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趣]
问:买菜总是不会砍价,每次问老板“能便宜点吗”,对方都会说“不能,已经很便宜了”,此时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砍价成功呢?
答:妈妈们砍价是为了省钱,我们砍价就是走个形式。对于妈妈们的砍价能力,我们只能默默崇拜,并在一次次失败的砍价中一蹶不振,甚至缴枪投降,坐等被宰。上来就问“能便宜点吗”,这么稚嫩的话,一看就是新手。砍价打的不仅是“价格战”更是“心理战”,你来我往都是生活的艺术,它的实质是买家与卖家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厮杀”,在这场“厮杀”中,要想大获全胜,必须要把套路摸清。
在第一回合中,你需要强势主动出击,一上来就问价钱,不管对方说多少,都要先砍为敬。“这菜多少钱一斤?”“五块。”“太贵了,四块!”“四块不行,进价都不值这个价。”当然,你不要相信这话,更不要有怜悯之心。你可以抛出一些利益诱惑,比如“我都要了”“我还得在你这买点别的”等。卖家退一步说:“算了,那就四块五吧!”你还是不能被唬住,可以指出其他摊位的价格更便宜,“杜撰”这一招虽已用滥,但仍是砍价必要的一环。如果卖家不接招,那你就夺门而出,即使心里非常想买,也要表现出要走的姿态:“那我去别家看看去。”注意,做出要走的样子,是砍价的必杀技。就在你要走的那一刻,卖家一般会叫住你:“回来回来,四块三,四块三好吧?”此时千万不要回头,你要斩钉截铁地说:“四块。”卖家自然不会放过快到口的肥肉,极不情愿地嘟囔:“亏本生意啊。”这基本上就意味着,这场砍价结果,你赢了。临走时,不要忘记说点好听的话:“下次再来你这儿买。”
你来我往,共同缔造砍价江湖。
问:“太激动了,像打了鸡血一样。”为什么兴奋叫作打鸡血?
答:这个问题很有趣,人们常常用“打了鸡血”来形容精神特别亢奋的状态。那为什么非“鸡血”莫属呢?这是因为历史上真的有人试图通过打鸡血治病。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很多地方兴起了“鸡血疗法”,就是抽出新鲜的鸡血,然后注入人体肌肉中。传闻在随后的几天里,注射鸡血的人会变得面色红润,精神舒适,食欲增加,身上的各种毛病似乎也都消失了。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此种看似不可思议的“鸡血疗法”竟然风行了不短的一段时间,疗效和适用范围被极端夸大——对中风、半身不遂、妇科病乃至牛皮癣、脚气都有疗效。
于是,一个荒诞的场景出现了:一些年老体弱者,抱着自家的大公鸡,直奔诊所、医院,让大夫把鸡血抽出来,注射在自己胳膊上。高峰时,每天去打鸡血的人都要排老长的队,每个人手里都抱着一只公鸡。但是后来发生了“打鸡血”致死的案例,人们开始慌了。国家卫生部也下了通知:禁止医务人员用鲜鸡血给病人治病。总之,鸡血疗法的疗效和适用范围,被极端夸大了。这种疗法的作用,是建立在臆想的基础上,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更直接点说,所谓的作用,实际上是身体的一种应激反应,而不是鸡血真的有什么效果。
虽然鸡血疗法已经没人用了,“打鸡血”这个词却流传了下来,以至于身边出现精神特别好的人时,就会有人议论:“你看他,是不是偷偷打了鸡血?”[知心]
问:当别人向我诉苦抱怨,我觉得很烦躁、无力,自己根本帮不上什么忙,该怎么办?
答:有很多人特别讨厌别人在自己面前抱怨,觉得充满负能量。但是,也有人喜欢听别人抱怨,看到别人生活得不好、心情不好,自己心里就平衡多了。别人的抱怨对你产生了影响,说明你特别想拯救他,想让他满意、开心。可是,你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你自己的问题都还解决不了,哪有能力去处理这一切呢?可他还在扔出一个个难缠的死疙瘩,丢出一个个棘手的问题,这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力不从心。事实上,你的烦躁只是表象,实质是因为你很想帮他。并不是他的诉苦让你压力大了,而是你想拯救他的心让你压力大了。
可是,诉苦的人并不一定是在向你求助,他可能只是想跟你倾诉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告诉你他过得不开心,让你理解他、适当地给一点关心。爱抱怨的人,往往清楚事情的复杂性,也明白问题的解决不在一时,但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去面对,他们被一时的懊恼或愤怒情绪所裹挟,难以认真思考。比如爱抱怨的员工,对待遇不满,对领导不满,对公司的发展持保留意见。既然这么不满意为什么不辞职呢?要么是没有离开的勇气,要么是没有更好的选择。这些,他自己都很清楚。可他就是想跟熟悉的朋友抱怨,吐槽一下领导和同事,发泄完一时的情绪,又投入工作中,开开心心跟同事说笑。有的好姐妹之间,就是靠“一起吐槽”维持关系,她抱怨一通,我抱怨一通,然后产生共鸣,进而互诉衷肠。彼此抱怨够,诉苦到尽兴,就可以回头处理那些乱糟糟的事情了。
所以,当别人在抱怨的时候,如果你还在积极想办法、讲道理,那会让他变得很烦。因为诉苦的人在表达心情,而你却在解决问题。要知道,不是所有的抱怨都能立刻解决,就像不是所有的情缘都能即刻斩断,等他准备好了,他自然就会去解决问题了。如果你实在想做点什么,那么你可以来点认同:是啊,那人真没良心啊,你真的已经很好了。
问:觉得自己很自恋怎么办?比如觉得自己长得不错,也够努力,脾气虽然比较火爆,但也还好吧,还总是隐隐觉得以后自己一定是个特别的人。
答: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都是“不要骄傲自满”“不要当自恋狂”,自大、自满、自恋,似乎都是贬义词。病态的自恋是把自己封锁在舒适圈里面,自以为了不起。这种自恋确实会让别人感到不舒服,因为自恋者总认为自己很特别,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管他做什么、说什么,别人都必须了解他、接受他、容忍他。但其实还有一种健康的自恋,它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要素,尤其在我们遭遇挫折時。这种自恋的关键在于懂得欣赏自己,虽然自己暂时还不够优秀,可“我觉得自己很棒!我欣赏我自己,我肯定我自己”。
从你对自身的描述来看,你的自恋并没有妨碍他人,你也没有躲在自己的世界里狂妄自大。“觉得以后自己一定是个特别的人”,你能这样想,真的非常难得,因为不管什么时候,你总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更难得的是,在经历挫折和打击之后,你并不会灰心失望、垂头丧气,而是仍然持有这样的信念——我觉得自己好棒!而当其他人否定你时,你也可以看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人家怎么看我,我不在乎,我欣赏我自己。
不过,你可以继续修炼自己,慢慢把自己对自己的赞美,变成别人对你的赞美。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