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中学物理

素养立意背景下教材例题优化的思考

素养立意背景下教材例题优化的思考

何季军

摘 要:本文基于对初中物理教材例题的教学功能、特点研究的基础上,对素养立意背景下如何优化与改进教材例题,提出一些拙见,以期对教材的修订有所裨益.

关键词:素养;例题;功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2-0034-03

物理例题是指用来说明某一物理概念、规律,或在运用所建构的概念、规律时,充当练习的物理问题.它是物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和学的重要资源.鉴于此,在新课标即将颁布之际,研究课程素养背景下,如何优化设计教材例题,对提升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的质量,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1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的例题功能

从各版本教材中,笔者选择使用面相对较大的人教版、苏科版和沪科版教材,对其中的部分例题进行研究,归纳出例题的三个功能特点.

1.1 基于巩固应用的知识内化

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应用内化是例题一大功能,例题对巩固和应用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

1.1.1 侧重于知识巩固的简单再现

知识的掌握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理解、巩固、应用.巩固是知识理解与应用的中间环节,它是两者联系的纽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15页(第十一章第3节:功)的例题就属于这一类.

小明将质量为10kg的水桶从离井口3m的深处匀速提到井口,如图11-29所示(图略).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对水桶做了多少功?

评析:此题情境简单,只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知道小明对水桶的拉力等于水桶所受的重力大小,再利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显然例题的立意侧重于简单再现知识,达到巩固目的.

1.1.2 兼顾知识巩固和应用的认知同化

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兼顾知识巩固与应用的例题,目的是既要温故知识,又要会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10页(第五章第2节:速度)的例题:

如图5-22所示(图略)是一辆汽车在沪宁高速上行驶的情形.如果保持速度不变,那么该汽车到达上海还需要多少时间?

评析:该题以生活中的路牌和汽车的仪表盘为情境,要求学生从图中获得有用信息,然后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求解.试题立意将学习内容融入生活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促进新知与原有认知之间建立联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1.3 侧重于实际应用的模型建构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科学素养.但纵观三种教材,完全侧重于应用的例题不多,现以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检测中的一道试题为例来说明.

在我国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有一个“骑骆驼旅行”的游乐项目.在牵驼人的带领下游客骑着骆驼行走在沙漠中,如图1所示.已知一只骆驼的质量大约为400kg,单脚掌面积约为250cm2,骆驼行走时始终有三只脚掌着地.请判断图中的骆驼和牵驼人在沙漠上行走时留下的脚印哪个更深?

评析:此题情境与问题的融合指数高,且条件中没有明确告知“人的质量和脚底面积”,也未明确要求出哪一个物理量,所以问题开放度大.解答时,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比较脚印的深浅,实质上就是比较压强,这种理解是物理知识内化成为科学素养的体现,然后估测人的质量和脚的面积,再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判断.试题立意考查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基于解答过程的解题规范

解题过程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其中分析最重要,是审题时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評估,明确试题所包含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与方法;而规范的解答过程则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用物理的语言清晰表达,提高思维缜密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好例题教学的示范作用,强化解题的规范指导.

对三个版本教材中例题解答模式的梳理,发现解题过程中的规范要求共有四种模式.

模式1: 已知—求—解—答.

模式2: 解—答.

模式3: 分析—解—答.

模式4: 分析—解—答—反思.

1.3 基于思路方法的拓展延伸

解题后的拓展延伸是对例题教学资源的再挖掘,是提高例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习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通常拓展延伸的内容有:旨在引导学生转换角度解决问题,拓宽学生思维视角的解法指导;旨在通过提出一些适切的问题,升华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考科学思维水平的问题;旨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感悟、提炼思想方法,渗透迁移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等等.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4页(第五章第3节:直线运动)的例题后的反思.

反思:(1)物理公式不仅反映了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它们之间单位关系,我们可否通过单位运算来检验解题的过程?(2)本题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它与上述解法有何不同?(3)如果是一辆小轿车通过很长的隧道,是否有必要考虑轿车的长度?

评析:反思(1)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发散学生思维,为后面检验其他的计算问题提供思路;反思(2)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渔”,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目的;反思(3)提出对实际问题怎么解决的策略,体现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建模思想,将会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三种教材的对比研究

2.1 数据统计(见表1)

2.2 数据分析

知识内化方面:人教版和沪科版侧重于“知识巩固”,分别占比73.3%、60%;苏科版的“巩固应用”类型的例题略多,占比53.3%;三种版本教材对于“侧重应用”类型例题涉及不多,尤其是苏科版教材几乎没有.

