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学生阅读学习的现状,论述阅读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定位、教师在物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教师设计阅读作业的基本途径,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阅读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08-0023-03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教学问题梳理与解决方案研究”(项目编号:CDDB18158).
作者简介:秦晓文(1968-),男,山东人,硕士,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科学探究、教学评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对我们当前的物理教学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目前,物理教学的基本模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听中学”仍然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知识生产迅猛增加、知识传播快速便捷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听中学”这种方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听中学”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而且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学生通过“听中学”这种方式无法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也无法锻炼自主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加工信息等能力.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把“听中学”“做中学”与“读中学”有机结合,从而让“阅读学习”成为信息时代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阅读学习”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学的责任,更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责任.本文将结合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从阅读作业设计的视角提出我们的思考和建议,以期引发更多的实践探索.
1 阅读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定位
按照阅读的目的,可以将阅读分为发展性阅读与功能性阅读两种方式.发展性阅读,是指以发展学生基础阅读能力为目的的阅读,其主要任务是识字,掌握阅读技巧,增进理解能力,包括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形成良好的眼动习惯,发展有一定速度、流畅地默读、朗读、速读技巧,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并做出评价等.就中小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发展性阅读能力,主要是语文课的任务,教师应该着重指导学习者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以及提升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并引导学习者在阅读实践中锻炼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其发展功能性阅读能力奠定基础.功能性阅读,是指以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为基本目的的阅读,按照美国学者哈里斯的观点,功能性阅读应具备的能力因素有:对阅读材料的检索能力(应用索引、图书、卡片、档案……寻找信息);对信息资料的理解能力(包括一般的阅读能力和专业的阅读能力);对所需材料的选择能力;对所读材料的组织能力 (概括、提纲挈领等).培养学习者的功能性阅读能力,让学习者通过阅读学习新知,发展能力,形成新的价值观念与态度,则是所有使用文字或网络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科的共同任务.因此,笔者将物理教学中的阅读主要定位于功能性阅读,其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阅读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PISA测验把阅读能力定义为: “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发展知识和潜能、参与社会活动而拥有的理解、使用、反思书面文本的能力”.这是一种以未来意识和个人能力本位为核心,以自主思考、逻辑推断和独立评论为特征的新阅读观.从这个意义上看,阅读能力还包括价值观和情感的共鸣、对观点和证据的批判质疑、通过阅读解决问题、在阅读基础上的再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阅读能力由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决定.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格式与体裁的了解程度.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理解与运用科学概念,建立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科技术语、符號、图表的内涵与表达规范,是提高学生科技阅读能力的基础.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认识,我们认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含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理解科学概念、科技术语、符号的内涵、图表的格式和规范、科学探究程序与表达规范等,这是科技阅读能力的基础.
二是会检索,是指学生会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三是会提出问题,是指学生要学会寻找新旧信息之间的差异,寻找信息符号与记忆表象乃至生活实践之间的矛盾,并在诸多差异或矛盾中提出疑问,质疑,需要探究、验证或解决的问题等.由于学生在提出问题时需要自觉运用批判思维,因此,提出问题既是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也是进行深度阅读的关键环节.
四是会讨论,对于个体阅读而言,这里的讨论严格说是属于在学生个体头脑中进行的隐性讨论,即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自己同自己讨论.学生会讨论的关键特征是寻找证据,是为不同观点寻找实际的证明材料或逻辑关系.学会在实际与逻辑的证据面前修正自己的认识.
五是会验证,是指学习者不但要学会搜集现成的数据,搜集文字材料或实际生活中的证据,而且要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调研方案,取得新的数据或证据,来证实或修正个人的认识,证实或修正书籍中的观点.前人的认识成果,只有经过验证才能完全转化为个体的认识.学会验证是学会阅读学习的目的或归宿,学生只有学会验证,才能学会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技巧去解释实际问题、改造实际状况,人们的认识才会产生新的飞跃.
上述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并长期坚持才能有效,在课堂教学时间很有限的情况下,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至关重要.
3 设计阅读作业的基本途径
3.1 以教科书为载体设计阅读作业
阅读物理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常常是“听中学”代替“读中学”,大量的学生不阅读教科书,这不仅影响学生系统地理解所学知识,也导致教师失去培养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机会.为此,教师需要正本清源,把教科书作为最基本的阅读资源并以此为载体设计阅读作业.具体原则如下:
阅读教科书是基础性作业,教师每次课后都应该布置这一类作业.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每次作业都要有相应的阅读指导.应采用宏观指导和具体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宏观指导包括物理教科书的结构、栏目的含义、非连续文本的特点等.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每一节课基本都采用知识叙述穿插栏目的方式展开,知识叙述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展开,重点呈现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重要知识,栏目主要是安排各类师生活动,其目的在于为学生理解重要概念、规律做铺垫.各个栏目的含义在八年级上册的“致同学们”中均有具体说明,教师在布置第一次阅读作业时就要指导学生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并在后续阅读作业中指导学生如何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各个栏目的含义.教师的具体指导主要应当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怎样读数据表、怎样读图像、怎样理解概念等.随着年级升高和阅读能力提升,教师应逐步减少指导的内容和范围,把重心转移到个别阅读能力低的学生的指导上.
每次作业都要根据具体内容设计适当的任务.例如,将课堂上记录的实验数据写到教科书上,在书上划重点、做批注,画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等,也可以设计适当的思考题促进学生深入理解阅读的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便于检验学生阅读的质量,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3.2 以科普书为载体设计阅读作业
物理教学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仅仅靠阅读教科书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挑选优秀的科普读物并以此为载体设计阅读作业.适合阅读作业载体的科普读物不仅要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阅读,而且内容应该与初中物理所学知识紧密相关,是初中物理所学知识的适当拓展或应用,一般的学生能基本看懂.选定科普读物后,教师要列出读物每个主题或单元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然后与初中物理教材中包含这些知识的章节对应,列出对应表.根据对应表,教师就知道讲完哪节内容后,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应部分的内容.例如,表1是《体验科学:中国科学技术馆物理实践课(第三版)》中的部分主题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章节的对应表.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每个阅读主题对应的问答题、思考题或实验设计方案等.例如,表2是为《体验科学:中国科学技术馆物理实践课(第三版)》第10个主题“光路可见吗?”设计的问题.
阅读篇目:10光路可见吗页码:33-35页隶属知识点:漫反射时间:
阅读33-35页,并扫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1.当可见光通过胶体溶液时会产生明显的作用.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溶液时,从入射光束的侧面可以观察到胶体溶液里光束通过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作现象.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真溶液,能有丁达尔现象.(填“胶体”或“真溶液”)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理由是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又环保的能在家里观察丁达尔效应的方法
3.3 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选编阅读素材,设计阅读作业
学生将来会遇到多种多样的科技资料,因此,除了阅读教科书和精心挑选的科普读物之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及学生需要,从更广泛的途径精选阅读素材,设计阅读作业.关于如何精选阅读素材,如何针对素材设计问题,笔者將另行专文论述.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馆.体验科学:中国科学技术馆物理实践课(第三版)[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
[2]廖伯琴,王俊民.基于OECD“学习框架2030”的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图谱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2021(01):11-18.
[3]秦晓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思考[J].中学物理,2020,38(14):16-18.
[4]秦晓文.促进概念理解的建构类作业的设计策略[J].中学物理,2020,38(20):11-15.
[5]秦晓文.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策略[J].中学物理,2020,38(16):9-11.
(收稿日期: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