。没有梦想,但我照样认真品尝着自己交织着酸甜苦辣的生活。我来过,我存在过,我战斗过,这就是我所需要的全部。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