解题规范方面:沪科版的解题模式相对单一,仅有“模式一”,人教版的解题模式主要是“模式二”,这种相对固定的解题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固化物理解题的规范性步骤;苏科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分析与反思素养,解题模式主要是“模式三、四”,未采用“模式一”.

拓展延伸方面:人教版侧重于“方法渗透”,沪科版的拓展延伸只涉及到“问题思考”,而苏科版注重“解法指导”和“问题思考”,但“方法渗透”不多,且有些例题后没有设置拓展延伸.

3 对苏科版教材例题设计优化建议

基于对三种教材例题功能特点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在课程素养立意背景下,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例题部分再修订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1 增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意识和能力

教材中适当增加一些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有助于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以致用中增强实践意识和能力,感悟学科魅力,渗透物理育人的学科价值.比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4页(第五章第3节:直线运动)的例题可做这样的调整.

原题:一列长为360 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1800 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 s,求:(1)火车运行的速度;(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改造:京沪铁路全长约1300 km,小明打算早上7∶00乘坐长为210 m的列车从上海至北京游玩,途中完全通过长为9240 m的大胜关长江大桥,用时135 s,求:列车通过大桥的速度;若铁路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60 km/h,则小明几点能到达北京站?

评析:原题中情境简单,生活味道不浓,且两问设置在解题思路与方法上重复.改编后学生需在真实的情境中,明晰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构建运动模型.虽然初中物理不提“质点”的模型,但讨论实际运动物体的大小相对于运动距离长短的问题不可避免,因此,在例题编写时,多设计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现象的原始问题,帮助学生获得在情境中解决物理问题的经验,提升把情境与知识相关联的意识和水平.

3.2 增加例题的解答模式,强化例题示范引领功能

不同的解答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加以选用,不应千篇一律.学生解题时,分析的一般心理过程如图2所示.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学生而言,模式一“已知—求—解—答”是比较适切的解题范式,整理题中的已知量、隐含量以及待求量的过程,就是学生分析的过程,这是形成良好审题习惯的有效路径;而在初学电学时,因为涉及的物理量多,且不同的用电器、同一用电器在不同时刻所对应的物理量都有可能不一样,因此例题应引导学生将题中的物理语言转化成等效电路,并在电路图上标注相应的已知、未知、待求量,这样,对于刚接触电学计算的学生而言,更容易理清各物理量之間的关系,这样的分析习惯为后续电功、电功率复杂计算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3.3 增加查阅资料解答的例题,渗透信息素养教育

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的检索、甄别、提取等能力,是信息化时代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教材中适当增加需要查阅资料解答的例题,以全面发展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如,在“机械能和内能”一章可增加这样的例题:

某市质监局对“天虹”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燃气进行检测:将质量为100 kg、初始温度为31℃的水装入容器内,用高效炉灶燃烧瓶内燃气加热容器中的水直至100℃恰好沸腾,瓶内燃气消耗了0.84 kg.通过高效炉灶,水能吸收燃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75%.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问:该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有无掺混价格低廉的二甲醚?

评析: 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阅资料,获取解题需要的信息,推理出利用“热值”而不是“密度”等其他特性,来判断瓶装石油液化气是否掺混二甲醚.试题立意除了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外,也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辨析虚假信息、鉴别伪劣产品的意识.

3.4 增加例题的拓展延伸,培养反思意识和习惯

反思不仅有助于教师根据学情自主发挥,选择适当的话题进行延伸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物理课程素养,但教材中还有5道例题未设置反思环节,笔者认为对这5道例题也应有“反思”,内容不仅限于前述的三个方面,可围绕例题的解答过程,聚焦学习生长点,多角度挖掘,充分发挥例题的价值.如,九年级上册第6页(第十一章第1节:杠杆)中的例题.

反思:为什么在称象前,要调节挂有铁笼的槽钢在水平位置平衡?

评析:反思的问题是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这一步骤的巩固与迁移,以此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实验的这一要求.这一反思也为如何在笔试条件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以上本文站在学科素养的角度,从对教材例题功能特点研究的基础上,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例题设计的优化,提出个人的一些拙见,供编者参考,以期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背景下,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例题设计更具特色,更契合课程素养目标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鲍建中,秦晓文.基于“初中物理装备标准” 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的策略[J].中学物理,2019,37(22):5-7.

[2]唐星.提升中学物理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建议[J].中学物理,2019,37(20):62-65.

[3]马颖敏.苏科版和鲁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对比分析[D].扬州:扬州大学,2019.

[4]朱俊.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比较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4.

[5]林兴芹.苏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使用体会浅谈[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2):191.

(收稿日期:2021-02-2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3338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